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次618中,網紅帶貨表現不俗,但是能成為頭部網紅的人畢竟在少數,不是每個企業都適合走這條路。還有其他的方法嗎?本文從四個方面給我們介紹了另一條路——下沉市場,希望對你有幫助。
618落下了帷幕,作為年中大促再次創了奇蹟。
京東18天累計下單金額 2692 億,天貓則高達 6982 億元,本來是京東的店慶,據調查這次反而是6成人首選淘寶天貓。618期間35歲人羣佔據主流,大批後浪仍在快速湧入。
各大平台除了大量補貼套路外,最大看點是直播帶貨太熱了,淘寶直播平台共誕生15個破億直播間,甚至線下門店導購也加入直播大軍,周黑鴨51萬隻鴨子一秒搶光。做了直通車和猜你喜歡預熱的商家,直播效果好很多,直播中,超級推薦或鑽石展位再做二次收口,轉化率更好。
京東直播聯合了快手、抖音、B站、微博等20餘個平台展開全域連麥,湖南衞視拼多多618超拼夜直播三個小時,收視一路領跑,創下六網第一!
表面看起來淘寶天貓推廣手段逐漸以直播為核心,萬物可直播、人人可直播趨勢越來越明顯,真是這樣嗎?甚至很多人説直播帶貨是過去的電視購物,但電視購物為何成為過街老鼠?假冒的產品、虛假專家代言、混亂價格體系都是頑疾,信任完全喪失,所以電視購物隕落了!
今天的直播帶貨和電視購物有很大區別,最主要是有互動了,有用户參與了,娛樂感強,相互監督,信任感更強。網紅也會珍惜自己的羽毛,甚至自己都要懂選品。
另外和電視購物相比,直播帶貨價格更有競爭力,甚至像低價促銷,所以議價能力 選品能力 網紅IP構成了頭部主播的核心競爭力。
另外人設也變得更重要,網紅的人格魅力=顏值形象 個性能力 表達風格,所以從這個意義來説,不是誰都可以成為頭部網紅的。頭部網紅都有人設,同樣是做美食,為什麼李子柒能火,就是這個道理。
好了,總結完618,看完熙熙攘攘網紅帶貨,很多人就問,難道就這一條路可以走?企業如何佈局自己的生態位戰略?
“生態位”的本質不是一個位置,而是一種生存的要素,源於生態學的生態位理論。其含義是錯開生態位,是生物進化的一種自然規律。例如,鳥在天上飛,魚在水中游,獸在地上跑;有的動物白天活動,有的動物夜間捕食;有食肉動物,也有食草動物;有的吃鮮肉,有的吃腐肉,有的吃骨頭等等。
其實社交電商仍然大有機會,阿里上半年強勢廣淘小鋪;京東則京喜日均訂單量超過700萬單,S2B2C為核心的芬香社交電商平台已經擁有數萬的小B推廣會員,覆蓋了數百萬微信用户,DAU達數十萬,月GMV超5000萬元;小米強勢推出精品會員電商“有品有魚”,可以享受自購省錢、分享賺錢。
今年618前夕發生幾件大事,儘管京東再次迴歸香港上市,但拼多多市值曾一度超過京東,用户數直逼阿里;另外美團雖然又進入虧損模式,但市值逆勢上揚,超過10000億,成為中國第三大互聯網公司,代替BAT,成就了ATM時代;拼多多聚焦於下沉市場和社交裂變,而美團聚焦於生活服務類,如果這兩個結合會不會有化學反應呢?
這些年下沉市場很火,社交電商也很火,今年新冠是最大黑天鵝,經歷了武漢、東北之後,現在北京又全力防疫,疫情仍在反覆中。
截止6月21日,全球感染人數近900萬,按照這個速度,到月末肯定突破1000萬。在2020的災年,很多人説能活下來就是賺了,但危和機總是並存,未來企業如何審時度勢,和巨頭錯位競爭,佈局自己的下沉市場生態位戰略呢?
