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抖音的成功,想到的一二三

編輯導讀:做產品是一個很複雜的過程,他需要綜合考慮用户的需求,也會受到產品經理本人的認知侷限。同樣一個產品統一時間不同的人解決,一定會有不同的結果,以及不一樣的知識用不同維度和方法處理過程。本文作者將以抖音為例,分享自己從中獲得的一些關於產品的感悟,希望對你有幫助。

從抖音的成功,想到的一二三

在忙碌的工作生活中一定要抽出時間,思考自己產品應該是該去幫助解決客户核心問題,能夠激發,客户情況,讓客户愛上、喜歡、離不開等你的慾望。產品人要想成為“武林高手”,練就絕世武功,就多思考,多實踐,多創造、擁抱甚至改變大眾觀念,前提必須找到適合自己,練就一身本領傲視江湖!

今日拜讀了樊登老師講解的《認知盈餘》,發現自己從事的新媒體行業內容運營的一切實現,都來自盈餘的認知力,才會有創意,才會有趣味,才會有認同,才會有現在短視頻崛起的時代。

用書中原文解釋“認知盈餘”,從自由時間説起。當社會步入工業化,生產效率大幅提高後,人類開始有了自由時間。一個受過教育或有特殊技能的人,如果適當利用這段自由時間,即可產生不弱於工作時間的價值。

衍生出我的觀點就是:認知水平決定了你產品的高度和廣度。同樣一個產品統一時間不同的人解決,一定會有不同的結果,以及不一樣的知識用不同維度和方法處理過程。

一、學語是從看圖説話開始的,所以抖音為什麼這麼火

我們絕大數人,從咿呀學語開始,漸漸學會理解這個世界,都是從一張張文字卡片開始的。組成抖音視頻的,其實就是一張張圖片組成。

人們對於文字的理解總是會帶給人的反饋是延時的:你得先識別文字本身,理解語義,上下文聯想,最後你才能得出一段文字的含義;而短視頻是帶來的感受即時的,它沒有閲讀成本,能通過視覺和聽覺,就能給用户帶來更加深刻和即時的情緒上的變化。

所以我們的產品總運用各式簡單的圖標,回到底層情緒來看,是因為人們比起文字本能地更能理解簡單、直接的圖像。

其次,短視頻的創作門檻比寫文章低,許多人其實是不擅長寫長文章的,但是你讓他用手機拍一段視頻,這是一件很容易就能做到的事情。

最後是因為當代人的心智提上去了,這時代的人們的觀念正在逐漸開放,更加樂於表達自己,短視頻當然就能使更多人蔘與進來。

二、為什麼聊抖音,抖音讓我們學會了什麼?

其實抖音只不過是利用人性的某些特質創造出來的一個產品,利用各種算法:視覺停留技術、推薦算法、分類標籤、機器學習等,形成一個優質的“推薦管”、“高級推銷人員”,將你喜歡的內容不斷推薦在你手機。

我們產品人尤其要注重在產品專業路線上深耕,特定領域的產品架構和設計,具備產品業務模型的抽象和搭建,專業技能熟練,項目經驗豐富,具備獨到的產品視野。

那不是不產品人不用重視產品基礎功能,公司主要業務,公司戰略,迴歸商業本質;整日研究客户心理,玩算法,套路的?可以準確回答,你遲早會被公司勸退。現實是,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喬布斯、張小龍可以一己之力去説服別人投我們的產品。

幸運的是我們處在這個日新月異互聯網+時代,不乏有我們這羣想要改變的人,不能像“抖音”、“淘寶”、“京東”等改變人們的習慣產品,但也可以通過改變自己,思考、練習、創新,在工作中一次兩次三次……在無數次的打磨中,不知不覺練就一顆產品的心。下面是我日常會問到自己的問題,僅供各位參考:

  • 設計的功能是否滿足了需求?
  • 這個設計是用户的首選方案嗎?
  • 用户選擇使用這個功能有成本嗎?
  • 這個功能會給用户帶來風險嗎?自己設計的功能是否有漏洞?
  • 是否對用户羣體特徵的把握不夠準確?
  • 產品的買點是什麼?

