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億身價之後,美團、拼多多的新增量之戰

千億身價之後,美團、拼多多的新增量之戰

配圖來自Canva​


據6月21日福布斯實時富豪榜顯示,截至6日21日4時,拼多多創始人黃崢的身價已經達到了454億美金,正式超越馬雲。而在他身後的拼多多市值已突破千億美金,穩穩地超越京東,成為當之無愧的中國互聯網市值老四。


與此同時,美團低調上線了“快遞發貨”的新業務,在供給短缺的地區,頁面會顯示快遞發全國的門店。這是美團在近期市值突破萬億港幣(市值逼近1300億美金)之後的又一個新動作。


事實上,很多人關注到這種變化,但卻少有人注意到這種變化是從何時產生?這種變化對於美團、拼多多而言,又意味着什麼?


對美團而言,進入快遞貨運領域,算是一次新的嘗試,聯繫到此前閃購配送華為手機等案例來看,這算是其前一個動作的延續。


拼多多則在緊守下沉市場的同時,頻頻試水火車票、3C家電等此前並不涉足的邊緣品類,進入京東、阿里的腹地。與此同時,面對巨頭的反撲,拼多多通過與國美等家電巨頭合作,合縱連橫形成新的競爭格局。而今面對巨頭下沉爭奪增量,拼多多、美團的新增量大戰一觸即發。


身價飆升千億


近三個月美團、拼多多的股價持續暴漲。據雪球網的資料顯示,拼多多在3月底還只有418億美金市值,而美團在4月底還只有6000億港幣出頭,還基本維持在去年的水平線上。


但在4-5月份,美團、拼多多的市值就開始迅速暴漲。兩者市值上漲的情況類似,兩者市值暴漲均出現在發佈新財報和新業務的時間。如美團發佈閃購業務、美團2019年年報,拼多多發年報、與國美的合作等等時間點。


之後,拼多多的市值便從500多億美元一路飆升,到昨日更是一舉突破千億美金市值。美團的市值也在一路高漲,並在6月22日一舉突破萬億港幣,上漲的時間與財報季基本吻合。那麼,財報究竟講了什麼,讓資本市場如此看好這兩家公司的發展呢?


實際上按照上市公司財報的標準來看,兩家公司在今年第一季度財報都不算好看。一季度,無論是美團還是拼多多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虧損。按理説,對於這種長期虧損的公司,資本向來謹慎,為何選擇在此時重倉加持呢?


其實,換個角度,這個問題就一目瞭然。拼多多緊緊抓住下沉市場,美團則緊緊依靠線上暫時觸及不到的線下流量做本地服務電商,如今兩者均已形成了先發優勢,不再那麼容易被輕易衝破,疫情後這種情況則進一步凸顯,這正是外界衡量其價值的根本所在。


美團、拼多多何以走到今天這一步呢?放長遠來看,拼多多、美團的市值飆升只因它們抓住了增量市場。


增量市場的勝利


2019年財報顯示,拼多多2019年年活躍用户淨增長1.67億,總用户數也首次突破5億直奔6億,已經穩居電商平台第二的位置;活躍賣家、收入規模都實現了大幅增長,GMV更是突破萬億。一季度,拼多多仍然實現了同比44%的增長。靚麗的成績,讓外界自然對拼多多刮目相看。


美團2019年活躍用户為4.5億用户,較2018年淨增加活躍用户5000萬,由此帶動總體營收實現了同比49.5%的增長,2019年全年營收也逼近千億,並首次實現了年度盈利。2020年第一季度它的總收入為167.54億元人民幣,市場預期為161.14億元,也好於市場預期。


在疫情籠罩行業普遍增長乏力的情況下,它們的財務數據給外界傳達出了積極信號。不過,它們的表現看似“反常”,實則必然。


美團作為一家互聯網公司,其興起卻受益於線下流量。彼時,互聯網巨頭普遍沉迷於線上流量爭奪,而美團則全身心發力線下市場,將未觸網的線下流量招攬至線上。作為首個吃螃蟹的人,美團在這波紅利中自然受益匪淺,並且影響至今。BAT後知後覺湧入市場,但在這個空白市場並沒有討得多少好處,反而坐視美團步步做大。


