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視公佈AI新基建路線圖

7月29日,曠視聯合創始人兼CEO印奇、曠視聯合創始人兼CTO唐文斌等首次公佈了曠視AI新基建路線:堅持4項行動:一入一出,一提一降,以單點突破反向推動基礎設施建設,以底層技術助力AI能力走出頭部。

根據路線圖,“一入”指的是進入城市的宏觀、微觀場景,搭建機器人物聯網操作系統等工業平台、提供工業解決方案,“一出”指的是出標杆。所謂“一提一降”是指利用新一代AI生產力平台Brain++降門檻,可以有效縮短80% 算法從需求到落地的時間,整體降低55%的算法生產成本。

從技術成熟度曲線來看,人工智能正處在“死亡之谷”的泡沫期,作為物聯網時代最重要的核心能力,AI如何在產業落地處於“深水區”的當下,找到更合適的前進路徑,是行業共同關注的焦點。

印奇認為,帶領AI產業駛離深水區,實現真正產業落地的關鍵在於算法側供給提升、價值閉環跑通與“4 in 1”組織陣型形成。

目前各行各業對於算法的需求仍然是高度碎片化的,來自行業應用的算法需求大於算法供給能力。印奇認為“在算法供給側,目前AI企業做得還遠遠不夠。解決算法供給不足問題的關鍵在於AI算法的可交付和規模化生產能力。”

價值閉環是AI產業落地的最大挑戰。在產品層面,AI產品需要實現AI算法-系統集成-軟件平台-軟硬結合的三層演進。成熟的AI產品必須經歷價值驗證-MVP產品(最小可行性產品)-規模應用三個階段。

在組織人才方面,印奇認為,AI產業落地最為合理的組織陣型是“4 in 1”。 “4”是指每進入一個AI+行業,都需要配備CEO(產品經理)、CTO(產品開發)、CAIO(AI可行性)、CMO(行業洞察)四種角色,而“1”是指四位一體。

曠視的“1+3”戰略是基於AI新基建路線圖。Brain++AI生產力平台提供算法規模化供給,個人、城市、供應鏈三大物聯網持續聚焦與落地。

在個人物聯網方面,曠視從面部識別做到計算攝影,再到軟硬一體。目前,全球有10億部手機使用曠視的產品。

在城市物聯網方面,曠視希望從超級應用做到操作系統,有效打通交通、城市管理等條行業應用和社區園區、公共建築等塊空間應用的數據壁壘,實現城市治理和居民生活的雙贏。在北京,曠視參與了北京六大區“城市大腦”、中國尊等項目的智慧化建設。

在供應鏈物聯網方面,曠視從局部的機器智能做到整倉智能優化,基於河圖的商業項目近百項,並打造了服裝類智能倉。今年下半年,曠視還將陸續推出多款自研機器人及人工智能物流裝備新品,面向物流場景提供高度智慧化的行業解決方案。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33 字。

轉載請註明: 曠視公佈AI新基建路線圖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