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也未能免俗,互聯網巨頭們為何紛紛將槍口對準支付?
編者按:本文為專欄作者美股研究社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2020年,互聯網企業紛紛加快拿牌和進軍支付領域的步伐,字節跳動、攜程、快手、拼多多等都在其中。
而2021年,這樣的動作依然延續下來。近期,B站關聯公司完成了對"bilibilipay.com""bilibilipay.cn"域名的備案,此類域名通常可翻譯為"嗶哩嗶哩支付"。此外,B站從去年11月份開始,在其官網以及多家招聘網站上開始招募支付業務相關的崗位。
受消息利好,截至5日美股收盤,B站股價漲破100美元大關,創下歷史新高,總市值近354億美元。截至發稿時,B站股價為105.60美元,市值達367億美元。
目前來看,B站在支付領域的佈局還處於早期階段。若其順利"拿牌",意味着互聯網巨頭在支付領域幾乎全員到齊,未來支付行業的"多強"格局將進一步得到強化。屆時,互聯網巨頭們會在此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十分值得期待。
支付業務受熱捧,互聯網巨頭集結完畢
目前,支付寶和財付通(含微信支付)依然佔據了絕大部分市場份額。
數據顯示,截至19年第四季度,支付寶在移動支付市場份額為55.1%;排在第二位的財付通目前為38.9%。雖然支付寶與微信支付之間頻頻互嗆,但不可否認的是,兩者佔據了中國移動支付市場舉足輕重的地位。
而後來者中,則是垂涎支付牌照已久,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方式嘗試拿到"牌照"。
去年,字節跳動在獲得兩個金融牌照後,於8月底獲得支付牌照,這一領域內再下一城,有意加速佔領市場份額。社交電商平台拼多多,於去年初正式收購付費通,意味其曲線獲得支付牌照。
2016年至今,唯品會、美團、攜程、快手等互聯網企業均通過收購的方式獲得了第三方支付牌照。分別被收購的企業為浙江貝付、錢袋寶、東方匯融、易聯支付。
而同樣作為新興互聯網企業的B站,獲得支付牌照以及推出支付工具的意圖已有所表現。
招募支付產品經理的工作職責描述中,明確提出"PM需負責錢包設計及支付相關產品整體規劃";而支付域名完成備案,自然也是為以後"鋪路"。但何時真正邁出"拿牌"一步,也許很快就會到來。
無論是對於已佈局其中的企業,還是未來可能踏入的B站來説,支付業務都是一個仍具增長價值的"香餑餑"。可以預見的是,巨頭們將會在單一支付業務,甚至綜合金融勢力上展開較量。而對於當下的B站,為何選擇此時涉足支付領域,的確值得深思。
慢一步入局,B站破圈涉足支付的利與弊
支付業務已然成為互聯網巨頭們的標配,而目前B站還未搭建獨立的支付渠道,這或許是其試圖發展自有支付業務的原因之一。
觀察B站的APP可以發現,微信、支付寶等是其現有的主要購物方式。若繼續保持現狀,長期來看對B站並不算好消息。過於依賴第三方支付渠道存在一定的風險,若失去後對其原本業務造成衝擊。
而此前提及獲得牌照的互聯網巨頭,已經開始籌備自家的支付工具。B站在這一塊已經有些掉隊,難免有些緊迫感。
拼多多開放了"多多錢包"的測試入口,而去年9月已經確定成為2021年春晚紅包互動的獨家合作伙伴。
快手新註冊"老鐵支付"商標,字節跳動則申請了"抖支付"的商標。
在此之前,滴滴和美團不僅推出了"美團支付"、"滴滴支付",而且還推出了類似於信用卡一樣的金融服務"月付"。換句話説,就是使用這兩款APP打車、點外賣、住酒店等,可以本月先由平台墊付,到下個月再執行還款。
B站選擇此時入局,不僅要面對支付寶和微信,還有一眾電商平台。能夠拿出進軍支付領域的勇氣,背後的原因可能不只是擺脱對微信和支付寶的依賴。
擁有獨立的支付業務,不僅避免了向三方支付通道費用,也能夠將訂單信息、交易總額、用户支付信息等機密數據完全掌控在自己的手中。
重要的是,"Z世代"和"強社區氛圍"一直是B站平台的關鍵詞,這一年齡段的用户具備着較強的線上消費能力。如果用户需求金融相關服務,完全可以選擇自己平台的產品。自然地,該部分用户具備着B站可挖掘的潛在價值空間。
具體到業務上,B站目前有直播增值服務、遊戲、電商、廣告等業務,已經形成了相對穩定的交易和合作生態。這些業務都可以由自建支付渠道去實現,節省費用的同時,可以由此找到可商業化的可能。
更深層次來談,借用支付這一入口,可以讓B站拓展更多線上金融場景。這也是字節跳動、滴滴、美團等進軍金融支付的重要原因。未來,B站若拿到支付牌照,其能作為涉足金融領域的敲門磚,長期來看將打造離錢更加近的商業變現閉環。
支付成互聯網大小巨頭標配後, 2021年阿里與騰訊霸佔的支付格局能否動搖?
B站開始涉足金融支付領域,可能恰好踩在2021年金融元年的開端。
目前,亞洲市場在經濟層面上較歐美市場恢復更快。這意味着,更多海外資金可能會在今年離開發達國家而湧入亞洲市場,大批海外成熟投資機構拿着真金白銀進入中國尋找優質投資項目。
而互聯網頭部企業需要在原有業務的基礎上,開發相關新的拓展項目。而支付業務可能會成為投資機構樂於看見的方向,國內那些開發支付業務的頭部企業有望受益。
去年,這一現象已初見苗頭。美國運通瞄準了國內支付市場,於去年正式進入中國。
目前,已經和支付寶、微信支付、雲閃付三大移動錢包運營商展開了合作。在綁定移動錢包之後,仍然可以跟綁定銀聯卡一樣,在全國各種支持移動支付的商户上進行支付。而蘋果,可能也將在今年有所動作。
巨頭搶灘支付,有望進一步打開這個龐大的市場。據中國清算支付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3月,我國網絡支付用户規模7.68億,同比增長28%,佔網民整體的85%;2019年網絡支付交易規模達到251.2億,其中移動支付達到226.2億。
(圖源CNNIC)
據艾瑞諮詢集團的數據,2018年,中國的移動支付交易額超過190萬億元人民幣(約合27萬億美元),是世界上最大的移動支付市場。
未來,互聯網企業若在支付領域開啓大戰,普通老百姓感受到的結果,往往是優惠福利從天而降。正如2018年,美團、滴滴、餓了麼三家外賣運營商在江蘇無錫展開慘烈的"外賣大戰"。其實,從普通人的角度來説,我們看互聯網巨頭打仗,要麼是抱着圍觀的心態錯過紅利,要麼是抱着薅羊毛的心態撿好處。
不論是字節跳動、攜程、快手、B站、滴滴目前做支付,都是圍繞這些平台上的用户為他們提供支付服務,一定程度上至少避免這些用户跳轉到支付寶或者微信進行支付。在這個層面來看,後續阿里跟騰訊要想繼續在支付市場上擴大更多市場份額,路上面臨的絆腳石在增多。
目前來看,新晉入局支付的互聯網巨頭難以撼動阿里與騰訊在支付領域的地位,但很有可能會形成多種勢力搶奪支付市場的格局,2021年支付市場仍然有可能會掀起多方勢力搶奪市場份額的激戰。
文章來源:美股研究社,轉載請註明版權。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