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顛覆與重構 雙星擁抱工業互聯網的進階之道

由 卯秀珍 發佈於 科技

穿梭如燕的AGV智能化小車、力大無窮的智能關節機器人、高度智能化的硫化機、火眼金睛般的智能X光檢測儀……走進位於青島西海岸新區董家口經濟區雙星輪胎“工業4.0”智能化工廠,首先映入記者眼簾的是生產線上各種各樣的智能機器人。

智能RGV機器人正在接龍輸送輪胎(攝影:劉成)

“智能工廠已經實現5G信號的覆蓋,各個生產線上有11種、300餘台智能機器人運轉作業。”青島雙星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士峯介紹。

今年受疫情影響,輪胎市場風雲詭譎,產業鏈面臨的壓力快速在上下游雙向傳導。儘管行業市場受到一定程度的困擾,但雙星輪胎整體產能開工後迅速達到滿負荷狀態,訂單不降反增。

這與雙星輪胎的智能化生產模式有着莫大關係。疫情發生後,“員工復工難”成為一眾輪胎企業重啓的攔路虎。但同時,智能化、自動化水平較高的輪胎企業則具有相當的優勢。

記者在偌大的生產車間看得到忙碌的智能機器人,聽得見轟鳴的機械聲,唯獨難覓工作人員的身影,長長的生產線上只有固定的幾道工序才有工人操作,整個車間一派未來工廠的模樣。

雙星傳統工廠的“變身”始於2014年,彼時工業互聯網的概念才進入人們視野不久。2014年年初,雙星集團抓住環保搬遷、互聯網 的新機遇,按照輪胎“智能產業互聯網”的頂層設計方案,在青島西海岸新區建設輪胎“工業4.0”智能工廠及輪胎智能裝備生產基地。

2016年6月,雙星全球輪胎行業第一個商用車胎全流程“工業4.0”智能化工廠全線投產,實現了傳統輪胎行業的轉型升級。工廠中的設備包括11種智能機器人80%由雙星自主研發和生產,將人工效率提高了3倍,產品不良率降低了80%以上。

智能化工廠採用雙星獨創的MEP智能信息匹配系統,可實現物、人、設備、位置的信息智能匹配,解決了全球以液體或粉體為原料的製造企業無法全流程實現智能製造的難題。工人只需根據APS高級排產系統排出的用户訂單生產計劃,進行關鍵工序的確認和調整,智能機器人便可完成工作。

智能關節機器人正在進行智能檢測(攝影:蘭美娜)

2020年是雙星輪胎“工業4.0”智能化工廠投產運營的第四年,突如其來的疫情對雙星輪胎的工業互聯網平台來説是一次考驗。事實證明,基於5G技術、工業互聯網基礎上的智能製造,比傳統的製造業模式更加可靠穩固。經此一“疫”,雙星更是加快了發展工業互聯網的腳步。

工業互聯網,一頭連着製造,一頭牽着服務和消費。傳統工廠“變身”的同時,一場聚焦供應鏈的變革也隨之展開。

C2M是典型代表。“C指消費者,M指製造。在C2M模式下,消費者直接通過平台下單,工廠接收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訂單,然後根據需求設計、採購、生產、發貨。”周士峯表示智能工廠生產出來的輪胎不僅都是質量穩定的高質量產品,而且都是已經完成銷售的產品。

雙星搭建的創客網平台有力地推動了優質製造的迭代升級:全世界用户、專家都可以參與交互、設計,並對方案進行評估。在用户認可設計方案後,利用PLM系統整合全球專家進行研發,開發過程中不斷地通過先進的實驗室和試車場進行檢測。

產品上市前,輪胎的各種模塊化數據包括工藝數據將全部進入系統,形成模塊化數據庫。之後,用户可以利用星猴網或經雙星許可的第三方網站進行模塊化選擇,自主選擇輪胎的規格、花紋和顏色,下單定製自己喜愛的輪胎並查看輪胎生產和配送進度。

“消費者可以線上通過星猴網體驗,也可以查找線下門店到星猴快服體驗店現場體驗,還可以在眾多第三方網站選購雙星輪胎。總之,產品和服務的交付方式,完全由消費者下單時自主選擇。”周士峯説。

這種新型銷售形式的演變源於對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雙星通過工業互聯網主動鏈接製造與消費,為企業自身賦能的同時也促進了優質製造的迭代升級。輪胎產品的定製化,既滿足了客户的個性化需求,也對傳統的流水線產品具有重要的示範效應。

輪胎出廠後,只要用户同意,雙星還可以通過“輪雲大數據中心”檢測到用户輪胎的氣壓、温度、速度等,根據輪胎狀態變化提醒用户注意交通安全。未來,在通過物聯網技術讓輪胎“説話”的同時,雙星還計劃通過大數據,將用户的不同消費習慣進行同類相合並,進而探索如何實現輪胎的大規模定製。

毋庸置疑,雙星藉助“互聯網 ”的契機,已在輪胎行業探索出了一條擁抱工業互聯網的清晰路徑。以信息化、智能化的研發體系作為支撐,通過智能工廠提高效率,瞄準消費升級集合優質製造,產業、資金、人才、技術在此匯合,凝聚起重塑製造業的新力量。

在雙星輪胎實踐的引領下,目前在輪胎行業內已經有越來越多企業在逐步實施數字化、智能化轉型,也有越來越多的在線辦公、在線銷售等場景被接受且實踐。(經濟日報記者劉成 通訊員 蘭美娜)

來源:經濟日報新聞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