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製造“生態圈”悄然擴容

本文轉自【經濟參考報】;

中國製造業在經受住了疫情的“壓力測試”之後,如何找到新價值點、適應新市場環境?毋庸置疑,面臨複雜多變的市場環境與快速發展的技術,加快數字化、智能化賦能既是製造業轉型升級的必然選項,也是當前全球產業鏈深度調整的客觀需要。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實現高質量發展,中國智能製造“生態圈”正在不斷豐富和擴容。

“江蘇製造”駛入數字化快車道

□記者 孫寅 南京報道

運用雪浪雲工業互聯網平台的算法模型,無錫雙良集團溴冷機設備預測性維護的準確性由50%提升至90%;常州五洋紡機研發的高效織造智能化經編生產線成功打破國外設備壟斷,助力企業躋身全球行業頂尖之列;蘇州好孩子為生產出世界上安全性能最高的兒童汽車安全座椅,收集了超10TB的實車碰撞測試數據、做了近3000次分析……

透過“智能”“工業互聯網”“數據”等關鍵詞可以看出,江蘇企業不斷加快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提升產品和服務競爭力、促進降本增效、實現風險控制的同時,也驅動着製造業邁向中高端。江蘇是製造業大省,全省製造業產值佔全國的近七分之一。加快數字化賦能既是江蘇製造業轉型升級的必然選項,也是當前全球產業鏈深度調整的客觀需要。

搶抓數字化新機遇

以生產電容器設備起家的先導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轉型進入新能源領域,為鋰電池和光伏企業提供自動化設備。雖為非標裝備企業,先導智能仍在業內率先啓動信息化建設,自建“先導雲”和大數據中心,對ERP(企業資源計劃)、PDM(產品數據管理)、CRM(客户關係管理)、MES(製造執行系統)進行應用集成,使公司所有流程數字化。

這一轉變不僅使先導智能逐步替代甚至超越國際一流競爭對手,還加快了下游鋰電池生產企業的智能化進程。先導智能在鋰電池生產整線裝備中配套了自主研發的MES系統,幫助鋰電池生產企業打造數字化智能工廠,為他們降本提質。

除了先導智能這樣的傳統制造企業通過自我“進化”實現突破,江蘇還有一批自帶數字化基因的企業在服務、賦能製造企業。

今年7月8日,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正式發佈“工業互聯網平台功能性能評測”第二批星級平台名單,朗新科技集團旗下瀚雲科技研發的瀚雲HanClouds工業互聯網平台入選工業互聯網五星級平台。

朗新科技成立之時便以軟件信息系統為主業,2018年成立子公司瀚雲科技,推出核心產品瀚雲HanClouds工業互聯網平台,面向製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需求提供基於海量數據採集、匯聚、分析的服務體系,幫助工業企業迅速建立遠程連接和管理能力,實現企業產品增值。截至2020年1月,瀚雲HanClouds工業互聯網平台已接入企業3000餘家,平台接入活躍設備數1500餘萬個。

徐工信息漢雲工業互聯網平台、南鋼集團NILE工業互聯網平台、雪浪雲、悠揚雲……截至2019年底,江蘇省企業上雲數量已超過25萬家,星級上雲企業超3000家,建成標杆工廠34家,創建“互聯網+先進製造業”特色產業基地11個。

傳統制造企業與信息技術企業雙頭並驅,搶抓數字化新機遇,帶動更多製造企業加入智能化行列。根據江蘇省工信廳最新數據,江蘇省已累計培育省級智能車間1055個、智能工廠30家、智能製造服務領軍機構68家,11個智能製造解決方案供應商項目獲國家立項,佔全國的18%。

數字化“喚醒”製造業

業內人士表示,面臨複雜多變的市場環境與快速發展的技術,更需要以數字化喚醒製造業,挖掘企業痛點,為企業解決實實在在的問題。

——5G新技術創造更多新可能。中國聯通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買彥州認為,數字化一方面在於5G、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另一方面在於利用這些基礎設施升級傳統產業和設施,賦予其數字化內涵。例如,5G結合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將助力萬物互聯,賦能千行百業。

