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潛心科研,不負青春!來看這位科研路上精巧“造物”師的故事......

由 華愛利 發佈於 科技

楊陽,華南理工大學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2017級碩士、2019級博士(2+3碩博連讀),研究方向為機械工程。曾獨立研發微熱管抽真空機、微熱管二次除氣機等多款均已投入生產使用的產品。碩博期間獲授權實用新型專利5項,博士第一學年發表5篇高水平SCI論文且均為第一作者,期刊累計影響因子42.204,單篇最高影響因子12.11,單篇最高被引7次。

“設計第一張圖紙,組裝第一個零件,那是一種造物的感覺。”

在科研的道路上,楊陽有過難題不解的迷茫、投稿被拒的失落,也經歷過論文發表的喜悦、機器投產的驕傲。“機械工程師的最高境界是將技術與美學完美結合”,他也將這一設計理念融入到自己的科研生活中,走出屬於自己的科研之路。

1號產品 科研航向燈

組成零件:使命感+專業認同+規劃性

當其他小夥伴將“航天員、老師、警察”等職業作為自己的人生理想時,年幼的楊陽卻將成為一名博士生作為個人的目標。起初這僅源於想幫助父母實現年輕時的願望,而在讀研後,隨着對所學專業瞭解的深入,楊陽也更加堅定了自己讀博的想法。他逐漸意識到:機械是一個了不起的專業,它不僅完成了代替人工的壯舉,還是一門貼近生活的實用型學科。對所學專業一直飽含好奇心和求知慾的他,越發喜歡思考並解決問題的這一過程。在享受研究所帶來的滿足感的同時,楊陽亦做好了探索專業更多可能性的準備。

楊陽研究的產品工藝示意圖(左右滑動查看)

雖然科研之路並不容易,但楊陽都從未動過放棄的念頭,當然這也得益於他良好的規劃意識和超強的執行力。在入學之初大部分同學仍處於適應階段的時候,楊陽已經在導師所提出的“沒有期限的計劃毫無意義”的理念引導下,按照課題指向,根據自己博士大論文的框架,開始着手撰寫博士就讀期間的所有年度工作規劃。

他認為,科研之路道阻且長,只有規劃清晰,才能胸有成竹、知道如何實現自己的目標。這樣即使遇到挫折也能穩定心智、有條不紊地繼續前行。

楊陽手機裏的日常規劃便籤

2號產品 實驗減壓器

組成零件:平常心+情緒調節+多交流

作為一名博士生,泡在實驗室是楊陽的常態。在一方空間裏,不斷失敗、重複操作的實驗不僅需要研究者的體力的投入,更需要耐心和毅力。

面對這種單調枯燥的生活,楊陽卻能夠保持一顆平常心,並在這種生活中挖掘出了「科研的樂趣」:學會一個新的操作,一個小的實驗技巧和一個新的力學知識,都會讓他感覺到進步的喜悦。

楊陽在實驗室做實驗

每一次成功背後,都是無數次失敗的嘗試。面對實驗失敗,楊陽起初會覺得心情沮喪,但轉念一想,失敗只是一時的,況且不論如何,擺在自己面前的就只有“堅持或者放棄”兩個選項,多思無益。與其過多地沉浸在消極情緒中,不如積極尋找能夠解決問題的辦法。調整好情緒後,楊陽開始冷靜地剖析問題,並重新設計實驗去驗證,一次又一次將原本沮喪的情緒轉化成下一次實驗的動力。

吸取了幾次失敗的經驗後,楊陽還有了一個“意外收穫”:實驗是一條孤獨的求索道路,實驗的失敗情緒更像是無底洞,而團隊則是照亮這條路的光。他回憶起數次處在研究瓶頸期時,一些自己苦思冥想都想不通的難題,卻在和導師以及夥伴們的交流過程中迎刃而解,原來這些問題大家也都遇到過而且已經找到了解決辦法。

楊陽與導師團隊的合照

3號產品 優秀打工人

組成零件:撕標籤+大膽實踐+戒依賴

楊陽曾經有兩年的工廠實習經歷,起初他不理解老師的這種安排,但實習一段時間後,他逐漸認識到“同課堂學習一樣,工廠實習也是促進自身技能提升的重要渠道。只不過前者側重於知識的積累和經驗的汲取,後者則主要鍛鍊動手能力、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事實證明,這些實習經歷不僅為他後續的理論研究打下了較為紮實的實踐基礎,還成為了他嘗試研發產品的重要起點。

為了更快地適應實習生活,楊陽不斷提醒自己需要撕掉學生的身份標籤。他認真工作,並積極向同事學習請教。在同事的支持和鼓勵下,他完成了一系列基礎零件的設計和投產。與此同時,楊陽也逐漸產生了一些通過改善和升級零部件,提升產品整體性能的想法,並嘗試抓住承擔創新項目這一機會,大膽創新並將想法付諸實踐,從而完成了從想法到產品的轉化。

楊陽所獲專利證明(左右滑動查看)

除了改變學習方式外,在承擔創新項目期間,楊陽還轉變了自己的思維方式。他坦言:當真正成為項目負責人時,就意識到了自己肩負的主導重任,並逐漸形成了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習慣。因此,面對實習過程中遇到的難題,楊陽並非像在學校中一樣找老師或夥伴請教,而是傾向於先通過自己的努力,找出解決問題的幾種方案,再去向同事請教,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建立起自己的思維邏輯體系。

實習結束後,楊陽也將這種“使自己永遠處於主導思考地位”的思維方式延用到科研學習中,“強迫自己”增長理論積累厚度並加深思考深度,從而大幅縮短了科研問題的解決時間。

乾貨分享

1.關於文獻閲讀的經驗。

一是多閲讀一些綜述類的文章,在形成對相關領域較為全面認識的同時,積累一些基礎性知識;二是有選擇性地進行閲讀,可以根據自身選擇的課題多閲讀相關的實驗性文章;三是注重精讀和反覆閲讀,務必將重要的文章“吃透”;四是伴隨着思考進行閲讀,並且在讀的過程中注意做好筆記和分類。

2.關於如何選擇期刊投稿。

首先,瞭解所研究領域的期刊類型,明確可選範圍;其次,根據自身所做實驗的深入程度、所選期刊的水平、期刊論文的質量及投稿週期等方面進行綜合評估,從而確定好若干備選期刊;最終,經過與導師商議後,確定目標投稿期刊。

3.關於如何充實自己的研究生生活。

一方面需要合理安排自己的科研時間。就工科生而言,首先需要多讀文獻,根據自己所在實驗室的現有課題查找資料,瞭解相關領域的研究現狀和前沿;其次,在有一定的知識儲備之後,可以結合自己所在實驗室的現狀,選擇一種自己想做的課題;最後把自己確定好的研究思路與導師進行溝通,徵求導師的意見和建議。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空閒時間提升自己,比如自學一些軟件等,豐富自己的技能。

小到機械部件,大到璀璨人生

他一直都在不斷設計

努力經營着自己的小小世界

也許有過失敗

有過他人的不理解

可這些都沒能阻擋

在他所規劃道路上前行的步伐

通過巧妙“構思”,精緻“造物”

他走出了自己精彩的科研之路

生命不息,造物不止

華南理工大學學生記者團

信息來源:華南理工大學研究生

文:吳楚泓 鄧欽藝 嶽煉 付世強

圖:楊陽 楊翊

微信編輯:孫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