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僅憑三根能動手指 “腦癱博士”研發出無障礙地圖

由 仝海燕 發佈於 科技

本文轉自【中國青年報】;

一歲時被診斷為腦癱,高中畢業後以高出一本線40多分的優異成績考入蘇州大學,之後繼續深造,現已取得人工智能方向博士學位,他就是“腦癱博士”李麟青。

憑三個能動的手指研發出無障礙地圖,他給眾多殘障人士帶來出行便利。通過這款“出行無障礙”地圖,使用者可以查詢南京、蘇州、上海多地的1萬多個無障礙設施、交通信息、路徑規劃,極大方便了殘障人士出行。目前,在國內全景無障礙地圖研發領域,李麟青的創業團隊走在了前列。

1987年,李麟青出生在蘇州,一歲時被確診為腦癱,“腦癱分很多類型,值得慶幸的是,我僅是小腦發育受到影響,四肢無法正常協調運動,但智商沒有受到任何影響”。

查出腦癱的很長一段時間,父母只要聽到哪裏有治療的方法,就會抱着他去就醫。為了治療,他們跑了很多地方,但每次都是失望而歸。

雖然如此,從小到大父母對他的學習都非常重視。李麟青沒有上過幼兒園,到上小學的年紀,父母又一次帶着他來到了户口所在地的小學,校方仍然以他身體虛弱,無法承受一年級課程為由,將他拒之門外。

看着學校裏寬敞的教室,嬉戲着的小朋友,尚未懂得“老師”這一稱呼的他抱着校長的腿説:“阿婆,您就讓我讀書吧!”在他的苦苦哀求下,校長勉強答應讓他“免費試讀”拼音班。一個月後,他以滿分的成績證明了實力,得以正式進入一年級學習。

三年級之前李麟青一直被奶奶抱着送去上學,媽媽或奶奶課間也都會到學校照顧他。四年級時,身為工程師的媽媽辭職全職照顧兒子。

憑藉着家人的照顧和自己的努力,李麟青順利讀完小學升入初中。“只要你需要幫忙,年級裏所有的男老師隨叫隨到。”入學時校長的一句話讓李麟青印象深刻。本以為只是一句關心的話,沒想到初中三年時間裏,無論李麟青是需要去洗手間,還是上課換教室,都會有男老師過來抱他去或者揹他去。這讓李麟青十分感動。他的成績自然也沒有讓老師失望,一直穩定在年級前10名。參加高考時,李麟青被分到了沒有電梯的四樓考場,期間都是體育老師揹着他跑上跑下,“當時高考不像現在這麼人性化,可以更改教室,延長殘障人士的答題時間。但那時遇到的困難,更讓我體會到了温暖”。

2006年,李麟青考入蘇州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考慮到他的特殊情況,學校安排了一間獨立宿舍,方便母親照顧他的生活起居,學院也將他所在班級的課程及考試,都安排在方便輪椅通行的教學樓。班上的12名同學還自發組成小團隊,輪流接送他上下課。

求學階段,李麟青擔任過蘇州市殘疾人聯合會第五次代表大會代表、校研究生會博士生辦公室副主任、副班長等職務,社會活動較為豐富。在科研方面,他加入了蘇州市融合通信重點實驗室,參與P2P流量監測與識別方面的研究。本科畢業後,李麟青選擇繼續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

“蘇州大學為我提供了很多機會,推薦我參加了多項創新創業大賽。”談起母校,李麟青充滿感激。

大學期間,李麟青獲得“人民獎學金”“自強獎學金”“優秀研究生”等多項獎學金和榮譽。“正是這一次又一次愛心的接力棒,促使我走到了今天。從小到大我都非常努力地學習,就是想證明一下,其實自己並不比別人差。”李麟青説。

李麟青喜歡旅遊,至今已去過20多個國家。在周遊世界的過程中,李麟青發現,國外很多導航軟件都會專門開發無障礙導航的功能。然而,國內的主流導航軟件並沒有這一功能,殘障人士出行很不方便。

“很多殘疾人不敢出門,是因為他不知道這個目的地,以及到達目的地後是否方便,其實我們建設了相當大規模的無障礙設施。”李麟青意識到了無障礙導航功能對殘障人士的重要意義,憑藉專業所學,他在求學期間就萌生了創業的想法。

2019年3月,李麟青註冊成立了公司,帶領團隊致力於研發無障礙地圖。開發無障礙地圖,除了最普通的系統構成,支撐起一個導航最重要的就是收集數據。李麟青選擇了從地鐵入手,“蘇州的地鐵是近幾年新建起來的,它的無障礙系統相對比較完善”。

團隊花了兩個月時間,研究設計蘇州地鐵的無障礙路線,並將所搜尋到的數據錄入無障礙地圖中,實現了蘇州地鐵無障礙信息的全覆蓋。

為了蒐集數據,他和同事們幾乎跑遍了蘇州的各個角落。普通轎車放不下電動輪椅,出行基本靠地鐵、公交,正常半個小時路程,李麟青往往要花1個小時,甚至更長。就這樣,2020年12月,全景模式無障礙地圖問世了。

“一位脊髓損傷的朋友以前經常待在家中,我把這款地圖推薦給他,後來他成為這款地圖的忠實粉絲,也不斷為這款地圖貢獻數據,户外出行明顯增多。”這也堅定了團隊繼續攻關的信心。

今年,李麟青計劃上線更多功能,覆蓋更多城市。無障礙地圖的商業性質不會那麼快得到體現,但李麟青覺得,堅持這件事情非常重要,“而且我堅信這是一個社會價值很高的項目,我最大的願望就是讓殘障人士過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