下沉市場是相對於一二線市場而言,確切説是中國三四五線城市,人口大約有10億,相當於3個美國人口,分佈在中國97%土地上,以小鎮青年和銀髮老人為主。這些年一線城市年輕人不堪重負,有不少逃離北上廣,乃至出現了新世相《逃離北上廣》營銷活動,引發很多熱議和參與。
下沉市場房價低,買房一次性支付很常見,無太多房貸壓力。雖然收入比不上一二線,但可支配收入很高,收入增速從2016年就已經超過一二線。今年疫情之下,對於失業的一二線的青年來説壓力非常大,信用卡違約和房貸斷供已經有很大增幅。
另外下沉市場用户除了有錢,還有閒,上班通勤時間20分鐘左右,沒有一二線經常加班現象,大量的時間可以娛樂、聚餐、遊戲、手機聊天,各種娛樂APP付費率明顯高於一二線。下沉市場圈子小,熟人經濟,很容易做用户裂變,拼多多、趣頭條,加上下沉市場用户佔便宜心理明顯,所以稍微投入些活動經費,效果就非常明顯,投產比高於一二線。
有些人也比喻為“一二線沒有韭菜了,只能去三四線去割了”,無論如何,下沉市場明顯比一二線更加藍海。從下沉市場做起,通過農村包圍城市戰略,避開一二線BAT們的競爭,何嘗不是一條路!
史玉柱曾説:“真正的最大市場是在下面,不是在上面;中國的市場是金字塔形的,越往下越大,當年腦白金就是從江陰開始做的。
在2020年疫情當下,下沉市場外來人口少,交通不發達反而成了某種意義的優勢。病例少,疫情復發概率小,這裏已經率先實現復工復產,這種情況和武漢、北京不可同日而語。
經濟學家何帆曾説:大趨勢由小趨勢演變而來,小趨勢往往來自三個地方:底層社會、邊緣地帶、年輕人羣,我更願意將他對應為下沉市場、生活服務類、小鎮青年。
巨頭總是聚焦於實物商品,畢竟實物商品多是標品,工廠流水線可保證短時間大量生產,一個餐廳就很難保證第二天供應量翻倍。再加上中國物流發達,尤其在一二線密度大,物流成本低,對於巨頭來説,一二線是肥肉。另外網紅帶貨更喜歡標品,非標品退貨率高,也影響網紅口碑。所以就出現了,標準化商品火熱,服務類的相對冷清。
618好像是中國製造實物商品類別的盛宴,生活服務類呢?別忘了服務業已經達到GDP的54.5%,今年中國已經是服務經濟,今年的疫情對服務類衝擊也最大,因為生活服務大多必須是線下消費,如理髮。
下沉市場更大的機遇在生活服務類,畢竟實物商品可以通過物流覆蓋全中國,而生活服務類本地化特徵非常明顯,三四線小鎮青年也更喜歡聚餐,物價也比一二線低很多,一頓火鍋甚至不足百元,所以更加高頻。
很多人説生活服務類不是有美團嗎?但美團餓了麼在三四線收益差很多,因為商户更分散,消費頻次低、物流成本大,甚至騎手都不夠用。三四線商家老顧客很多,甚至賒賬也常見,自然流量基本可以支撐一個店,商家不願意和大平台再去分傭、付廣告費。
美團模式很適合一二線,搜索電商是海量商家 海量SKU 海量騎手,搜索很適合白領快節奏的消費特點,但用搜索模式做下沉市場生活服務類賺錢難度很大。
問題來了,下沉市場既然巨頭很難賺錢,那應該怎麼賺錢呢?下沉市場特點模式決定了它的模式一定不同於一二線。
下沉市場圈子小,消費同質化 品質化並存,更適合的是爆品模式,一個商家聚焦於一兩個SKU、精選商家 精選爆品 超高性價比,做到聚焦再聚焦,很容易引爆一個城,弱化店鋪,突出產品,比如海鮮套餐,引發到店消費,因為三四線通勤距離短,到店更加容易。爆款模式也是拼多多屢試不爽的一個殺手鐧。
下沉市場商家更多是本地品牌,大品牌很難下沉,用户用户密度低、大品牌標準化運營成本更高,就好像在四線城市看到如家、海底撈概率明顯少很多,麥當勞就更不用説了。這是一個大平台和大連鎖相對少的藍海市場。
區域定了,商品定了,那麼怎麼打也是有講究的!現在大平台都已經進入大數據的千人千面模式,做到了精確推薦營銷,天貓、京東乃至美團也是如此,這套打法用在下沉市場可行嗎?