拼多多與美團的打法則有異曲同工之妙。拼多多通過微信實現下沉,錯位競爭殺出一條血路,通過將下沉市場的需求聚合起來而後反向定製,完成供應鏈改造升級,形成了拼多多式的創新發展。


回頭看,本地線下流量的線上化和下沉市場流量,是近十年來最大的互聯網流量紅利。而抓住了這個增量市場的拼多多、美團,自然成為這個巨大紅利的得利者。


不過,如今這些市場紅利因為它們兩家的崛起,逐步暴露在聚光燈之下,巨頭砸錢湧入,美團、拼多多隻能做嚴防死守。


巨頭反撲,一邊死守一邊強攻


美團和拼多多的崛起,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行業前輩們敏感的神經,招致巨頭反撲。


如本地生活領域,阿里在不斷升級自己的組織架構,將戰略重心放在了本地生活服務領域。今年1月份,螞蟻金服董事長鬍曉明兼任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董事長;3月,胡曉明宣佈支付寶升級為數字生活開放平台,聚焦服務業數字化的新戰略目標;4月,天貓超市升級同城零售事業羣。


這次組織框架變革,一改過去分兵作戰模式轉為集團軍模式,將阿里的本地生活板塊統一編制,力出一孔;從產品形態上,直接拿自己王牌應用支付寶改版力推,其決心由此可見一斑。


為應對阿里變陣,美團則將善於打硬仗的高級副總裁王莆中調出來,整合資源,增強守備的力量。


拼多多面臨的情形也類似。在下沉市場吃得紅利的拼多多,遇到阿里聚划算、京東的京喜雙重圍剿,拼多多此前百億補貼、遊戲裂變的玩法,很快就被直接套用在了阿里、京東身上,京東極速版、淘寶特價版火熱上線,百億補貼如疾風驟雨般落地。


阿里、京東的下沉效果也日漸顯現。縱觀阿里、京東近年來的財報,兩者的用户均有明顯增加,其中大多來自於下沉市場。


而拼多多除了繼續延續自己的百億補貼政策,守好下沉市場的基本盤,還將觸角深入阿里、京東的腹地,進入一二線市場,積極參與一二線市場的活動,融入一線市場,使得其客單價也有了明顯回升。


實際上,拼多多這套攻守兼備的策略,也被美團應用在自己的業務中。從此次美團將快遞送貨納入經營範圍來看,美團也在打實物電商的算盤,這恰恰是阿里的地界,實際上美團早就在這麼做了。從美團閃購小試牛刀同城送華為手機開始,這個大幕就已經張開,這次不過是延續性動作而已。


那麼,美團、拼多多的這套攻守合一的組合,究竟是為了捍衞本地服務、下沉市場這兩個舊增量市場還是在開拓新增量呢?從現實來看,兩者皆有。


新增量之戰


生活服務電商的規模還有多大呢?據德勤中國發布的《數字化生活服務市場生態展望報告》顯示,未來3年內數字化生活服務電商規模將會達到8萬億,而截至目前這個數字剛達到2萬億,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雖然比不上生活服務電商的未來規模,但實物電商的規模也有上升的空間。同時,兩者也有共同之處,實物電商的新增量市場是下沉市場,生活服務電商通過跑馬圈地之後,如今的增量也在下沉市場。


不過,拼多多起於下沉市場,如今的目標在於一二線城市,一二線市場才是其新增量市場。從拼多多與國美聯手,到其加入五五購物節參與一線城市的營銷諸活動來看,拼多多的目標市場顯然已經開始變了。


美團的新增量市場則略有不同。美團浸淫生活服務電商多年,要繼續做下沉也有空間。不過,面對阿里的步步緊逼,順勢切入實體電商,也未嘗不可。美團手下有多達399萬的外賣配送隊伍,這支隊伍能送餐自然也能送貨,這就解決了此前王興擔心的自建物流難題,這才有了快遞送貨業務的立項進入。


從長遠來看,拼多多的上行還將持續,而美團進軍實物電商以實現其“萬物皆可到家”的步伐也不會停止,而無論是下沉市場還是本地服務市場,空間也還有,這意味着這場新增量大戰還會繼續蔓延。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915 字。

轉載請註明: 千億身價之後,美團、拼多多的新增量之戰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