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視點)農貿市場用量反彈,外賣生鮮用量大增——“限塑令”升級能否管住小小塑料袋?

  新華社廣州9月3日電題:農貿市場用量反彈,外賣生鮮用量大增——“限塑令”升級能否管住小小塑料袋?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周穎、關桂峯、黃垚

  農貿市場裏,每個攤位前都掛着一堆塑料袋,幾頭蒜裝一袋,一把小白菜裝一袋,買一趟菜下來,用上十來個塑料袋很平常;生鮮電商上買個菜,各種蔬菜被塑料網套、保鮮膜、塑料盒等包裹得嚴嚴實實……

  9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正式施行,新固廢法明確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堅持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原則。各地近來也相繼推出了新版“限塑令”。

  “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從2008年6月1日開始實施“限塑令”至今,一段時間內,不可降解塑料袋的使用有所減少。但近一兩年來,在一些農貿市場,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出現反彈。同時,外賣、生鮮電商成為塑料製品使用大户。

  (小標題)農貿市場仍是使用“重災區”,生鮮電商塑料製品用量大

  記者實地走訪發現,經過多年整治,大型商超“限塑”情況稍好,農貿市場仍是“重災區”。

  目前,為減少消費者使用塑料袋,各地的大型商超幾乎都實行塑料袋有償使用,價格從兩三毛到七八毛不等,但選擇付費購買的消費者仍不在少數。“方便”“幾毛錢可以忽略不計”是很多人繼續購買塑料袋的原因。

  此外,超市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由於散裝商品有稱重需求,手撕塑料袋成了剛需,加上免費,使用量特別大。

  在一些農貿市場、菜店和水果店,免費塑料袋依然在大量使用。9月2日上午,廣州市越秀區一家肉菜市場十分熱鬧。家住附近的劉女士左手提着一袋西紅柿一袋胡蘿蔔,右手拎着3只塑料袋,分別裝着小白菜、豬肉、玉米棒,外加一個大的塑料袋,採購完已經用了6個塑料袋。

  一位顧客推着一個裝得滿滿當當的購物小車,每一種蔬菜都分別用一個塑料袋裝着,粗略數了下,有將近20個塑料袋。

  一位蔬菜攤主説,要是不用塑料袋,我們也不知道能用什麼替代。現在一個月能用掉一個蛇皮袋的薄膜塑料袋,也沒具體算有多少個。“對顧客都是免費提供,東西往塑料袋一裝,上稱、提走,方便省時。如果沒有或者收費的話,顧客可能就去別家了。”

  隨着越來越多的人在生鮮電商買菜買水果,塑料製品的使用更是讓人觸目驚心。記者在某生鮮電商平台下單4種水果,除了一個大的塑料袋之外,每種水果都用塑料薄膜、塑料盒、塑料袋分別分裝。

  北京的王女士説:“生鮮電商平台是方便了,但包裝產生的塑料製品實在太多了。”她舉例説,一個西紅柿,先包上網套,之後裹上厚厚的保鮮膜,再放在塑料盒裏,最終又裹上幾層厚厚的保鮮膜,“有的平台連西葫蘆、黃瓜這類不太容易損壞的蔬菜,也是搞這樣的包裝。”

  此外,外賣、快遞越來越成為塑料製品使用大户。記者調查發現,一些大的品牌餐飲企業逐步更換成了可降解餐盒,但更多的餐飲企業依然在使用普通塑料餐盒。

  在廣州城區一家小麪館,工作人員説,每個工作日大約要打包上百份塑料飯盒,還要用掉同等數量的塑料袋。

  公開數據顯示,三大外賣平台日訂單量在2000萬以上。以每單使用1個塑料袋計算,年使用塑料袋都超過了70億個。

  (小標題)管住小小塑料袋到底難在哪兒?

  “限塑”12年塑料製品為何越用越多?相關專家、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替代品價格高是一個主要原因。

  不讓用塑料袋用什麼?可生物降解材料被認為是解決塑料污染的一大利器。但記者調查發現,受市場規模等影響,目前成本仍較高。中國合成樹脂協會塑料循環利用分會常務副會長王旺説:“當前還缺乏與一次性塑料製品一樣便利、廉價的替代品。”

  據珠海萬通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秋漢介紹,企業擁有年產6萬噸生物降解聚酯合成及配套的改性專用料的能力,目前80%銷往海外,20%在國內市場銷售。“相比七八年前,市場上完全可生物降解塑料產品價格已大幅下降,但當前其成本仍比一般PE塑料貴一倍左右。在此前國內沒有強制性要求使用可降解塑料情況下,市場還是傾向選擇更便宜的PE塑料。”

  據瞭解,可降解塑料袋的價格是普通塑料袋的兩三倍,到達消費場所價格又會翻一番。

  此外,目前可降解塑料袋不禁用也是難以推廣的原因之一。一些商户反映,可降解塑料袋質地太軟,使用體驗遠遠比不上普通塑料袋。

  業內人士認為,“限塑令”難落實還有一個原因是執行難,需要相應的執法支持。如果沒有嚴格的執法,對一些違規使用超薄塑料袋商家缺乏有效的處理措施,那有償使用塑料袋只是給商家增加了收入。

  (小標題)多地出台新“限塑令”,能否管住塑料袋?

  今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明確到2020年,率先在部分地區、部分領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製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到2020年底,全國範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城市建成區的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及餐飲打包外賣服務等,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已有20多個省份相繼發佈新的“限塑令”。除了禁止和限制塑料製品的使用,各地還提出加快推廣可替代產品和模式的應用。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劉建國分析説,近年來,塑料污染新舊問題疊加趨勢明顯,農貿市場等線下場景依舊大量使用塑料袋,同時快遞、外賣等新業態產生的塑料製品又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新形勢下呼喚新的塑料污染治理思路和手段。

  記者發現,新版“限塑令”除了減量化要求,也從設計、生產製造、流通、消費、回收、再生等方面進行了安排。

  業內人士表示,塑料污染成因複雜,相關治理也並非能一蹴而就,要推動“限塑”取得實效任重道遠。

  劉建國、王旺等認為,首先要加大執法力度,促進政策落地。

  此外,除了塑料包裝生產企業外,外賣、快遞平台和產品的銷售商都是利益相關者,這些生產、流通、銷售企業以及平台也應承擔相應責任,建議進一步明確、壓實相關利益主體責任,以推動這些企業減少過度包裝,積極使用可循環包裝產品和物流配送器具。

  要建立消費者約束、激勵機制。王旺認為,要提倡消費者對塑料袋重複利用,儘量使用環保購物袋。

  還有專家建議,通過正向激勵方式倡導“綠色生活”。比如,商家可以通過積分、換購等方式,鼓勵消費者自帶杯子裝飲品,減少一次性塑料杯、塑料吸管產生的環境污染。(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544 字。

轉載請註明: (新華視點)農貿市場用量反彈,外賣生鮮用量大增——“限塑令”升級能否管住小小塑料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