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 謝曉亮:中學時的一篇作文,讓他選擇了科研之路,原因竟然想不到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 謝曉亮:中學時的一篇作文,讓他選擇了科研之路,原因竟然想不到

在今晚舉行的世界頂尖科學家科學“T大會”上,2015年阿爾巴尼醫學中心獎得主謝曉亮給學生們上了一堂生動的科學課。

謝曉亮説,今晚看到這麼多同學我感到很親切。回憶為何走上科研道路,他談起中學時寫過一篇關於圓明園的範文。他自謙道:“不是因為我的文筆好,而是選題好,因此我發現在科研時選題非常重要,在初中樹立了當科學家的理想。”

潛心學術之餘,排球是謝曉亮很喜歡的運動。“你們看中國女排《奪冠》的電影了嗎?小平你好的照片給中國人留下了深刻的記憶,我很幸運自己可以遇上那樣的時代。”謝曉亮介紹,1985年,35歲的他來到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後來加入美國太平洋西北實驗室,從事單分子酶學的研究,終於觀察到單個酶分子。“這可能是我做的第一個重要工作,也具有實用價值,後來單分子測序儀基於同一個原理被髮明出來。”從那時起他體會到科研帶來的不可言喻的幸福。

隨後,他所在的生命科學領域得到了躍升式的發展,基因測序開始大規模發展,後來測序價格降低至1000美元,這使得個體化醫療成為可能。後來,謝曉亮又參與了單細胞基因組學這場科學革命。

2008年,謝曉亮帶着孩子回國看奧運會,為金牌歡呼的同時也感到要奪取科學技術的金牌任重道遠。在美國工作30多年後,他選擇與北京大學再續前緣。回國加入北大,他完成了測定精子細胞基因組。“我們把單細胞測序技術用到了測序篩選,推斷受精卵是不是正常。迄今為止,我們的技術為中國上千家有單基因遺傳疾病的夫婦帶來了希望。”謝曉亮説。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 謝曉亮:中學時的一篇作文,讓他選擇了科研之路,原因竟然想不到

謝曉亮在T大會上感慨:2018年決定回北大任教,是他做的一個非常幸運的選擇。今年初,在新冠疫情爆發後,他立馬回到北京,“我知道基因測序一定會派上很大用場。”

謝曉亮表示,中國科學家僅用兩週時間就把新冠的基因組測出來,2003年非典時,加拿大團隊用了5個半月,可以看出這些年基因測序技術的發展。“我認為,中和抗體有望成為新冠特效藥,中和抗體是血漿療法的有效成分,一個病人需要1200毫升的血。我們通過康復病人血漿中的B細胞的抗體,來獲得大量中和抗體代替血漿。現在全世界科學家還在繼續努力,為人們提供更好的藥物。”

最後,謝曉亮寄語青少年:“作為科學家面臨挑戰,也獲得充實和幸福,希望更多的學生以科學為夢想,獻身科學,造福人類。”

作者:沈湫莎
編輯:吳金嬌
責任編輯:任荃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圖片:本報記者張伊辰 攝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76 字。

轉載請註明: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 謝曉亮:中學時的一篇作文,讓他選擇了科研之路,原因竟然想不到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