為汽車製造零部件的貝斯特公司將5G用於質檢過程中,使工業視覺檢測的圖片數據處理流程在內網即可完成,提高了安全性和效率;蘇州坤厚自動化科技公司將基於5G+MEC(邊緣計算)技術應用於生產線,大幅度提升AGV(自動導引車)性能,把產線系統部署時間縮短90%以上。

今年以來,江蘇電信、江蘇移動等電信運營商加快“5G+工業互聯網平台”落地,為製造企業提供整合式端到端的工業互聯解決方案,找尋新的突破口。截至6月底,江蘇省5G基站數累計達4.1萬座。

——從生產到服務,數字賦能創造新價值點。數字化只是製造企業轉型升級的手段,關鍵要藉此提升企業生產、管理、營銷等環節的質效,找到新價值點,創新商業模式。

常州天正工業依託自身工業物聯網平台歸集的裝備開關機時間、故障頻次、產品生產週期等信息和數據,開發了一套徵信模型,有效解決了中小微企業因缺乏財務數據而難以獲得金融機構授信的問題。目前,天正工業接入的中小微企業用户超2萬家,僅此項服務的收入佔比已達70%。

徐工集團通過分析智能產品積累的大數據找到了提升產品競爭力的新方向。徐工集團對本企業產品進行全生命週期監測,包括實時監測設備工況信息、遠程故障診斷等內容,實現了精準營銷服務備件、改進產品研發、優化工藝製造參數,進而降低了客户全生命週期成本,增強了客户黏性。

——發揮數字優勢保鏈穩鏈。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年初多數企業面臨產業鏈、供應鏈暫時斷裂的棘手問題。江蘇省從產業鏈、供應鏈關鍵節點着手,鼓勵中小企業依託工業互聯網平台積極梳理產業鏈上下游配套企業,推動協同復工復產。到3月14日,全省規上工業企業復工總數4.5萬家,復工面99.6%,其中汽車、手機、集成電路、工程機械、機器人、軟件等23條重點產業鏈復工面均在9成以上。

數字化程度領先的龍頭企業成為穩鏈保鏈的急先鋒。基於漢雲工業互聯網平台,徐工信息通過協調資源,為廣東某地中小企業調配體温槍和口罩等防疫物資;提供區域疫情防控信息管理解決方案,為工程機械、高端裝備製造等工業企業復工復產提供便利,發揮了工業互聯網產能共享和跨區協作的作用。

合力推進製造業升級

製造走向智造,基礎是數字化。近年來,江蘇省大力推進網絡強省建設,深入實施寬帶江蘇、無線江蘇、高清江蘇等重點工程,全面建成“光網城市”,4G網絡和窄帶物聯網基本實現城鄉全覆蓋。2020年,江蘇將再建5.2萬個5G基站,實現全省城市區域、省級以上產業園區全覆蓋。

不久前在南京召開的第四屆未來網絡發展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紫金山實驗室主任劉韻潔表示,互聯網進入下半場,加快融入實體經濟,既要大連接,也要確定性。

據瞭解,紫金山實驗室與華為密切合作,利用未來網絡架構和網絡操作系統以及華為DIP設備,實現了全球首次跨2000公里以上傳輸距離、小於100微秒級的時延抖動控制。“有了確定性的網絡服務能力,將為超遠距離工業互聯、為互聯網融入實體經濟取得更大成功奠定基礎。”劉韻潔説。

聚焦網絡通信與安全領域的紫金山實驗室只是江蘇製造業數字化轉型版圖中的一塊拼圖。南京擁有全國屈指可數的“千億級軟件產業基地”中國(南京)軟件谷;蘇州實施大企業和領軍企業先進技術研究院建設計劃,首批20家先進技術研究院建設成效顯著;無錫開展“太湖人才計劃”智能提升行動,在8月初舉辦的“2020太湖人才峯會”上,對攻克了多項智能製造與工業物聯網核心關鍵技術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丁漢團隊,無錫市給予了1億元的“頂格”支持獎勵……

在省級層面,江蘇省出台了《江蘇省企業互聯網化提升計劃》《深化“互聯網+先進製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實施意見》等多個政策文件,並組織實施“數動未來”專項行動和“騰雲駕數”軟件企業轉型升級計劃,發佈江蘇省高端軟件和信息服務業關鍵共性技術攻關目錄,推動工業軟件、工業大數據、工業雲服務平台、人工智能軟件技術等領域的關鍵共性技術創新。

