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老牌IT巨頭惠普正式發佈Reverb G2 VR。相比上代產品G1,進行了全方位的改進。這次產品的設計理念,是“決不妥協”。
我不知惠普選擇這一天的用意如何。在歷史上,1953年的5月29日,是人類首次登頂珠峯的日子。後來希拉里爵士回憶道:“我不知道人類是否會登頂世界之巔,到了頂峯後,也不知道是否能下來。”
其實,很多國外大廠的品宣都喜歡打上“No Compromise”的slogan,類似於“perfect"。關鍵是,你能否名副其實。
被邀請來的外媒朋友評測後紛紛表示,Reverb G2是目前市面上清晰度最強的VR頭盔——至於是不是最好的,沒人敢下定論。
G2定價599美元,在價格較低的情況下,幾乎全部功能上都做到了業界主流。以前的中低端VR頭顯總是“特色分明”,在工藝上拆東牆補西牆。G2可以説是個定位中端頭顯的縫合怪,大搞“拿來主義”,把市面上幾乎所有好的解決方案都拿來用了。
01 沉淪
惠普,這家號稱“硅谷之母”的IT巨頭,成立於1939年。那一年,二戰全面爆發,全世界打得不可開交,可謂真正的“生於憂患”。惠普的第一個客户是給迪士尼的動畫電影做音響系統,也算是第一次與娛樂業打了交道。
後來幾十年,惠普一直在測試、測量產品市場中持續穩定增長,並開始涉足其它相關領域。1980年,惠普首次推出個人電腦產品:HP-85。1990年,推出 HP LaserJet III激光打印機。2006年,成為全球第一大PC廠商。這一地位一直保持到2012年。
可惜,惠普沒有跟上時代。在隨後來襲的互聯網大潮中卻步履蹣跚。戰勝惠普的,是像蘋果這樣的新興公司——儘管喬布斯一直説他從惠普學到很多,沒有惠普就沒有蘋果。
特別是在過去的半年,”惠普衰落“的負面新聞又捲土重來。去年11月,惠普發佈了2019財年第四季財報,惠普第四財季淨營收為154.07億美元,同比增長0.3%,淨利潤為3.88億美元,同比暴跌73%。 同時還宣佈,CEO迪昂·威斯勒離職。
迪昂·威斯勒
山雨欲來風滿樓。在此前不久,惠普宣佈未來三年在全球範圍內裁員7000至9000人,以達到削減10億美元成本的目的,以遏制淨利潤暴跌的趨勢。
惠普的頹敗,立刻引起了競爭對手的覬覦。當年的小兄弟施樂,甚至向惠普發起了一場“蛇吞象”式的收購方案。不出意外,提案遭到了惠普董事會的一致否決。但這足以讓老大哥顏面掃地。
巨頭倒下時,體温還是暖的。無可否認,惠普依舊在文印領域樹大根深,但是歷經七次戰略轉型的惠普,需要新的抓手挽狂瀾於既倒。
站在歷史的關口,惠普的目光會投向哪個方向呢?
02 轉型
2015年,惠普拆分為兩家獨立公司運作,分別為惠普企業和惠普兩家公司。前者着力發展服務器、存儲、軟件和雲計算,後者專注生產打印機和PC。
分拆後,雲計算業務發展得很坎坷,與亞馬遜的距離越拉越大。而HP Inc.的CEO迪昂·威斯勒層帶領惠普曾力圖將3D打印納入業務發展版圖,可惜不了了之。
可以説,惠普的分拆效果適得其反,本意是各尋出路,結果是更加羸弱。
2017年,惠普痛定思痛,開始用外延式發展得思路來進行戰略調整。2017年1月,惠普企業以6.5億美元收購了超融合技術公司SimpliVity,以擴展其現有的基礎設施,提升自動處理和雲服務水平;2月又收購了行為安全分析公司Niara,在智能邊緣上開發軟件定義解決方案,以更好地保護客户業務和物聯網數據。
這兩件事引起了外界的極大關注,但當年還有一件事情的重要性被忽視了。
2017年,微軟WMR頭顯計劃的加持下,惠普、戴爾、聯想、三星、宏碁5家廠商正式踏入VR的隊列。
2017年,微軟WMR頭顯計劃下,惠普、戴爾、聯想、三星、宏碁5家廠商正式踏入VR的隊列,改變了當時VR硬件的格局。如今,5家公司中,聯想轉向了AR,仍在持續迭代VR硬件的僅剩下惠普、三星。
“商用VR是一個難得的機會,一個超過100億美元的巨大市場。”
“風險投資正不斷流向電子競技初創公司,幾乎每一兩週有一個公司成功融資。”
“我不認為VR會落入3D眼鏡的下場,它應該會成為下一代硬件平台。”
“其實VR市場有兩塊肥肉,一塊是遊戲,畢竟沉浸感讓遊戲變得更逼真;另外一塊就是商用市場。”
“目前VR市場的估值約70億美元,2020年市場會達到200億美元以上。”
