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對戰Uber,Lyft如何打造私域會員生態體系?

由 南宮丹紅 發佈於 科技

編輯導讀:在美國,兩大交通網絡服務公司Uber和Lyft廝殺得難分難解。面對憑藉一己之力改變了租賃用車市場的格局的Uber,後來者Lyft的運營策略是什麼?本文作者對此展開了分析與總結,與大家分享。

“我們將把整個產業從擁有制(ownership)推向訂閲制”,Lyft首席執行官Logan Green表示。”

在美國,打車軟件優步(Uber)和來福車(Lyft)佔領了98%的市場份額,兩家公司目前都已經登錄資本市場,市值分別達到575億美元和92億美元(截至2020年7月10日收盤),很顯然它們已經進入了存量競爭的時代。

不甘於只做“Uber的小弟”,Lyft已經開始打造自己的會員生態,建立自己的“私域流量”:來自Business of APPs的數據顯示,Lyft的ARPU從2018年1季度的28.27美元,增長到2020年1季度的45.06美元,增速明顯。

我們不妨來看看Lyft的“私域流量”們可以獲得什麼樣的服務。

一、信用卡合作

雖然沒有微信支付、支付寶這種支付手段,北美的信用卡產業是異常完善的,各類返現、折扣、里程贈送都已經成為信用卡維繫用户的“手段”。

2020年,Lyft和大通銀行(Chase)合作,只要用Chase的信用卡進行支付,用户就可以獲得大量的里程獎勵和/或現金返現,部分高端用户甚至可以獲得10倍積分獎勵。

這就是非常典型的利用外部資源進行合作,信用卡和Lyft共享客流,實現航司、信用卡髮卡行、用户、Lyft四方共贏的局面。

類似地,Lyft也合作了萬事達世界精英卡(World Elite),用這類卡進行支付的時候,只要每個月超過5筆訂單,用户就可以獲得1張10美元的Lyft兑換卡——重要的是這5筆訂單沒有車型、單價限制。

二、出行生態合作

在市內出行之外,打車去機場也是非常常見的用户場景,於是Lyft和達美航空(Delta)進行了合作,用户只需要將自己的Lyft賬號和Delta賬號關聯即可。

此時,用户每次通過Lyft打車(使用標準服務,Lyft XL或Lyft Lux服務均可)消費1美元,都會獲得1英里的里程積累,如果是打車去機場,那就可以獲得雙倍里程積累,這對於那些“空中飛人”來説,還是有相當吸引力的。

而且新用户會直接獲得2張10美元的優惠券,可以在首次打車的時候直接抵扣——這一切只需要關聯Lyft和Delta航空的賬户即可,還值得一提的是,通過Lyft獲得的Delta SkyMiles里程是沒有時間期限的。

當用户坐上航班來到新的城市,下一個問題就是住宿了:

於是Lyft在2019年和希爾頓酒店進行了合作,用户可以將自己的希爾頓會員賬户和Lyft賬户打通,這時,Lyft用户就可以享受打車3倍積分,拼車2倍積分的福利,而且這一切獎勵與之前的Delta SkyMiles福利並不衝突!

三、訂閲體系

最後就來到了Lyft的訂閲體系。

現階段,Lyft的訂閲體系叫做“Lyft Pink”,月費19.99美元,如果用户使用大通銀行的Chase Sapphire Reserve卡,那麼會享受首年免費的特惠。

這份月費訂閲為用户提供以下福利:

  • 每次乘車85折;
  • 在部分機場可以享受快速接機服務;
  • 免費取消訂單,每月3次機會,且需要15分鐘內再次下單;
  • 季節性折扣和獨家服務;
  • 如果遺失物品,無需“找回費”;
  • 在部分城市可以享受3次免費的Lyft共享單車、共享滑板使用權(每次不超過30分鐘)

很顯然,Lyft Pink是非常典型的提升消費頻次、降低消費摩擦的訂閲服務,如果只看85折優惠,那麼每個月需要花費133美元,就可以“收支平衡”,對於“空中飛人”來説,這是非常容易達到的。

值得一提的是,Lyft Pink本身也是對此前的訂閲會員體系的更改。

事實上,早在2018年3月份,Lyft首席執行官Logan Green就表示,訂閲制度將會是公司的未來,“我們將把整個產業從擁有制(ownership)推向訂閲制”。

後來,Lyft就推出了名為All-Access Plan的訂閲制:用户每月支付299美元,最多乘車30次,其核心在於每次打車都錨定15美元,如果低於15美元,則無需付費,高於15美元則支付差價。而All-Access Plan也在Lyft Pink出現後,被取代了。

整體來看,Lyft的會員體系除了會提供“內部貨幣”——比如共享單車、快速接機等——以外,更多的是進行了外部合作,圍繞出行生態,尤其是“商旅生態“,聯合信用卡、航司、酒店打造了一條龍式服務,實現多方私域流量的“公域化”、“共享化”,這是非常值得參考的。

在新冠疫情期間,航司、酒店都遇到了客流瓶頸,此時他們會拿出更多“內部貨幣”(例如航司的里程、酒店的房間等)和外部合作,這正是一個打造共享流量的好時機。

#專欄作家#

王子威,微信公眾號:零售威觀察,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獨立新零售分析師,關注於國內外新零售、新消費領域的最新戰略、戰術和發展。

本文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