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風向2021何寶宏思享會”在北京成功舉辦。知名互聯網技術專家、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國信通院”)雲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所長何寶宏,基於20餘年的互聯網技術研究經驗,深入剖析數據中心、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狀,並對未來幾年的發展趨勢作出展望。
新解“新型基礎設施” 突出技術社會屬性
從技術的角度看,新基建是新技術發展從技術產品化到產品服務化之後,第三個發展階段的產物,這也是技術發展重要性逐步提升的一個過程。
在何寶宏看來,與以往技術發展階段強調商業屬性不同的是新型基礎設施首先要強調社會屬性,要體現社會責任。新型基礎設施是開放的生態,要特別注重合規性,保持中立性,此外,還有注重標準化。新型基礎設施由於需要給第三方提供服務的,因此需要可解釋、可審計、可追溯,與此同時,還要注重普惠性,不能讓新基建只惠及一線城市,發達地區,高端人羣,需要惠及所有的人羣。所以,普惠、數字鴻溝的問題是新基建必須要關注的,不能簡單地認為服務就是基礎設施,它們之間有關係,但是升級以後才是新型基礎設施。同時,新基建的發展過程還有很多問題要警惕,如重複建設、廢棄數據中心、碳排放等方面的問題。
“新基建與服務,基礎設施與服務是兩個概念,不能簡單地理解成服務就是基礎設施。新基建一直在路上,一定要踏準節奏,穩步前行。”何寶宏強調。
數據中心是下一波技術創新的制高點
當前,全球數據中心以每年10%增速發展,“市場增長及未來的確定性非常明顯,任何技術與業務的發展,必然會拉動對數據中心的需求。數據中心持續穩定的增長,未來確定性非常明確。數據中心要從面向互聯網的數據中心升級到面向全社會的,面向數字社會,面向新基建的,社會型的基礎設施。”何寶宏表示。
他認為,過去,計算機的歷史就是數據中心的未來;現在,互聯網的歷史就是新基建時代數據中心的未來。隨着“新基建”概念的提出,第三方運營商崛起,數據中心會越來越多。同時,數據中心正在從一個資金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產業,變成一個技術密集型行業。
“儘管數據中心之前在標準化、預置化、工程化、模塊化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進步,但與高度標準化、流程化以及並行化還有很大的距離,發展空間非常大。未來數據中心不僅要為互聯網服務,要為工業等眾多的行業領域服務。”何寶宏説。
公有云市場格局已定 私有云羣雄割據
未來五年,公有云的市場佔比將穩步提升,私有云的市場繼續羣雄逐鹿。公有云市場規模略高於私有云,未來,增長速度會高於私有云;私有云的市場是碎片化的,因行業知識不同,定製化的需求非常明顯。
何寶宏表示,從技術角度看,底層的IaaS已基本成熟,目前競爭主要在PaaS和SaaS。對比國外SaaS發展的情況,國內SaaS服務市場整體增速較快,細分垂直行業上雲需求較大,發展空間巨大。
2020年,雲原生的拐點已至。雲原生的概念也正在持續豐富和拓展中,以容器、微服務和DevOps為代表的雲原生技術快速發展,已經延伸至底層融合、安全、編排及管理、監測分析和場景化。雲原生充分發揮本身的優勢和特點,創新性研發新的應用。
何寶宏強調,計算的波動,必然會導致了財富的聚散。傳統電信網絡時代,控制和計算在網絡的中間,於是電信運營商興起並佔據主導位置;在互聯網時代,控制和計算則在網絡的兩端,電信運營商只能作為比特管道,導致了數據中心和手機領域的繁榮;雲計算時代,控制和計算逐步從用户側遷移至數據中心和雲計算供給側。整個數字基礎設施的關鍵點和控制點一直在擺動,控制和計算在哪裏,創新和人才就在哪裏,財富就在哪裏。
在何寶宏看來,雲計算產業發展到高級階段有四個指標作為參考,首先,GDP的增長開始用雲量,用算力的消耗量來衡量;其次,從行業指標來看,面向大眾的、互聯網的、新型基礎設施的公有云的市場規模遠遠超過了私有云;再次,企業數字化轉型中,企業內部的後勤保障部門與信息中心合併;最後,從業人員主體從以大學生佔比為主發展到80%來自技校的學生。
區塊鏈脱虛向實 市場教育基本完成
數據顯示,目前用區塊鏈應用主要在存證領域,區塊鏈已進入瞭如何從工程角度把它做得更好,更可信、更穩定,擴展性更好,能夠容納更多的節點。何寶宏認為,這一過程還會持續一段或更長時間,下一步區塊鏈技術性競爭由工程性的優化改良轉向技術生態和商業生態。
