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麥克斯韋妖在選擇,還是信息在選擇?
麥克斯韋妖自誕生以後,科學家就被這隻妖精所吸引,一直到今天。
還記得開爾文當初給它的描述嗎?
生機勃勃;
尺寸微小;
具備智能。
特別是最後一點,智能!
而它的智能源於何處?
對的,是信息。
信息使它能夠對分子做出選擇,並開關閘門。
信息使它能夠對分子做出選擇,並開關閘門。
所以,到底是麥克斯韋妖開關閘門,還是信息開關閘門呢?
亦或者,麥克斯韋妖和信息都不重要,信息背後的存在物才是關鍵的關鍵。
如果這樣順藤摸瓜,繼續聯想到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生命體。
最終我們就會發現,這個世界完全被所謂的“自然”控制着,一切,包括生命體和非生命體的行為與狀態,都是它發號施令的結果。
香農奠定的數字電路理論基礎以及信息論,使得人類離複製人類的夢想又進了一大步。
畢竟誰也無法否認,人類和地球上其他生命體沒什麼區別——靠信息驅動,其中最根本性的信息就是基因。
有個成語叫薪火相傳,將其改造成基因相傳挺合適。
請記住這個詞!
二、人類一直網絡化生存
在對人工智能的發展歷程、流派主張有了基本瞭解後,再加上對複雜性科學、熵、信息論進行過系列學習。
坤鵬論認為,不管符號主義、還是連接主義,亦或者行為主義,歸根結底都是從不同角度模仿人類,最終目標都是複製人類。
而連接主義為何能夠有優勢,主要是它的思路更符合自然、更宏觀。
為什麼這麼説?
連接主義以人類的神經網絡為模仿對象,而網絡這種東西,並非人類有,所有生命體都有,整個人類社會、整個大自然不都是網絡嗎!
互聯網的出現以及發展,已經為複製神經網絡提供了基礎建設。
而手機、電腦等所有聯網設備的使用者,相當於整個互聯網的神經突觸。
小知識
什麼是突觸?
它是所有神經細胞之間相互連接和通訊的結構及功能單元。
它的英文Synapse來自希臘語,原意是接觸或接點。
人類是羣居生物,從一開始就以網絡化生存。
部落是最早的網絡,小巧而簡陋。
再往後人類又以物物交換形成了最初的商業網絡,貨幣的誕生將這個網絡不斷髮展壯大。
坤鵬論曾講過城市的由來——先有市,再有城,其實它就是商業網絡的重要突觸。
城市之後就是城邦、國家,這是一種融合了政治、經濟的網絡。
當人類發現電以後,虛擬的網絡開始飛速發展,首先就是電網,後來是互聯網。
電子時代的來臨,預示着,人類可以建造一個前所未有的更高效、更仿真的神經網絡系統。
三、雲端智能和個體智能
另外,坤鵬論覺得,香農的忒休斯恰恰正是人工智能的一條正確道路,起碼是當下以及未來很長時間內的正確道路。
也就是雲端通過個體終端收集其使用者的個體數據形成大數據,大數據形成規則(未來可能是智能),然後再將規則回饋到個體終端設備,使其表現出智能,從而達到影響,甚至指導使用者的行為。
毋庸置疑的是,隨着雲端越來越智能,特別是能夠實現自動分析規則並創造規則的時候,對於使用者指導將演變為指揮。
比如:我們現在的手機都叫智能手機,但是,隨着雲的不斷普及和應用,手機本身越來越不智能,因為它脱離了雲端後,能幹的事情越來越少。
有時候想想也挺可怕的,當人類的知識、記憶等都雲端化後,如果真的像電影中所説,遭遇大停電,那絕對是一場空前絕後的浩劫,是人類智慧的大災難。
我們一直在追求人工智能,為什麼呢?
歸根結底,科技的發展應該造福人類,也就是讓人類活得更好。
所以,到底是個體智能還是雲端智能,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誰能夠更快、更好地實現讓人類活得更好這個目標。
目前,甚至很長一段時間裏,還是雲端智能更實在,而且我們也已經走在這條路上了。
同時,這裏面也暗合着世界的那條暗規則——整體與個體的關係。
也就是個體的存在永遠是為了整體的演化而存在。
當然,現在的雲端智能還只能是名稱層面上的。
它依然處在從大數據總結大量規則,然後組合疊加規則的階段。
顯然從中文房間的思想實驗評判講,這還不是智能。
因為它們背後真正的智能是規則的設計者——人。
四、大數據的本質就是消除不確定性
坤鵬論之前講過,大數據其實就是信息集合。
所以,大數據=信息,那麼大數據的本質就是消除不確定性。
掌握數據,消除不確定性。
這裏面的不確定性是誰的不確定性?
自然是人的不確定性。
為什麼説大數據是未來的石油?
只因這個世界上最難改變的就是人,而社會的運轉完全靠的就是人。
也就是説,大數據如果能夠影響到人,必然就可以影響到整個社會的運轉,你説厲害不厲害!
五、“連接”只是“控制”的美化詞而已
喬治·奧威爾寫過:“誰控制過去就控制未來,誰控制現在就控制過去。”
互聯網公司,以及正在從事人工智能的人們經常説,人工智能的最終目的是實現更好的連接。
坤鵬論認為,“連接”不過是個掩飾“控制”野心的美化詞而已。
商業之下,利益永遠first。
千萬不要二元論地看待背後都是利益的事情,永遠牢記“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從來就不是“利者,義之和也”而是“義者,利之和也”。
就是説,道義是從整體利益中派生出來的,而不是從預設觀念,或者局部利益中派生出來。
也因為利益,任何一個人,如果面對可以控制和奴役的機會, 幾乎都沒有免疫力。
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比控制更讓人着迷、更讓人瘋狂了!
