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新基建”,如何轉化為數字時代的新結構性力量

聚焦“新基建”,如何轉化為數字時代的新結構性力量

今年,“新基建”現在已經成為一個熱詞,它不僅是產業的焦點、國家政策的焦點,也是全世界最關注的下一階段中國發展方向的一個起點和支柱。

從中央部委到地方政府都發布了不少的政策措施,支持力度非常大,對社會經濟影響和社會產業影響也非常深遠。

近日,北京鯤鵬聯合創新中心於舉辦了一場“新基建:數字時代的新結構性力量”高端對話,國務院參事、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特聘教授徐憲平作為主講嘉賓,對“新基建”做深度解讀,北京市朝陽區副區長暴劍、華為北京總經理劉陽等對話嘉賓也分別從自己的角色出發探討了新基建浪潮下的機會和變化。

今年6月,由徐憲平參事領銜編寫的《新基建:數字時代的新結構性力量》出版,該書由4位院士加盟,課題組深入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地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等實地調研,與40多家政府部門、60多家重點企業面對面座談交流。

從“新基建”的內涵、特徵、領域、應用、場景、技術投資、市場以及政策、展望等角度進行了全面闡釋,堪稱國內“新基建”領域最權威著作,是與“新基建”相關的各級政府及企事業單位人員非常值得一讀的科普性讀物。

在演講中,徐憲平參事就新基建“是什麼、為什麼、幹什麼、缺什麼、要什麼?”等問題進行了闡釋,他認為,“新基建”與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以及新產品、新服務聯繫緊密,“新基建”的推進路徑應以市場化、企業化運作為主,政府加強規劃導向和配套政策,更大力度推進政府數據開放共享應用,強化國有企業科技攻關責任,支持民營企業開發應用場景。

作為科技創新前沿陣地,北京抓住算力、數據、普惠AI等數字經濟關鍵生產要素,在“新基建”關鍵領域進行了全方位實踐,形成5G示範區、大數據平台、鯤鵬聯合創新中心等一批成果。

今年以來,北京發佈“新基建”相關意見和規劃,率先提出將新型基礎設施和“新業態新模式”聯繫起來,為“新基建”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新思路。

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一級巡視員王偉表示,“新基建”方案是新業態新模式的根基所在,通過新型基礎設施的合理佈局和穩步建設,為新業態新模式的產生提供土壤和養料,比如在疫情期間急速興起的“雲辦公”、“雲上課”等數字化應用,讓雲上的工作和生活成為了常態,未來在社會行業、工業領域,也會依託強大的新型基礎設施,逐漸促生出工業互聯網、物聯網、數字交易等各個重大行業的新業態新模式。

朝陽區是北京市的經濟大區和國際交往的重要窗口,已經形成了以國際化為特徵,以高新技術、商務服務、金融、文化創意產業為核心的高精尖產業體系。

北京市朝陽區委常委、副區長暴劍表示,未來三年朝陽區將以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作為重要基礎,以技術創新為驅動,加快5G、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基建”產業領域的研發創新和建設佈局,進一步夯實數字經濟發展根基。

同時,依託鯤鵬技術優勢,加快推動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與產業融合創新發展,努力建設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數字經濟示範區,為朝陽區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和新活力。

華為北京總經理劉陽認為,“新基建”的根本在“基”,“基”的兩個核心是聯接與計算,就像路和電一樣。在數字經濟時代,雲、AI、5G的落地程度已成為衡量一個企業、一個地區數字化轉型升級的重要指標,雲、AI、5G等技術的融合,也將帶來經濟效率和質量提升,推動經濟體量乘數式倍增。

作為全球領先的ICT解決方案與智能終端的供應商,華為憑藉自身的5G能力,全力支持運營商加快完善首都5G網絡覆蓋;同時打造“一雲兩翼雙引擎”的計算產業佈局,持續構建5G+雲+AI的開放生態,攜手北京建設鯤鵬聯合創新中心,加速培育從計算基礎設施到應用的全產業鏈生態,為首都經濟數字化轉型與智能化升級提供強大動能。

疫情之下,數字化轉型對於企業來講數字化不是一個選項,是一個生死攸關的事情。面臨新基建這麼大的一個機遇,一邊是危機感,另外一方面又是機遇,如何才能在新基建裏面分得新技術的紅利,華為也有相應的思考。

華為北京總經理劉陽表示:新基建建設一般分三個層次。首先是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更多是大型計算中心,包括5G網絡、全光網絡這種建設;其次是融合基礎設施,更多是如何通過雲、大數據、人工智能,去使能我們現有企業;最後在新的領域裏面,可以創造一些新的模式和技術解決方案。

隨着5G、雲、AI等新技術發展,“新基建”將持續推動行業數字化,有力支撐全國及首都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目標達成,加速未來社會進入到全新的數字化智能時代。(本文首發鈦媒體APP,編輯/李玉鵬)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13 字。

轉載請註明: 聚焦“新基建”,如何轉化為數字時代的新結構性力量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