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朋友聚餐去吃海底撈,媽媽發微信説我買的吸塵器好用,看起來風馬牛不相及的兩件事卻因大數據產生聯繫。當我打開手機某App時,各種關於海底撈和吸塵器推送接踵而來。很多人都在感嘆我們已經被大數據全面監控、綁架,但驚歎乃至恐慌之餘卻讓我產生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這神乎其神的大數據,醉翁之意打廣告它還能幹點啥?
我們已被大數據全面綁架
在大數據面前我們已經沒有任何隱私可言,這絕非危言聳聽。我們任何可以產生數據的行為都可以被大數據所利用,而我們絕大多數行為其實都可以產生數據。英特爾公司前任首席執行官Brian Krzanich曾表示,2020年互聯網用户每天將產生1.5GB的數據,這些數據變成了商家綁架每一個人的一條條鐵鏈。
以前總是驚歎於聊天內容是不是被監控,因為經常收到相應廣告。但其實在大數據面前,你的個人資料,你的行動範圍、你的生活軌跡,你的起居飲食都不再是秘密。馬雲曾經在演講時調侃,大數據甚至就連你的內衣尺碼都一清二楚。
如果您認為只是手機出賣了你的數據,那就太過天真。不僅僅是手機,家裏能聯網的電腦、各類智能家電、外出移動支付、刷卡消費支付、乘坐公共交通,任何能接入互聯網的行為其實都在上傳你的數據,甚至在刷臉應用盛行的今天,你的臉也在出賣你。
在大數據面前,那些暴力廣告讓我們無處可逃。
我們貢獻很多但享受很少談起大數據,即使您並非專業研究人員,或許也聽到過那些科技大佬們畫的大餅。確實如果從科技發展的角度來看,大數據被譽為“未來世界的新石油”,它將成為物聯網、雲計算等前沿科技的重要燃料,讓智能終端更懂你,甚至帶來社會和生產力的革命。
正如大佬們所言,大數據是極具戰略意義的學科。遺憾的是,我們的老百姓對其感觸最深的卻是焦慮乃至恐慌。這根本的原因在於,我們每個人貢獻了很多很多的數據,但獲得的回報卻很少,或許唯一能明顯感受到的,便是那讓人感到不舒服的廣告正在想掏你們的錢包。
不僅如此,各類大規模的信息泄露事件也讓我們倍感焦慮。當大數據的價值越來越高,那麼肯為之鋌而走險觸犯法律的人也就越來越多。據統計大數據信息被盜事件大多因為忽略信息安全導致,很多企業在通過大數據獲利的同時,並沒有盡到保護數據的責任。
野蠻數據採集和信息挖掘,急於變現不注重保護隱私,無奈這就是現狀。
不經分析的大數據有點傻其實數據本身並無實際意義,無非一堆0和1構成的字節,只有在經過算法的分析之後才會產生價值。不得不説,我們目前對於大數據的應用還停留在十分簡單粗暴的階段,也就是沒有經過深入分析產生更有價值的線索或者決策,仍以暴力型硬廣告為主。
而令用户感到無比尷尬的是,大數據監測到我去海底撈吃過飯,然後不斷給我推送海底撈以及周邊產品的廣告。我剛吃完又給我推海底撈,這顯然不符合需求邏輯,就算家裏有礦也要考慮吃膩了的問題吧。如此不經分析便粗暴運用的大數據,實在是有點傻。
在理想狀態下,大數據會根據年齡、收入、愛好、口味建議一個模型。當大數據檢測到您剛吃完海底撈應推送一個你喜歡的奶茶,或者為有體重焦慮的您推送健身信息。這樣的大數據顯然是更加聰明,而且更有價值,只可惜大數據極其相配的AⅠ有智商但沒有情商。
在即野蠻又笨拙的大數據面前,真的是令我們感到有些啼笑皆非了。
除了連接廣告它還能幹點啥我吃過了海底撈給我推海底撈,我買完了吸塵器給我推吸塵器,這無處不在而又粗暴笨拙的大數據難道就這點能耐了?其實不應該是這樣,這只是大數據企業追求短期回報的結局。如果我們潛心發展大數據,便會發現他會潛移默化的改變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在這次突發疫情面前,基於大數據分析可為疫情防控部門提供科學決策的依據,實現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可追溯、可預測、可視化和可量化。北京疫情期間很多高危人羣都是通過大數據篩查進行定位,是北京如此快速控制疫情的關鍵之一。
無論是蹩腳廣告還是疫情追蹤,其實都是事後分析運用。而在未來,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發展到一定的高度,將會運行更多的預測和判斷。比如它會幫助我們選擇合理的路線,讓路燈控制時間更為合理,從而提升社會交通效率。由點及面,大數據潛力無限。
結束語:
面對如此野蠻生長、暴力使用的現狀,我們只有呼籲大數據企業恪守法律和道德底線。不過即使他們不改,我還會去吃海底撈。因為我只是喜歡,跟大數據沒有半毛錢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