“2020年是產業區塊鏈的元年。一方面,解決了去理想化、污名化兩個核心問題,另一方面,區塊鏈業內的市場教育基本完成,但是對大眾的市場教育還遠遠不夠。未來區塊鏈全球性的價值,基於區塊鏈的價值或者架構一定會像互聯網,局部自治,彼此協調,它是分層、分級的,與互聯網的架構相似。”何寶宏強調。
大數據創業窗基本關閉 開源主導技術生態
據中國信通院的統計數據顯示,大數據產業穩步增長,市場規模五年以來保持在30%左右的水平。大數據的創業窗口基本關閉,近幾年圍繞大數據創業的新增企業數量越來越少,但是數據市場還在持續高速的增長。當前,大數據應用最多的是金融、醫療和政務三大版塊。
何寶宏認為,商業模式越來越多從賣硬件設施到軟服務的轉變。客户對大數據方面服務的需求明顯上升,需要的是數據方面的軟性服務,而不僅僅是硬件設施。
近幾年來,數據內涵發生了新的變化,之前,數據僅代表信息,如今數據代表了資產。為了數據更好地流通和交易,需要新的技術手段:發展基於限制發佈地技術、基於失真數據的技術、基於數據加密的技術以及基於區塊鏈的技術。經過五年的發展,數據流通和交易的法律法規環境正在發生變化,在新的法律框架、技術支持下,數據的流通和交易迎來發展期。過去誰控制了石油,誰就控制了世界。現在誰控制了數據,誰就控制了整個世界。同時,數據帶來的負面問題越來越需注意,個人從算法退化成數據集。信息要傳播,資產要保護,價值要確權,專有、防篡改。
隱私計算已經接近產業化。在速率方面,多方安全計算時間只比明文計算時間慢25倍,已經可以大規模使用了;計算操作類型變得更加豐富。據悉,中國信通院已於2020年成立了隱私計算聯盟。
新冠加速醫療AI應用 AI讓金融更科技
2020年,全球AI產業增長平穩,迄今為止,醫療健康成為人工智能應用最成功的領域。疫情期間AI輔助診斷、智能紅外體温篩查和醫用機器人的廣泛應用,加快了這一進程。利用AI研發新藥等生物醫藥、健康和生物學等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展。此外,今年中國醫療AI產品三類醫療器械註冊證實現了“零突破”。
AI讓金融更科技。與高盛20年前熙熙攘攘的交易所場景相比,今天交易所略顯冷清,如今200名數據算法工程師使用人工智能技術,完全實現了流程自動化處理,交易員的工作完全被算法工程師和AI替代了。這樣類似的場景在金融領域比比皆是。
何寶宏表示,AI進步的三個方向:數據基本靠人,算力基本靠錢,算法基本靠堆。下一步,我們需要輕量級的、低成本的AI,未來AI會走向分化。
使用人工智能技術,視頻也可能造假。我們或許可以稱“2020年為深度偽造的元年”,過去兩年,全球利用人工智能偽造的音視頻每六個月翻一倍的速度增長,而人眼無法識別真假。接下來,我們應該拋棄説教的“AI倫理”,追求可信的AI,強調AI必須在法律和監管的框架下行事。
“未來3年產生的數據,會比過去30年產生的還要多,因此面向機器的視頻(Video for Machine)必將迎來巨大的發展空間”何寶宏説。
開源主導技術創新 避免負效應產生
全球開源產業仍在高速增長,回顧歷史可見,開源已從20年前的山寨商業軟件走向了引領技術創新。何寶宏認為,開源是社會化協作生產的基礎,軟件業已經龐大到單一企業內部的組織形式無法完成任務,需要從企業內部的協作走向企業間的協作。
在何寶宏看來,開源產業的高速增長,不僅主導了基礎設施層面,而且已經開始主導技術的創新。開源與商業有一定關聯,不能把開源跟商業對立。創業公司和大型科技巨頭在開源方面的商業邏輯是有差別的,創業公司為了獲得商業利益;而巨頭公司在成熟領域的開源主要解決互聯互通的問題,在新興領域的開源主要是為了構建新生態。
“開源不是風險的消失,而是風險的轉移。”何寶宏強調,開源也有一些負面效應,由於代碼的開放,讓一大批平庸的程序員可以僅靠參數、代碼的優化,讓一批不入流的,不可能存在的軟件公司僅僅對源代碼的封裝和換皮膚閉源後就可以冒充完全自主研發。因此,在開源方面,治理、監管必須要跟上。
何寶宏指出,當今的數字化轉型主體發生了變化,由供給方變成了需求方,變成了企業,關注點從單一的技術轉向瞭解決企業面臨的問題。數字化轉型已經由第一階段的技術型轉入了管理和社會的第二階段。
面對新時代新的機遇和挑戰,我們每一個人要以科技創新為目標繼續奮鬥,勇往直前,為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貢獻全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