8月27日,沸沸揚揚的科創板專利訴訟第一案再掀波瀾。
繼被訴方武漢安翰科技發佈勝訴聲明後,主訴方重慶金山科技發佈了聲明回應,安翰科技被訴的專利侵權一案目前並無最終結論。雙方各執一詞,莫衷一是。
重慶金山在聲明中回應,8件專利中被安翰科技提請無效的6件專利,目前正處於行政訴訟程序中,北京市知識產權法院已受理,目前尚未確定開庭時間,涉案專利是否有效,尚待法院最終判決。
重慶一中院關於另2件專利的一審判決,目前並未發生法律效力,金山科技正向二審法院上訴。
值得一提的是,聲明中陳述了庭審的經過,還原了現場勘驗安翰科技產品技術的過程。專利訴訟案紛爭的焦點在於,安翰科技的產品是否具有磁傳感器及主動精確控制技術。如果有,則對重慶金山的專利造成侵犯。現場勘驗結果表明,安翰產品沒有上述技術,安翰科技在庭審中否認了其產品具有上述技術。而僅僅一年之前,安翰科技在遞呈給上交所的《招股説明書》中陳述具有上述技術。
該技術能不翼而飛?安翰科技在《招股説明書》是虛假陳述?這引來社會各界的一片譁然。這次專利訴訟過程的真相曝光,更讓人聯想到界面新聞去年的重磅系列報道《安翰科創板涉嫌欺詐發行第一股:安翰科技的謊言》。該報道稱2004年,來自西南地區的醫療器械製造商重慶金山宣佈成功研製出了國內首款膠囊內鏡“OMOM”,安翰科技的“定位膠囊內窺鏡系統”於2013年1月才獲批,安翰科技將其產品技術包裝成為“全球首家”闖關科創板,撕開安翰科技的“過度包裝術”,所謂“全球首家”等噱頭的背後不過是一地雞毛。
不僅在上市過程中的過度包裝,安翰科技在其市場活動中通過各種廣告形式宣稱自己的產品技術是“機器人”、“世界第一”、“全球唯一”,涉嫌違法了《廣告法》,重慶市藥監局、工商局與武漢市工商局兩地聯合執法,對其進行了立案查處。
此次專利訴訟案期間,安翰科技提請了重慶金山的專利無效。據筆者查詢,雙方都有提請對方專利無效的權利,專利無效戰打到最後拼的是雙方專利的數量和質量。
筆者從安瀚科技《招股説明書》中瞭解到,該公司獲境內外授權專利共51項,其中國內發明專利14項。經專業網站查詢,重慶金山目前專利量上千件。從雙方專利數量對比,重慶金山明顯多於安翰科技,後起企業安翰科技在發展過程中難免撞上先行企業設置的專利壁壘,專利戰越持久,雙方魚死網破,越對安瀚科技不利。
在技術概念密集的科創陣地,技術造假、欺詐上市的現象已經屢見不鮮。要實現對造假上市的有效遏制,必須增強立法規範,逐步建立社會的監督機制,加大對違規操作、造假上市的懲戒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