面對產品我們該如何思考?C端和B端,G端?品牌效益?

在我們的產品中,從需求來源的不同,分為C端和B端,G端。大體來説,C端業務,售後服務很輕;B端業務,售後服務更重;G端業務,不知道需求,摸索需求。

當然,肯定有也不符合這個論斷,比如家庭寬帶,只要連不上網,你就能打客服電話去投訴,當天就能派人上門解決,哪怕排查結果是插頭掉了,他們也得走完服務流程。這種業務雖然是民生保障服務類的,但你不能否認這是個消耗挺大的C端業務。

為什麼售後服務會單獨拉出來做對比?有兩個因素,一是客羣差異,二是客户轉移成本,三具有代表性。

相對來説,C端業務的客羣更大,B端業務更小,G端急需轉型——【企業】肯定沒有【個人】數量多,【政府】急需信息化。

C端:客羣大,是否就意味着選項多,那我的精力應該放在尋找更多客源,更快完成交易,攫取更多的利潤;而不是隻盯着眼下這一畝三分地,吃力不討好地去搞各種售後建設?但我們應該是更多的追求者特點客户,而不是尋求多種不同客户需求,如果為了某些特殊癖好的客户,得罪了一幫人,得不償失,所以產品需要考慮是否滿足絕大數客户的需求。

B端:客羣小,意味着短時間內沒得選,為了能佔住市場,你必須得提供更全面的服務,而且還得隨時準備升級,因為競爭對手也會模仿你的動作。除非市場天花板已經出現,競爭對手也越來越多,我才會把心思轉移到服務上,在存量市場裏,通過服務來贏得口碑。

在B端業務中,各家廠商為了能在某個垂直領域實現“贏者通吃”的理想,往往會針對業內標杆客户提供各種優質的售後服務,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培育出好的案例來影響更多客户。而且客户對產品、服務的高度認可和深度依賴,會導致一個新的影響因素出現——轉移成本。

G端:政府辦公信息化率低,意味着日常辦公效率低,出現“辦一個證件需要跑多地辦理”現象,導致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層、橫向或縱向各項政府推動效率低。

無論是To B,還是To C,還是面對To G,無論是公司層面還在產品人在面臨新選擇的時候,只要利益差的不是很大,大家習慣性會選擇熟悉的產品或服務——買東西嘛,儘可能買熟不買生,畢竟建立信任是個很花精力的事情。

所以就需要提到本文最後一個核心的東西,品牌效益,我們在做產品的時候,需要建立屬於自身企業、產品的核心的IP,尤其是B端業務,比如一套軟件的採購、部署、維護,都需要投入相當的人力、時間、精力,這個成本算下來,根本不是合同上籤的那幾萬、幾十萬能抵得了的。

比如小米家電、得力電器、美的電器等產商,本身沒有很多的體量去生產電器之列產品,其他的製造產商又沒有自己的品牌IP,與小米等產商通過掛牌的形式,貼上品牌,然後賣出,不僅提高了自己的銷量,也提高了小米等產商的品牌效益。

所以,這一點也是很多廠商積極投入打造IP的重要原因之一,打造最強IP,比打造一座超級製造工廠更難。除此之外,廠商還會故意設置一些門檻,讓客户的轉移成本更高,以此來綁定客户、擠走競爭對手。

接下來的商業競爭中,品牌影響力,越發成為一家企業的護城河之一。

三、結語

想要成為一個合格的產品人,我們應該嚴格要求自己,不斷的磨礪自己的技能,產品的感覺,用心體會客户需求,不要覺得太複雜就不去做,太簡單不讓其更簡單……

人的潛力是沒有邊際的,所以產品會做的越來越好,引用戴森老爺子的語錄:“曾經對我愛答不理,如今讓你高攀不起”。不過,希望還是按照下面的步驟,循序漸進,一口吃不了一個胖子。

最後送給大家一句話:“給自己充足的時間沉澱和歷煉,達到你最終的職業規劃目標,然後按照這樣的路徑堅持,你最終就能活成你的。”

本文由 @鵬哥原創0807 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 CC0 協議。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937 字。

轉載請註明: 從抖音的成功,想到的一二三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