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複雜的流體力學理論或可解釋輪胎在濕滑路面上的運動現象

由 終廷花 發佈於 科技

近日,來自 CNRS、里昂大學、以及米其林集團的一支科學家團隊,在 AIP Publishing 旗下的《流體物理學》期刊上發表了他們的最新研究。據悉,當車輛在潮濕或積水的路面上駛過時,水會在論壇前部積聚產生升力。如果這一作用力變得相當大,足以將車輛抬離地面,就產生了一種被稱作“滑水”(Hydroplaning)的現象。

(圖自:Serge Simons)

對於輪胎和汽車製造商來説,顯然需要通過精心設計的胎面紋路,在通過輪胎前部排水的同時、不至於降低其在路面上的附着力。

遺憾的是,此前一直鮮有這種定量的實驗研究。好消息是,藉助激光成像技術,研究團隊在其搭建的實驗室環境中展開了深入測試。

如上圖所示,微小的熒光顆粒被用於描繪水與輪胎接觸時的激光照射,以便將水流經輪胎前部和通過溝槽時的現象進行可視化分析。

研究配圖 - 2:不同紋路的胎面示意

作為對比,此前發表的輪胎胎面定量速度測量工作,只是藉助高速攝像機、並用米粒作為水的示蹤劑來完成的。

在將軌道佈置於透明玻璃上方的區域、然後用水浸沒之後,高速相機可觀察輪胎的大致運動。

然而這麼做的缺點是精度不高、且對比度較差,因為種子的直徑約 1.5 毫米,所以無法將凹槽內的速度信息用於流體分析。

研究配圖 - 1:單個 / 立體相機照射方案

為了克服傳統方案的精度問題,研究團隊開發了一套更加複雜的解決方案。其中包括使用熒光顆粒、並使用一片激光來照亮該區域,以實現可視化的流體觀察。

據悉,熒光顆粒的直徑僅為 35 微米,約為人類髮絲的一半,且密度接近於水。

研究作者 Damien Cabut 表示,凹槽內部水流的第一個顯著特徵,是存在白色的細絲或水柱,表明此現象中可能存在氣相、氣泡或空化。

研究配圖 - 3:存在於夏季胎凹槽中的氣泡柱示意圖

研究人員指出,由於凹槽中混雜了液態和氣態兩相,使得分析變得更加複雜,此外他們在某些凹槽中發現了渦流和氣泡。

研究作者稱,凹槽內的漩渦數,或與紋路的開槽寬度 / 高度的比率有關。

Damien Cabut 補充道:“一種渦流的產生機制,或與胎面尖鋭邊緣周圍的流動相關,其效果類似於在氣動升力中觀察到的三角翼現象”

研究配圖 - 22:擠壓效應 / A 槽中形成的第二渦流

研究發現,當距離和速度適當增加時,凹槽中的流動結構與車速的提升是相對的,意味着可能對“滑水”產生影響。

不過想要了解渦旋的形成、以及氣泡在凹槽中的作用,仍需要在當前基礎上開展進一步的研究。有關這項研究的詳情,已經發表在近日出版的 AIP《Physics of Fluids》期刊上。

原標題為《Analysis of the water flow inside tire grooves of a rolling car using refraction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