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產地直採,電商為你“鎖鮮”

由 烏雅竹雨 發佈於 科技

浙江一里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與嘉善郵政分公司實施線上接單、基地直採、門店配單、郵政送達的模式,共同開啓了“微菜籃無接觸”同城配送。圖為工作人員正在打包“微商城”下單的食材,準備裝上郵政專送車。何新超攝(人民圖片)

近年來,產地直採越來越受到電商平台的青睞。直採不僅縮短供應鏈、提高供給效率,同時進一步帶動消費,讓生產者與消費者距離更近,也為精準扶貧提供了更多渠道。

“直購”帶動消費

“我下單買了許多生鮮水果,不僅質優量多,價格還有優惠,對於消費者來説非常方便。”年中促銷期間,山東青島市民管女士在電商平台上買了許多新鮮水果。大連的美早櫻桃、雲南的陽光玫瑰葡萄、廣西的貴妃芒……它們全部直接來源於生產者,從千里之外被送到消費者的餐桌。不僅如此,管女士還從拼多多上購買了直髮於雲南昆明的鮮花。“香水百合、向日葵、雛菊、滿天星……家裏面一下子就變美了!”管女士説。

得益於物流和快遞行業的迅猛發展,一系列線上“帶貨”方式拉近了消費者與產品生產者的距離,這種省下了總銷、分銷等中間環節的“直購”方式,正獲得更多消費者青睞。

與此同時,阿里、京東、蘇寧易購、拼多多等大型電商平台都在發力深耕“直購”這種消費業態。數據顯示,在“6·18”消費季中,“淘寶特價版”帶動C2M(即用户直連製造)訂單增長500%,而在6月1日當天,C2M商品訂單量同比上漲668%,外貿轉內銷商家成交金額同比增長66%。

對於種植户來説,直播平台的迅速發展也使得自家的農產品打開了銷售圈,以前只能通過商販才能賣給消費者,現在能夠直接與消費者相連。網線兩端,連接餐桌與農田,農民節省了成本,消費者則可以用更低的價格買到新鮮的農產品。

“拼購”發展增速

經歷了2019年的積累,產地直賣模式在今年實現了飛躍式增長。伴隨着電商平台發力下沉市場,產地直賣如何做出新意、為下沉市場帶來更多實惠?

“拼購模式”就此應運而生,並迅速進入上升階段。“拼購”之下,商家有了低成本引流的機會,消費者也能得到更多實惠。賦予“拼購”更多可能的,正是產地直採所拓寬的農產品供應鏈。

蘇寧拼購的模式頗具代表性。今年的“6·18”活動中,蘇寧拼購推出“66產地直賣節”,主打直賣蘇寧拼購矩陣中的產品。據統計,“6·18”期間,蘇寧“拼購村”農產品的銷售額超1.5億元,產業帶商品銷售超過3.3億件,其供應鏈的優勢得以充分發揮。不僅如此,以“6·18超級秀”為契機,區別於傳統的線上賣貨,蘇寧拼購還為產地直賣帶貨。比如,作為“拼購村”之一的河南嶽溝村120萬枚雞蛋,在“6·18”當天一上架就立刻售罄,村民們人均創收5000餘元。

紮根於鄉間的“拼基地”,關鍵之處就在於供應鏈更短,可以通過與更多農户、中小企業主合作,壓縮中間環節,電商平台與供應商可以實現雙贏,競爭力得以提升。

農民手中的農產品可以直接在線上售賣,有效解決了渠道少的難題。而通過“拼購村”與產業帶基地兩種模式,企業也承擔了更多社會責任。“拼購村”可以幫助農民開網店,增加收入,解決就業。截至今年6月,蘇寧拼購已擁有40個“拼購村”與85個“拼拼農莊”,“直賣矩陣”初步形成。

直採守好“菜籃子”

防疫期間,除了電商的產地直採,傳統商超的線上平台也充分發揮了基地直採、區域採購協同作戰的優勢,保證貨源穩定,確保居民“菜籃子”不受影響。

線上下單、無接觸配送每日所需,如今已成為不少居民“宅”在家中時的生活“利器”。前不久,京東到家聯合沃爾瑪、永輝、華潤萬家等超市共同成立“到家安心採購聯盟”,商超的加入前提便是要具備優質的直採供應鏈。其中,北京首批參與的商超還包括山姆會員商店、京客隆、永旺等超市,以保障民生物資供給充實、價格穩定。

以沃爾瑪山姆會員店為例,店內蔬菜採用直採模式,在全國擁有近30個加工廠,可以有效保證需求迅速增加下的蔬菜供應。值得關注的是,包括本來生活APP等在內的一些食品購物平台,也進一步提高了產地直採的商品比例,以充分發揮源頭直採的供應鏈優勢。

業內人士認為,產地直採對於電商平台的生鮮產品來説,無異於一場供應鏈革命,“產地直採”作為各大生鮮電商平台的競爭焦點,已逐漸成為生鮮行業的標配。正如某電商負責人所説,“新零供”關係就是讓零售商和供應商各司其職,零售商負責渠道建設、客户體驗和服務,供應商專注做好商品生產研發、提供最具性價比的商品。這樣的生態下,消費者也能夠得到更多生活實惠,足不出户,優質生鮮產品就能被送至家門端上餐桌。(記者 孫亞慧)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0年07月03日 第0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