惠普PC業務總裁Ron Coughlin言之鑿鑿,似乎在VR身上發現了新大陸。而真正踏上這塊新大陸的哥倫布是一位女人。
要達到大眾消費者的接受程度
喬安娜·波普爾,惠普全球LBE業務負責人,是VR界鮮有女性領導者。喬安娜曾入選過“101位以上引領VR產業的女性”,是數碼領域的魔獸女人。她在市場媒體營銷方面有豐富的工作經驗,曾任職過麥肯錫、DHL、NBC環球等市場行銷部門,造就了她公關式招牌親和性笑容。
她認同惠普以遊戲和商用市場為最佳的入局點。”要知道世界上不會有人喜歡帶着護目鏡一樣的東西走來走去,這樣看起來很傻。但總有一些時候我們想要在遊戲中獲得更好的體驗。有人批評VR的孤立屬性,我們會經常與夥伴舉辦線下電競賽事,適用於更多場景,家庭、情侶、朋友……還能使用體感背心、全身動捕的套件,這都是在家無法體驗的。”
在惠普VR聚焦的五大領域中,LBE業務不得不強調,在5月28日的發佈會中,也是由喬安娜和HP VR首席產品經理約翰·路德維希聯合做產品發佈。惠普幾乎是所有VR硬件廠商中,唯一一家設立了LBE業務負責人的公司。
你看,有時候做企業也是一種輪迴。從給迪士尼做音響系統起家,到重新制定LBE業務,歷史彷彿在給惠普帶來某種天啓。
其餘的四個領域分別為:建築、工程、軍事培訓和醫療保健。喬安娜把LBE當成是一個非常有潛力的業務,但是也是非常難的方向。
她曾告訴記者,她非常欣賞產業的開拓者:“VR產業非常難做,第一是創新技術;第二是內容,內容是非常難的,比如10部影片可能只有一部是熱門的,而現在都還沒有人指導怎麼去做那一部,但是通常只有一部才能成功,就是cover住其他九部的成本甚至盈利。第三是銷售拓展,包括瞭解在哪些點開店,如何服務客人等等,這些在VR上都是非常新的東西。”
2017年的時候,當惠普內部團隊提出:“我們想要做VR”,管理層經過反覆的權衡,認為“這就是我們想要做的事”。從微軟、英特爾的組裝廠變成了“做自己的自有品牌,開發自己的IP”,這個過程其實是一個轉化的過程。
Ron Coughlin給惠普VR業務定了調,認為VR的需求是從消費端出發,而不是企業。
"為了技術而採用技術的情況太多了,而在惠普,我們做出這一決定是因為我們看到了真是的客户的問題,這些問題來自於我們從客户對話中獲得的反饋。”——Ron Coughlin
2019年春天,在喬安娜的帶領下,HP VR的第一款產品Reverb G1發佈。2020年秋天發貨的G2,雖然它依舊是一台WMR產品,但是這台頭顯卻得到了Valve的大力加持,將耳機下放到Reverb G2中,還為其設計透鏡光學元件。
我們知道,Reverb系列是惠普的第二款WMR產品,第一款是聯合幾家OEM推出的公模產品。Reverb主打通過單眼2K屏幕提升顯示效果,而重點則放在企業級市場。
不過去年發佈的Reverb一代自身存在諸多不足,導致發售延期,且體量也不大。
而在這之後,Valve主動找到惠普想要讓惠普繼續優化Reverb產品。因為他們看到了大量遊戲玩家對VR硬件的期待,並且自家Valve Index也證明了這一市場。
VR首席產品經理John Ludwig表示,Reverb一代原本定位是企業級市場,但Reverb G2的目標則重點放在遊戲體驗方面,同時未來的銷量預期也都放在遊戲領域。
在MagicLeap險度難關,總裁被迫辭職後,推出企業套件和管理平台,宣佈調整之前的to C戰略,大舉進軍B端市場。
惠普選擇了逆行者的姿態,借勢Valve,轉型 to C產品,更像是在技術產品進入了半衰期之後,開始中途入局,以悄然的開頭又挑起了一絲絲的興奮。彷彿意味着更多的內容,能驅動更多的“接口”,整個VR市場又開始運轉了。
03 聯合
2016年VR元年的啓動以來,惠普內部成立了VR業務的事業羣。他們和HTC一起打造了vive,為vive提供了計算能力。當時他們甚至設計過一個方案:為HTC Vive虛擬現實頭盔研發一款揹包式PC,使HTC VIVE用户獲得更加移動的VR體驗。
這款揹包PC有足夠的處理能力來驅動HTC VIVE,並配有可更換電池,具有讓用户永遠活在VR當中的潛力。而這個VR揹包產品使用的是2006年被惠普收購的Voodoo旗下的一個品牌 – OMEN。
在當時,宣佈之後沒多久,就有蜂擁而至的電話來詢問,主題樂園、汽車、製造業和設計行業的公司都表示想申請使用這個產品。