江蘇省工信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多年實踐表明,發揮企業主體作用、調動企業積極性,培育和引進懂生產製造、企業管理、信息化的複合型人才,發展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從單一軍種單打獨鬥轉變為多兵種集團軍聯合作戰,是實現製造業智能化、數字化轉型的關鍵所在。

上海:工業互聯網應用加速落地

□記者 陳愛平 上海報道

隨着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快,“5G+工業互聯網”應用加速落地。

在上海交大智邦科技有限公司的高端數控裝備與智能製造技術集成驗證基地內,一台高約3米、佔地約15平方米的數控機牀嗡嗡作響。連接機牀的電腦屏幕上,機器振動幅度曲線實時推進顯現,這是“5G+工業互聯網”應用之一,能更好地監測和驗證機牀穩定性。

產線驗證區的機牀內設置了38處傳感器,如果機牀出現故障,設備振動幅度等傳感器採集到的信息就會發生變化。參與相關應用部署的中國移動(上海)產業研究院項目經理姜虎成介紹,這些信息都是高頻數據,單個傳感器每秒鐘就可能產生數兆的數據,數據傳輸還需完整流暢不能“丟包”,5G網絡大帶寬和低時延的特性恰好能滿足產線監測和驗證需求。

依託中國移動自主研發的邊緣計算網關和工業邊緣計算管理平台,動態信號採集分析系統將採集到的數據經過網關側過濾後,通過5G網絡實時上傳到邊緣計算雲平台分析處理。

在這處約1萬平方米的廠房裏有很多“5G+工業互聯網”應用:接入5G網絡的3台AGV小車分別能自動拾取、搬運材料及送檢產品;工廠引入數字孿生系統,實時反映部分生產線的運作情況;接入5G網絡的攝像頭實時採集工廠場景並上傳至安防平台,及時提醒相關人員安全着裝等;引入企業專網,位於上海臨港和山東棗莊的兩處工廠可以實現時延為毫秒級的視頻通信。

數據顯示,目前上海已推動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汽車、鋼鐵化工、航天航空等重點領域300多家企業創新工業互聯網應用。未來三年內,上海將打造10個“5G+工業互聯網”先導應用。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餘曉暉説,我國工業互聯網應用在垂直行業的覆蓋更加全面,行業工業互聯網應用模式和特色路徑逐步形成。例如,裝備和電子家電行業注重設備資產管理和生產過程管控,原材料行業進一步聚焦設備管理與資源配置優化,等等。

上海交大智邦科技有限公司數字化總監唐水龍説,“5G+工業互聯網”還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交大智邦主要業務為面向汽車動力總成的智能加工製造裝備、數字化生產線以及智慧車間的研發等,但諸如“5G+數控機牀”“5G+AGV”等應用可以部署在更多製造業領域。

“此外,在工業互聯網平台、產業公共服務平台支撐下,企業降本增效的具體需求、其最新產品和解決方案等信息都可以及時共享。這不僅能幫助更多中小企業找到新的商機,也有望改善甚至顛覆傳統工業生產流程,助力產業升級。”唐水龍説。

我國智能製造“生態圈”正在不斷豐富和擴容。7月在滬舉辦的“2020全球工業智能峯會”上披露的數據顯示:我國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五大頂級節點持續穩定運行,標識註冊量突破40億,具有行業區域影響力的平台超過70家,基礎電信企業和工業企業開展的“5G+工業互聯網”在建合作項目超過600個。

各地政府部門、企業、研究機構、學校等跨地區、跨行業深入合作。例如,中國移動(上海)產業研究院等參與建設洛陽綜合工業互聯網平台,該平台承載洛陽地區工業設備、系統、工藝參數、軟件工具、企業業務需求和製造能力等工業資源的互聯網匯聚共享。

唐水龍認為,推動“5G+工業互聯網”應用加速落地還需進一步提高廣大中小企業積極性。一方面,降本增效是企業技術改造的最大動力來源。另一方面,相關服務和技術提供者也應更好地解決中小企業對“上雲”後數據安全的顧慮。