下沉市場與其用數據做用户連接,不如用關係紐帶。這裏是熟人經濟,要把關係發揮到極致。瑞幸雖然在資本市場遇到危機,但在中國營銷史上可以載入史冊,用社交裂變的模式在辦公室的熟人圈裏,讓更多人喝了人生一杯咖啡。
老用户裂變新用户,可以通過分銷 拼團模式,社團拼購發揮空間很大,廣場舞大媽也隨處可見。加上三四線用户愛拍愛炫特點,給予利益刺激,裂變更快,如果懂點社羣營銷,裂變就更快了。
下沉市場用户大家手機APP一般不超過20個,大平台想推廣自己APP預裝何其難。微信的使用佔據大量時間,在三四線微信支付也明顯高於支付寶,微信紅利的在三四線非常明顯。當年拼多多就是看中支付寶用户3億,而微信用户10億,中間7億隻用微信,不用支付寶,這就是紅利。而這些人就在下沉市場,目前這樣紅利依然在。中國一些農民仍然有些不會用微信,微信的新增用户現在也主要來自下沉市場甚至邊遠山區。
產品要爆,加上關係裂變更爆,商家可以給予更多人佣金刺激,三四線裂變快,拼多多三年就上市了,證明了這一點。
其實三四線,本來就有良好的生態,一個完美閉環的生態,但因為沒有技術賦能,所以沒有形成很好的發力點。既然在實物商品可以有了天貓京東,在下沉市場有拼多多,在下沉市場 生活服務領域當然存在類似拼多多的機會。
下沉市場有商户,他們不喜歡大平台;下沉市場有消費者,他們可支配收入更高,愛吃愛玩愛大牌;下沉市場同樣存在大量的網紅,他們是內容創作者,他們沒有MCN包裝,他們急需變現,尤其是本地化變現,他們創意十足,流量驚人,快手裏大量網紅來自三四線,以東北網紅最突出,二人轉盛行的區域天生帶喜感;三四線同樣存在大量的家庭主婦,寶媽們可以做分享達人,做KOC,加入裂變大軍,助推爆品。
所以下沉市場是商家 消費者 KOL KOC完美的鏈條,並且他們圈子小,電話約下,1小時內可以馬上見面,這是一二線和大平台做不到的。關係的融合讓大家配合更加默契,幫助商家做更多爆款。
如上的四個新,單獨去看好像都不怎麼新,但進行跨界組合,殺傷力就很大,敏鋭的互聯網創業者已經發現了這個機遇。
這個案例來自一個叫惠吧公司,團隊在下沉市場江西九江做了不少爆款。比如和記牛鼎鮮2000個優惠套餐名額,上線2小時被一搶而空,只選取牛身上最優質的30%牛肉,僅售38元。惠吧優選助力商户累計引導到店7000 人次,覆蓋人羣10萬 ,累計營收金額30萬 ,會員轉化500 人次,月度營業額同比增長65%。
疫情當下,這個模式可謂利商利民,也讓更多失業人員加入分享賺錢行列,傳統社交電商都有399的禮包門檻,很容易掉入拉人頭的傳銷泥潭中。當年雲集也未能倖免,而惠吧完全沒有這個門檻,人人無門檻成為推手,隨着第二波大量廣告的投放,再次鞏固用户心智和市場地位。
當然這個案例只是縮影,在疫情當下,不少企業的戰略發生重大調整。數字化加速了,但門檻也依然很高。不少創業者活在生死邊緣,戰略更加短視。一個小趨勢意味着一個一個風口出現,但很短暫,賺錢永遠屬於第一波!
借用馬雲那句話,因為相信所以看見!疫情當下,悲觀的人永遠悲觀,樂觀的人總是在悲觀中找到希望。
當下我更看好數字OMO機遇、下沉市場、教育和醫療板塊、生活服務、社交裂變等機遇,當然它們之間也有很多組合的機遇。
本文由 @侯明哲 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