一件值得玩味的事情是,HTC和惠普有着同呼吸共命運的感受。自從手機業務黯然退場以來,HTC也是將全副精力放在了VR身上。有趣的是,實現這個轉型的也是一個女人,那就是HTC的大股東,也是台塑集團的公主王雪紅。這裏按下不表。
長期以來,VR界對標的企業一直是HTC和Oculus,儘管近兩年VR硬件的風向轉向了VR一體機,這是為了推動C端市場。但是最佳的遊戲體驗依然需要高端PC驅動。惠普劍走偏鋒,堅持將揹包電腦和PC版的VR頭顯同時推出。
HP Omen X 的VR揹包電腦,是一個小型的遊戲主機,既可以結合揹帶使用,也可以像插入桌面的拓展塢靜置,非常先鋒的設計外觀。價格也不菲,3000美元以上,作為的科技發燒友可以收穫極致的體驗。配置了兩塊電池在側面,重量大概4.5kg。
VR可以用用來創造一些在現實中無法複製、或者複製起來非常昂貴的體驗,消費者對VR的接受程度不如預期,這就是為什麼VR無法成為核心的業務,而是未來的業務。
而未來的本質是,“在我們和用户不斷交流的過程中我們也會不斷升級我們的技術”。
VR現在是很難捉摸的一件事情,有人認為VR會成為取代手機為下一代消費硬件大產品,但是還需要很長的路要走。惠普認為VR只是下一代計算平台,並計劃持續在這條賽道上投入。
一度成為資本的寵兒,如今VR的熱度幾乎冷卻掉了2/3,這種態度的轉變讓很多人覺得整個VR市場不行了,很多VR創企也在不斷的倒閉。
蘋果入局AR眼鏡,甚至會在2023年量產;谷歌收購North,XR難逃大廠宿命。我們將太多的注意力放在了普通消費者身上,放在了流行性產品上。很多情況上我們把事情想得太大了,想想蘋果AR眼鏡,理論上是大家都會想要這個東西,但實際上不一定是如此,世界上應該不會有人喜歡長時間帶着眼鏡走來走去,更不會有人喜歡戴着跟頭盔一樣的東西走來走去。
但我們總會想在私密的遊戲空間或者工作培訓中獲得最好他體驗,比如沉浸感的遊戲、軍事訓練、藝術展覽等,這些領域是有偏剛性的需求。
對資本來説,他們需求的是性感的車庫創業故事,面對C端的高輕便的VR頭顯,加上神奇的MagicLeap一躍,充分調動了人們好奇心。但資本同樣也是冷酷的,願景無法兑現,資金隨時會流入更有故事性的領域。這時,大廠的優勢才剛剛開了個頭。
VR是需要長期佈局的重投入模式。三年前,惠普曾經預測過“無論是電影製作者還是主題公園等,整個的開發週期大概是18-24個月左右,消費者PC的週期大概是6個月到1年。耐用的東西和垂直向的東西大概是18-24個月。這麼算下來的話,所有的研究成果會在2020年左右全面進入市場”。
這麼看來,他們在預設的路線上找到了一個合理的打法。AR/VR的眼鏡也越來越輕量化,所以,之前的佈局得到了合理的驗證。
04 尾聲
巨頭的轉型是一場持久戰。擁抱3D打印也好,雲計算也罷,乃至於VR,都是這場戰役中不同的戰場。既然是戰爭,就永遠會是多數人流血,卻養肥了少數人。這也是一將功成萬骨枯的道理。
然而,如果我們因為前行很難,就放棄前行的話,那我們不如直接繳械投降好了。
索尼、東芝等多年前在轉型調整過程中都曾經歷過不同程度的震盪,乃至影響企業生命線的巨震。然而,驀然回首,索尼已經逐漸從一家硬件公司向面向消費者提供服務和內容IP的公司轉型;東芝則在家電產業遭受移動互聯網重創之前完全退出了白色家電領域,轉而進入大型核電、新能源和氫燃料電池電站領域。
再看看歐美市場,曾經我們以為已經被蘋果+安卓徹底擊垮的諾基亞,在被迫退出手機市場後,居然在2017年以電信公司的面貌重新出現在世界500強的名單中,實現了企業的涅槃重生。
VR,虛擬現實。這個名字本身就給人帶來幾許幻想,幾許不真實的感受。惠普、HTC們在這個賽道上下重注的行為,我們需要放寬眼界,到更長的時間段落中去衡量,方能不失公允。
不過,我們目前至少能看到的是,這個巨頭紛紛進場的戰場,一場更激烈的廝殺在所難免。但各個城堡的騎士衝出高牆,躍躍欲試的時候,我們才能確認,他們追尋的世界裏的確有龍與寶藏。
小夥伴們好,跟大家説個事兒。
因為微信更改了推送規則,推文不再按照時間線顯示,如果不點『在看』或者沒有『星標』,可能就看不到我們的推送了!
如果不想錯過裸泳的精彩內容,就趕緊星標我們吧!
- End -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裸泳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