比如:控制金錢、控制人,它們分別代表着財富和權利。
著名的心理學實驗——斯坦福監獄實驗早就已經證明。
有人説,這個實驗證明了人心是複雜的。
坤鵬論則將其理解為,它恰恰告訴我們,人心是簡單的,永遠是自私自利至上。
其實,當你接受了這一點,你就會淡然看待許多人和事了。
有句話特別好,不是我們恨貪腐,而是恨沒機會貪腐。
請大家對上面這個問題,捫心自問!
所以,如果大數據的存在已經是個事實,並無法被抹去,就該像核武器要掌握在國家手中,而不是商業公司或是個人手中一樣,大數據也應該如此。
一家公司或個人現在不做什麼,不代表他們永遠不會做什麼,人心善變的背後都是利益的漲跌。
世間的每個人都是有價碼的,區別僅僅是價碼的大小而已。
如果我們把人工智能的目標從連接理解為控制後,就該明白,不管是自然規律,還是技術實現,還是利益追逐,都要將人工智能建成由中央大腦控制之下的智能網絡。
因此,起碼在現階段人工智能的重中之重是體系化的搭建智能網絡,而不是智能單體產品。
六、互聯網是數字農耕,養的是用户
用這樣的角度,讓我們去看各公司的雲系統,就該明白它們背後的邏輯了。
用個簡單例子理解一下,最近坤鵬論的某雲網盤會員到期,結果在其手機客户端死活就找不到購買便宜普通會員的入口,只有連續包年208元/年或是348元/年的超級會員可選。
不續費?
幾百GB的照片咋整?
雖然最終在網站上找到了普通會員的續費入口,但是,這件事卻經不起琢磨。
以前軟件的作用是工具,數據在你電腦裏面,現在的APP是工具+服務,數據更多在雲端。
數據依然是你的,可是,地方是我的,想放就交錢,天經地義。
不過,前期的免費或是免費提供多少空間,算不算誘導消費呢!
先免費讓你薅羊毛,之後再狠狠薅你的羊毛,並且年復一年地薅下去,這就是互聯網的商業大邏輯。
所以,免費永遠是最貴的,此話不假!
那些聲嘶力竭的“永久免費”的口號猶在耳邊。
這才幾年呀,互聯網企業就紛紛迫不急待地祭起收費大旗。
或者説,人家暫時也沒有失言,只是免費的可用空間都大大縮小了,總歸還有免費可用。
再比如視頻這件事,以前只要交不多的有線電視費,電視劇就能隨便看,現在呢?
從起初的視頻網站免費隨便看,到現在每家都要交年費,甚至不同設備的會員還不能通用。
為什麼互聯網前期都要狠命砸錢?拼命地讓你來薅羊毛?
其實就是為了在叢林法則中爭得前三,只有前三才有薅用户羊毛的資格。
有句俗話叫,養肥了再殺。
互聯網就是典型的數字農耕,先付出時間、汗水,再附加海量金錢當催熟的肥料,通過免費或明顯的賠本策略,先種先養用户,最後用户都是用來收割、擠奶。
所以,程序員叫碼農,還挺形象。
可惜,雖然絕大多數碼農是建設互聯網農場的主力,但是,他們真的只是靠出賣自己時間和能力換錢的農民而已。
利益蛋糕的最大部分永遠由資本獨吞。
不誇張地説,隨着雲越來越普及,越來越智能,用户越來越沒有自由,越來越是被圈養的用户。
坤鵬論認為,一個國家商業大數據精準程度背後折射的是該國商業公司對於用户數據的濫用程度。
另外,為什麼以前無比慷慨大方的互聯網公司越來越急於收費了?
第一,叢林格局基本塵埃落定,版圖基本已被瓜分殆盡;
第二,用户養的也差不多了;
第三,外部經濟環境造成融資越來越困難,現金流第一;
第四,以前的互聯網講的是羊毛出在豬身上,其中用户數據的買賣就是典型。
但是,隨着我國相關法律法則的完善,並切實抓了不少違法者後,幾乎所有互聯網公司的關鍵財路之一斷了!
七、目前,人工智能不是萬能藥
在《機器能思考嗎?》中我們知道了,計算機系統是串行系統,也就是指令一個接一個按時間順序執行。
而我們的現實世界中,除了串行,還有大量的並行(同時進行)。
像無人駕駛、無人商店等,需要人自主作出決定,還有優先級存在,算是串行的。
相對來説,更多的則是並行的。
比如:經濟、金融、商業等,背後是大量參與者各種各樣的決策,最終才能形成一個體系。
這就給個體智能的實現帶來了非常大的困難,甚至很難針對個人進行智能服務。
比如:早高峯給用户推薦一條去機場不堵的道路,可是,一旦人們都按其建議行事,反而是把不堵變成了擁堵。
再比如:推薦股票,如果向人們都推薦同一只股票,結果就是大部分人都賺不到錢。
顯然,這樣的智能不是有用,反而具有破壞性。
甚至,只要是在二元概率的事情中提供選擇,基本都很難做到正向意義。
有段時間,智能投資顧問(簡稱,智能投顧)特別流行,各金融機構就像看到新的金礦。
但是,兩年過去了,基本都銷聲匿跡,或是不再提起了。
目前,人工智能不是萬能藥。
總的來説,坤鵬論認為,人工智能最有效的發展道路,就是複製人類的大腦,打造雲端大腦,終端個體不過是大腦的延伸。
不過,這種模式的潛在風險就是因為安危系一身,一旦腦死亡,所有都癱瘓。
世間,沒有兩全齊美,因噎廢食不是發展正途,永遠手握Plan B才是王道,恰如《反脆弱》的槓鈴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