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不誇張地説,在現代社會里孩子們對手機以及電腦遊戲的沉迷,已經成為了一種普遍現象,雖然網癮這一錯誤的概念已經被大多數家長所拋棄,但大孩子們過長時間的使用手機,甚至沉迷其中,依然會對成長造成巨大的阻礙,如何讓孩子戒掉遊戲或者控制玩遊戲的時間,是絕大多數家長都想過的問題。
普通的家長對孩子的辦法無非就是軟硬兼施,講道理、列規矩、讓孩子提高自控力、監督孩子的遊戲時間;
認識有誤的家長可能讓孩子去“戒網癮學校”,效果可能明顯,但卻給孩子留下了不可磨滅的陰影;
但其實還有另一種非常有效但很少被人想到的方法,那就是鼓勵孩子去玩遊戲。
這種方法不是譁眾取寵,而是經過驗證的——我國的著名乒乓球運動員鄧亞萍,在面對她的孩子的教育中,曾經就也遇到過孩子沉迷打遊戲的問題,而鄧亞萍使用的讓孩子戒掉手機遊戲的方法就是鼓勵孩子去玩。
在面對兒子對遊戲的熱愛時,鄧亞萍不像一般的媽媽那樣抵制,而是告訴孩子:如果你愛打遊戲,那麼你可以將打遊戲當成自己的事業,能在電子競技方面拿世界冠軍,那也是世界冠軍。
而自覺遊戲打得不錯的鄧亞萍的兒子,就在鄧亞萍的幫助下先後去了兩家頂級的電子競技俱樂部去觀摩學習,看到這裏是不是會納悶,這不就是放縱孩子去打遊戲嗎?怎麼能讓孩子戒掉呢?
秘密其實在真正的電競行業的內幕裏——玩遊戲是一項神經高度緊繃的活動,玩一天遊戲絲毫不比高強度工作一天來得輕鬆,而電子競技有需要非常高強度的訓練,打遊戲一小時也許會快樂,但打遊戲12個小時呢?電競選手的訓練常常每天都要練滿12個小時,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很快就堅持不住了。
體驗完了這些,鄧亞萍的兒子徹底對電競失去了慾望,也對遊戲失去了興趣,從此再也不對遊戲抱有希望,而是單純地將之作為一種娛樂方式,再也不會對遊戲沉迷了。
為什麼孩子會沉迷遊戲
一、獲得成就感
孩子沉迷遊戲的第一大原因,就是在遊戲中獲得在現實生活裏難以收穫的成就感,現實生活裏的成功,往往要通過競爭獲得,但有競爭就總有失敗者,不可能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成功了。
所以如果一個孩子在現實生活里長時間得不到肯定,那就會轉尋其他方法來進行自我安慰,而遊戲這種只要你努力就一定能行,只要按照攻略去做就一定會獲勝的方式,是就會成為孩子的重要自我安慰方法。
二、尋求心理安慰
同時在另一方面,遊戲也能對孩子起到心靈陪伴的作用,當代的父母往往都很忙沒有時間陪孩子,而在遊戲裏孩子們卻可以結交有着同一愛好、同一話題的朋友,表面上是在玩遊戲,其實卻是在抱團取暖,而這種情感的需求則會牢牢地將孩子束縛在遊戲裏。
三、生活缺乏樂趣
而在最後我們也不得不承認,的確有相當多優秀的遊戲要比現實生活中的東西有趣的多,哪怕有些累,孩子也會樂在其中。而對於有趣的事情的追逐一定是孩子們,甚至是所有人一生的熱愛所在,與其説是沉迷遊戲不如説是躲開這缺乏樂趣的現實生活。
而鄧亞萍所使用的通過鼓勵孩子玩遊戲來讓孩子戒遊戲的方法,其實就是讓孩子失去對遊戲的樂趣,同時競技遊戲中孩子與職業選手對練,遊戲中的頻繁失敗也會讓他無法從中獲得成就感,最後加上鄧亞萍對孩子提供的陪伴與關心,孩子的情感需求得到了滿足,那自然而然就不會想去玩遊戲了。
孩子們表面上在玩遊戲的行為背後,就是這種種的情感訴求,這種訴求是家長永遠堵不住也堵不完的,所謂堵不如疏,家長與其與孩子的訴求做對抗,還不如想辦法滿足孩子的訴求,讓孩子不需要通過遊戲來滿足情感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