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作人痴迷飲料,3年開發就為一瓶水代言,帶貨為何首選遊戲?
傳統的奇幻題材遊戲中,主角們常常使用虛構的神奇藥劑“回覆藥”來恢復受損的體力。而隨着題材的日益拓寬,那些貼近現代社會背景的作品,越來越多地採用真實存在的商品作為遊戲中的可使用道具,這背後,顯然有着與各行業的密切商業合作。
2019年的東京遊戲展上,備受期待的《死亡擱淺》的宣傳視頻中,功能飲料“魔爪(Monster Energy)”的意外出鏡,就曾令玩家們驚奇不已。在實際遊戲中,魔爪不僅作為主要的回覆道具存在,並且由於有着提升體力上限的功效,其存在感可謂更加凸顯,這無疑起到了絕佳的廣告效用。
進入今年6月後,這款飲料又宣佈展開與《使命召喚》手遊的合作,除了購買飲料就贈送經驗值外,批量購買還能參加抽獎活動,可以説是在赤裸裸地利用當代電子遊戲的影響力“帶貨”。由此看來,魔爪的活躍似乎是這兩年發生的事情,但實際上,它與電子遊戲產業的合作歷程,遠比許多玩家所想象的要更加長久和深入。
魔爪是美國廠商Monster Beverage在2002年推出的一款主打產品,定位青年羣體。與它的競爭對手之一紅牛一樣,早期的Monster Beverage頻繁贊助運動賽事和運動員,尤其是在賽車運動領域,以此推廣自己的品牌知名度。
隨着當代電子遊戲產業的發展,玩家羣體和魔爪消費羣體的重合,顯然使後者將目光更多地轉向全新的合作對象。早在2013年,它就與《使命召喚》系列展開了合作促銷活動;之後,諸如經典的《彩虹六號》《刺客信條》等遊戲中,都不乏這款飲料的身影。通過刺客信條這種總銷量過億的超級遊戲IP為產品帶貨,在年輕羣體中也的確起到了很好的推廣作用。
此外,Monster Beverage還利用自己在賽車運動領域的資源,推出了數款冠名賽車遊戲。這種與電子遊戲產業的過從甚密,足以解釋魔爪與《死亡擱淺》合作的順理成章;並且,與日本遊戲製作人的合作,也表明了該廠商絕不滿足於歐美市場的巨大野心。
玩家都知道,日本本身就是一個崇尚“肝”的國家,功能飲料一直是大眾尤其是忙於工作的上班族的必備品。這一點同樣反映在日本廠商出品的遊戲當中,比如知名的《如龍》系列就一直採用功能飲料作為遊戲內的恢復道具;而這一設計又反過來促成了廠商推出《如龍》主題的功能飲料。
《死亡擱淺》的製作人小島秀夫,更是一位狂熱的功能飲料愛好者。除了在社交媒體賬號上的頻繁表態,當年《合金裝備4》發售期間,主人公斯內克還客串了一次功能飲料的廣告。因此《死亡擱淺》推出後,由於媒體始終無法從Monster Beverage處獲知合作的詳細經過,所以小島秀夫個人對功能飲料的痴迷,便被認為是雙方接觸的最有可能的契機。
但其實,在2012年時,日本飲料巨頭ASAHI就獲得了魔爪的獨家代理權,因而它與日本遊戲產業的合作也從很早就已展開。前面提到的東京遊戲展,從2014年開始,Monster Beverage就一直是其主力贊助商。其後,魔爪又陸續與具體的遊戲進行合作,如《最終幻想11》《絕地求生》等等,不一而足。結果,在日本市場的多年積澱,最終通過《死亡擱淺》爆發了出來。
2016年,魔爪進入中國,並延續了它在歐美和日本的策略,從一開始就無比關注以電競產業為代表的中國遊戲市場。當然,我們不可否認當代廠商對電子遊戲的追捧無異於追逐利潤的本能反應,但其背後所表現出的電子遊戲產業的日趨規模化,勢必會促使傳統輿論正視這個過去長期被視為洪水猛獸的新興產業。
對於遊戲成為廠商帶貨首選,大家有哪些看法呢?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