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科技日報】;
“十四五”規劃對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提出了“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的新要求。
2020年,中國5G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練就了“基建狂魔”的段位。工信部發布的《2020年通信業統計公報》顯示,2020年新建5G基站超60萬個,全部已開通5G基站超過71.8萬個。
“隨着網絡基礎設施構建的適度超前推進,體現‘軟實力’的5G網絡智能化也正在‘十四五’規劃的大方針指引下積極推進。”日前,亞信科技CTO、高級副總裁歐陽曄博士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5G網絡智能化致力於讓5G網絡的規、建、優、維全生命週期更加自動化與智能化,讓網絡向“隨願”與“自治”的目標演進。
5G行業的升級和創新逐步成為共識。以優化物聯網終端能耗為例,在5G網絡中嵌入AI,能夠幫助基站功率協同,做到“勁往一處使”。
不把4G擠出“C位”,5G網絡這樣智能
“5G來了,4G怎麼辦”一度讓使用4G網絡的小夥伴表示擔憂。事實上,5G網絡的智能化能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
“通信人工智能在5G網絡中已經開始有了不少典型應用。例如亞信科技與某運營商合作,通過無線網絡性能數據、測量數據,可以較精準地推測出5G基站的覆蓋強度與話務量,用於智能調節與優化5G基站的功耗與覆蓋,實現5G基站的綠色節能,同時調節3G、4G基站的功耗,應用於保障整體網絡的覆蓋與性能。”歐陽曄説,這些都是通過通信人工智能的算法自動完成。
業內給了這種智能一個擬人化的名字——“自治”,即智能自治網絡。
除了和3G、4G融洽、和諧地進行通信服務,5G的智能化還有更多、更艱鉅的任務。
IMT-2020 5G推進工作組(由工信部、發改委、科技部聯合推動成立)早就量化了5G的質量目標。為了滿足5G網絡服務工業、醫療、交通等垂直行業的多樣化業務需求,5G網絡相比於當前的無線網絡要求流量密度提升1000倍、連接設備數量增加10—100倍、用户體驗速率增加10—100倍,物聯網低功耗終端的電池壽命增加10倍、端到端時延降低5倍。
算法融入,這次下了“死命令”!
一樣是通信網絡,為什麼到了五代(5G)需要智能?三代、四代時沒聽説,不也一樣過來了嗎?
其實人工智能與通信技術的融合,在3G/4G時代已開始萌芽。很早以前通信領域已經把算法模型納入到了3GPP標準裏。
早在1999年,3GPP正式把COST等無線信道算法模型納入規範。這是通信國際標準第一次把相關數學算法嵌入其中。
到了2008年,通信智能化概念被系統性提出。“自組織網絡”的概念被明確地寫入了3GPP標準裏,這是第二次通信和AI在3GPP裏的標誌性融合。但隨後的十年,通信和AI並沒有開啓“蜜月期”。歐陽曄介紹,“因為‘自組織網絡’在3GPP標準中不是必選項,人工智能沒有成為國內外運營商3G/4G通信網絡的基礎核心部件”。
22年過去,成為5G標準制定者的3GPP於2018年終於第一次把人工智能定義到了5G網絡的核心網元。標準的變化,使得人工智能的能力,不再是通信網絡的“附件”,而是它的核心基礎。
“這意味着5G會從本質上發生比較大的改變,整個網絡生態系統的機體和機理會向着自動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加速前進。”歐陽曄解釋。
5G創新,標準同行,中國在線!
如果把5G當作一台機器,它服務於產業,拼的是速度、性能、體驗、穩定、能耗。它表現優秀與否取決於其“骨架裏”的AI達到哪個段位。
“如果5G這台機器本身沒有構建出很好的自動化和智能化能力,那在機器之外發揮的功能也無法做到智能化。”歐陽曄説,需要融入AI的5G包括:5G核心網絡、5G基站、5G傳輸和IT網絡。
5G網絡在AI賦能後,將更有“神經元”的特質。5G網絡中的網絡、終端、用户和業務等多種維度的數據,將分佈於網絡的多個網元中,感知和獲取信息,進行特徵分析與識別,實現分析與預測……
5G網絡智能化説到底拼的是技術創新,據介紹,由中國企業為提案方提出的標準多次被納入5G標準中。以亞信科技為例,累計有19項標準提案得到了國際標準組織的通過。中國企業和研究團隊憑藉技術實力在國際標準制定中持續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