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華為業績創歷史新高背後的三大困境
一年時間過去了,2021 年三月最後一天,華為照常發表年報,華為活下來了。從年報數據看,華為在收入與淨利潤上再創歷史新高——銷售收入 8,914 億元,同比增長 3.8%,淨利潤 646 億元,同比增長 3.2%。
但華為的境況並不是數字表面看來那麼光鮮,這裏要提到一個數據——營業利潤,華為2020年營業利潤僅為 725 億元,同比下跌 10.3%。
為什麼營業利潤下跌,淨利潤反而上升呢?逆轉點在於税收上,華為2020年繳交的所得税只有76.55 億元,遠低於2019年的 153.67 億元,這裏應該就是國家對華為的扶持和幫助。
下面我從三個方面來談談華為業績創新高背後的困境——
第一、華為的困境不光在於營業利潤的下降,還在於海外市場的丟失。
由於華為手機無法使用谷歌組件,流失了大量海外用户,此外,疊加芯片之困,出貨量受到嚴重影響,而運營商業務上也累次受壓,多個歐洲國家因而拒絕採用華為的 5G 基站。
最終的結果是:除了中國之外,華為在各地的業務均出現同比下跌,其中美洲下跌了 24.5%。
可是,華為在中國區的業務增加了 15.4%,彌補了全球範圍內的跌幅,撐住了業績;但這也使中國區業績,佔了華為總業績的 65.6%。
從過去一年看,華為是做好了長期深耕中國市場的準備,全方位開拓自身的業務領域,介入到很多從前並未涉足的市場,這對華為來説是無奈之舉,而對很多中小企業來説,可能是一場“災難”。
第二、華為雲能否帶領華為走出困境?
華為本次年報最亮眼的一點,是在逆境中錄得 11.8% 增長的企業業務,這也是華為寄予希望的未來引擎。
華為的企業業務板塊,包含了他們在近年幾個重點發展的項目,例如華為雲、AI 等相關項目。
其中,華為雲是華為全新的增長引擎,去年雲計算板塊提升成為BG,到今年二月,華為福將餘承東走馬上任雲BG老大,這些都説明着華為雲的獨特重要性。
但是,雲計算早已是巨頭環伺的熱土,阿里、騰訊、百度、三大運營商,還有越洋而來的AWS、微軟,華為能否在巨頭之戰中把握勝局?餘承東與這個被受重視的雲與計算 BG,能否在華為最困難的時刻力挽狂瀾?
第三、華為另一個值得憂慮的問題,是運營能力受損。
未來一年,華為將會進入最困難的時期,由於華為手機這塊現金牛業務的丟失,再加上為應對危機的大量存貨,華為的現金週轉能力,可能會成為他們的最大武器。
畢竟,華為當前準備在雲計算賽道上跟阿里雲、騰訊雲等巨頭一決高低,最重要的決定因素就是——錢!
2020年,BAT先後宣佈發力新基建。阿里雲未來3年將投入2000億元,騰訊未來五年將投入5000億,百度宣佈十年內將服務器規模擴展到500萬台,根據市場測算,約等於投入3000億。
雲計算已經進入徹頭徹尾的重資產運營模式,華為應該如何運用手上的資金,參與這場燒錢的戰爭?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在目前華為如此困難的時候,他們仍然增加了研發投入,2020 年華為研發費用共達達 1,418.93 億元,佔總收入的 15.9%,增長 7.78%,並超過阿里、騰訊、百度、京東等公司在 2020 年研發投入的總和。這可能正是華為發展的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