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吳強 私人董事會教練
來源:正和島
埃隆·馬斯克終於把兩位美國宇航員送上了太空,這讓特斯拉公司的股票上漲3.62%,總市值達1549億美元。但這一切對他來説,只是向自己的目標前進了一小步。
馬斯克的終極目標是要在火星上退休,任何有助於這個目標的事,不管難度多大,都要做;任何不利於這個目標的事,不管誘惑多大,都不做!
前段時間,馬斯克的第七個孩子即將出生,他計劃着要裝修一套自己喜歡的房子。但實施過程中,他轉念一想:不對啊!哥們兒是要去火星退休的人,不能被地球上的房子捆住,再説裝修這件事兒多花時間啊,太耽誤上火星了!於是,他立刻把全部的房產掛牌賣掉。
有很多人好奇,為什麼馬斯克要做跨度那麼大的事情?除了早期創業項目在線支付公司PayPal外,他的事業還包括:電動汽車Tesla、太陽能企業Solar City、地下交通公司The boring Company、超級高鐵Hyperloop、太空探索公司Space X、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
業務不相關多元化是商業上的大忌,但在馬斯克看來,這些都是火星計劃的不可或缺環節。
移民火星的開支巨大,錢從哪裏來?電動汽車就是切入口。馬斯克在2004年投資640萬美元創立特斯拉,提出了公司“三步走”的賺錢戰略:
第一步,打造一台昂貴的、小眾的跑車(Roadster);
第二步,用掙到的錢,打造一台更便宜、銷量中等的車(Model S/X);
第三步,再用掙到的錢,打造一台更具經濟性的暢銷車型(Model 3),賺更多的錢。
特斯拉公司2010年6月上市,目前Model 3車型的價格已低至3萬美元,公司市值也超過大眾、寶馬、戴姆勒、通用等公司,躍居汽車業全球第二,趕超市值第一的豐田公司也只是時間問題。
錢的問題解決了,馬斯克立刻着手研發運載火箭,這是個費大錢的項目,而且風險極高。所有的人都覺得馬斯克是有錢燒的,不務正業,但只有他自己知道,這才是正事。
Space X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科學探索火箭,它要承載為火星建設城市的人、貨運輸工作,一定要低成本、高可靠性。馬斯克按照物理學知識的指引,終於研製出可回收火箭,發射成本只有原來的十分之一。這次美國航天局選擇用Space X運送宇航員,就是對其低成本、高可靠性最好的證明。
馬斯克的全部業務,都為開拓火星而準備。造火箭的目的很直接,這是地球往返火星的交通工具;造電動汽車是因為火星沒氧氣,用不了燃油車;建太陽能公司是要解決火星城市的能源問題;地下交通系統可用於火星上的短途交通;超級高鐵則可用於火星的長途交通;而腦機接口技術可以在未來提升人類在火星的生存能力。可能馬斯克還會投資新業務,但最終目標只有一個——把火星改造得像地球一樣宜居,讓人類真正進入星際文明。
馬斯克做事的起心動念和終極目的,都不是衝着“錢”去的,但如果他的目標實現了,財富就不只是富可敵國,而是“富可敵球”,地球的球。不過我相信,這些財富不會被他據為己有,而會被用在推動星際文明的偉大使命上。
毫無疑問,埃隆·馬斯克在世俗意義上是成功的,但世俗的“成功學”無法解釋這種成功,因為他超越了對金錢、名利的膚淺追求,而是專注於偉大夢想和事物的細微本質。
在我看來,他今天的成功折射出六種特質:
一、 夢想有多大,做事就要多細。人類的航天事業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夢想有多宏大,做事就要多細緻;所有大事的成功,都是由無數小事的正確積累而成,航天事業更是如此,失之毫釐、差之千里,任何一個小小的失誤,都會導致慘痛的失敗。
二、 慎終如始,永不懈怠。古人説“行百里者半九十”,意思是100裏的長路,就算走了90裏,也只是走了一半。航天事業行的是百萬裏,要全程小心翼翼、慎終如始,因為就算只差最後半米,離成功也還只是一半。
三、 追求成功,更敬畏失敗。1986年美國挑戰者號航天飛機升空僅73秒就發生爆炸,7名優秀的宇航員不幸殞命,事後發現只是因為一個小小的密封圈出了問題。失敗的危機可能潛伏在任何一個環節,航天事業不能等問題出了再去解決,而是要“治未病”、防範於未然,把失敗的一切因素消滅在萌芽之中。
四、 尊重規律,不妄為才有大作為。航天工作的成功不能靠“人定勝天”的勇氣和信心,更不能相信拍胸脯、打包票。在科學麪前,人的情感往往是風險因素,必須嚴格地遵守客觀規律,剋制頭腦發熱的衝動和胡作非為。
五、 不被金錢綁架,才能駕馭金錢。馬斯克並不熱衷於財富增長,也沒有多少享受財富的慾望。去年他在上海出差,只住經濟型酒店;上個月他又在推特上抱怨自家公司的股票價格太高了,這導致公司市值跌了上百億美元。賺錢對他來説從來不是目標,而是實現目標的工具和結果。
六、 以超強的學習力,重構認知。馬斯克涉及的領域跨度極大,卻都能取得巨大的成功,這得益於他強大的學習力。多年來,他的閲讀量是常人的60倍,廣泛涉獵不同的學科,而且能將不同學科的思想解構為基本原則,並以新的方式加以重構,將一個領域學習到的內容應用到另外一個領域,從而實現顛覆性創新。
世人都在追求成功,大多數卻以失敗告終,因為成功是反人性的,“存天理”對應的是“滅人慾”,而當下所謂的“成功學”,只會把人們變得更急功近利、貪大嫌小、眼高手低,加劇了自我膨脹和胡作妄為,把人們帶進失敗的臭水溝。
埃隆·馬斯克的案例告訴我們——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但羅馬是一天一天、一磚一瓦建成的,只有超越世俗的慾望、擁有不尋常的耐心和細心,才能成就一番作為。
這很契合老子的“守微”之德,在《道德經》第六十四章中有詳細闡述: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
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是以聖人慾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解讀>>
局面在安穩時容易持守,在還沒有先兆時容易謀劃;事物在脆弱時容易破裂,在微細時容易散失。要在事情沒有發生前就有所作為,要在混亂沒有出現前就治理妥當。
合抱的巨樹,是從細小的萌芽長起來的;九層的高台,是由一筐筐土壘起來的;千里的遠行,是從腳下一步步走出來的。
妄為的難免會失敗,強求的反而會失去。因此有智慧的領導者不妄為所以不會失敗,不強求所以不會失去。
普通人做事情,經常在幾乎要成功時失敗。如果在事情將要結束時,還能保持像剛開始那樣小心謹慎,就不會失敗了。
所以有智慧的領導者,追求“無慾”的境界,不會被貪圖名利之心困擾;學習人們所不學的,從世人的過錯中迴歸,以輔助一切事物按其自然規律發展,而不敢妄加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