業界認為,“5G+工業互聯網”的試點與建設還要避免“一刀切”。各地要通過科學引導,抓重點、抓時效,提高更多企業的認知和主動性。

蚌埠:5G產業生態初步形成

一塊塊顯示模組從自動化流水線上源源不斷輸出,液晶生產看板上一組組數字隨之不斷跳動。盛夏時節,位於安徽蚌埠市高新區的凱盛科技新型顯示產業園無塵生產車間內,自動化流水線正在滿負荷運轉,這些產品很快將漂洋過海,運往全球各地。

“上半年顯示模組的銷售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長21%,海外客户訂單同比增長約30%。”凱盛科技公司董秘王偉説,目前公司的海外客户佔70%以上,客户主要包括亞馬遜、戴爾、谷歌、三星等企業。

新基建催生新業態新動能。在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核心城市之一——安徽蚌埠,圍繞5G產業,40多家上下游企業形成集羣式發展,從5G基礎材料、通信終端配套到場景應用的產業生態已初步形成。

“5G激發出巨大的市場潛能。對標新的市場需求,公司加大研發投入,全面提升智能化水平,今年下半年這個車間將成為‘無人化’的‘黑燈工廠’。”王偉説,園區一期項目有16條觸控顯示一體化模組生產線,產能全部釋放後,可以年產5000多萬片觸控顯示模組。

搶佔5G風口機遇,當地企業加快協同創新步伐。

在大富科技公司的濾波器柔性智能化工廠,一輛輛運送物料的無人小車在車間內來回奔忙。

考慮蚌埠擁有優良的營商環境和日趨完善的5G產業生態,大富科技今年將總部遷到蚌埠高新區,通過信息化賦能加快產品創新迭代。

“智能車間從去年11月份開始規劃設計,今年6月份就正式投產,目前濾波器實際產能達到150萬件,產能比之前在深圳提高了近5倍。”公司負責人賀高標告訴記者,通過智能網絡控制系統,提升柔性製造能力,可以針對市場需求的變化,快速靈活換線生產,實現產品迅速迭代。

市場風雲變化,危機中孕育新機。

採訪中談到今年以來外部環境的不利影響,很多企業負責人堅定地認為,只有自己掌握核心技術,才能夠從容應對風險變幻。

賀高標告訴記者,10年前,大富科技併購了7家歐美老牌濾波器企業,通過自主創新,大富科技突破了CNC機牀等濾波器關鍵製造設備瓶頸,使得濾波器製造過程不再被國外“卡脖子”。

新發展格局下,蚌埠市出台20多條扶持政策推動科研攻關,支持產業協同創新。中電科41所、華東光電集成器件研究所、大富科技公司、凱盛科技等一批企業快速成長為細分行業“龍頭”。

“外部的不利因素反而堅定了我們自主創新的決心。所裏依託在光電通信、微波儀器等領域的技術積累,大力拓展5G通信測試產品,與上下游龍頭企業抱團合作,加速實現關鍵器件國產化替代。”中電科41所5G通信團隊技術骨幹陳奇告訴記者,疫情期間,各部門都在加班加點,保障供應穩定,今年上半年銷售額同比增長20%。

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大富科技公司加快與當地企業及科研院所協同創新,從上游材料、設備,到中游部件,再到下游整機及測試設備,拉通5G應用產業鏈。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成果轉化(蚌埠)中心、中科蚌埠技術轉移中心、安徽省智能傳感器產業創新聯盟……蚌埠市積極推動創新平台建設,瞄準5G通信測試、傳感器、基站濾波器等關鍵技術及產品,統籌推進科研成果就地轉化,打破國際壟斷。

MEMS傳感器技術是5G產業的核心支撐,曾一度為國外壟斷。

華東光電集成器件研究所副所長王世和説,“通過持續科研攻關,214所掌握了納米級的MEMS傳感器技術,並迅速形成產業集羣。”

“我們的目標是到2025年實現5G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千億元。”蚌埠市經信局信息化推進科負責人胡海波説。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6119 字。

轉載請註明: 智能製造“生態圈”悄然擴容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