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獲客也要配套服務 雲上外貿數字化正當時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今年的外貿形勢頗不樂觀,最能感受到壓力的是民營企業。

1999年,中國尚未加入WTO,民營企業出口尚在萌芽,出口主體多是國企和中外合資企業。過去二十年,中國出口額快速增長,2019年民營企業進出口佔比升至43.3%,首次成為第一大主體,其中出口佔比51.9%,一半以上的出口由民營企業承擔。

“原來很多中國的中小企業,尤其做內貿的,你要問他願不願意貨通全球?所有人都説想。問他為什麼不參加?根本原因還是找到客户的難度和履約的難度大。”阿里巴巴國際站總經理張闊接受包括第一財經在內的媒體採訪時表示,疫情蔓延倒逼了數字化進程加快,而這一進程是舊外貿轉向新外貿的必經之路。

中式英語直播10分鐘獲贊十萬

在深圳一個目測不超過300平方米的“車間”裏,工人在一個角落做數字礦機測試。另一個角落堆着各式的包裝箱和材料,在主要的生產線上,一條是四五個人在組裝U盤,另一條是組裝洗手液機。

若非親眼所見,很難想象這個總共20多人的公司,80%都是外貿團隊。負責人郭麗平告訴包括第一財經在內的媒體,公司2007年從事3C類產品製造,到2016年開始轉型,“人留下的越來越少,營業額越做越多”,因為“後面發現風口和需求非常重要,如果不抓住需求和趨勢,產品做得再好,東西做得再精也沒有市場”,通過阿里巴巴後台分析市場需求,馬上聯繫方案公司一起設計、出模具、申請專利,憑着一單、兩單也接的碎片化訂單,深圳歐菲特電子有限公司盡力發揮着船小好調頭的優勢,成為阿里巴巴國際站的五星商家。

“直播已經是未來的趨勢,公司在這塊的投入比較大,每一個外貿員工都要參加直播。我們公司在前幾個月幾乎都是在訓練怎麼直播,怎麼做視頻。”郭麗平表示,公司在製造方面不會花這麼多的精力,下功夫的是如何銷售,“不只是發郵件,現在主要是抓流量,怎麼增長流量,就是線上的直播和小視頻,這些才能帶來流量。”

上網、數字化轉型,不論怎麼稱呼這些和傳統外貿形勢差異頗大的“新”外貿,去海外尋找更多訂單是廣大中小商家最核心的訴求。無論是正在進行中由政府舉辦的線上廣交會還是企業平台如阿里巴巴舉辦的網交會都在盡力滿足這一訴求。

“你去下載Alibaba.comAPP,會看到老闆用中式英語在做直播,我們這個APP是全中國中式英語最多的人集中的APP。”張闊戲稱為“聽着上頭”“非常洗腦”,但最讓他在意的是“老外對這個東西很喜歡,10分鐘大概就有10萬個贊”和詢盤量的提升。

“現在整個中國範圍內出口的企業登記在冊的活躍中的是150萬,我們目前服務的中國企業大概20萬,中國企業數字化的滲透不到10%。和零售相比外貿還是早期,我們核心還是對標舊外貿,讓一些商家規模化到線上。”張闊説。

外貿服務數字化迫在眉睫

平台的功能也需要進一步延伸。以內貿而言,淘寶上有三個角色:買家、賣家和平台。但外貿的角色更為複雜,有買家、賣家平台,有中國的監管機構、海外的監管機構,如果算上物流和資金的往來,一筆訂單形成可能是十幾個不同的監管機構和企業在中間。

“阿里巴巴國際站第一個幫助中國互聯網企業走向全球,第二也見證了中國外貿快速增長大的節點。這是我們看到整個生意快速發展主要的紅利。”張闊説,從2017年往後,阿里巴巴國際站從原來的meet(遇見)到trade(貿易),希望商家在線上有了商機之後如何幫助他解決端到端的問題。

根據運營阿里巴巴國際站供應鏈副總經理師迪特介紹,阿里的跨境供應鏈是從收購一達通之後,一達通有針對線下訂單出口環節的報關、支付結算和匯兑以及出口退税、金融等線下服務,結合阿里全球的支付網絡和物流網絡,生成了以物流國際結算和支付以及報關為底層的技術,包括出口的退税環節等交易履約平台。這一系列的服務是為了讓國外的買家像在國內買東西一樣簡單,線上的信保業務相當於國內的支付寶業務,讓買家和賣家更容易形成交易。

同時,這系列的舉措也意味着要從現有的監管條例中爭取更大的空間,或者推行試點,跨境貿易平台要從創新和監管的中間地帶中走出一條邁向新外貿的道路。

“我們要提供的服務,應該是一個端到端的服務,不只是線上營銷這一件事,核心可以完成對於整個外貿鏈路的重新定義和重構。”張闊把數字化運營、數字化端到端的服務和新外貿幫助商家提高規模化增長,且是提供增量定義為外貿新舊的差別。

在這樣的認知下,他幾乎不太回應與當下或者新晉競爭對手比較的問題,“通過傳統的貿易方式去做生意,這是我最大的競爭對手”。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28 字。

轉載請註明: 要獲客也要配套服務 雲上外貿數字化正當時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