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出庫功能的設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細節和坑呢?本文將從海外倉的基礎業務模式、出庫流程等方面進行分析。
前言
上一篇和大家分享了海外倉WMS的入庫功能設計的一些細節和容易踩坑的點,今天這篇接着上文,繼續來談談關於出庫功能的設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細節和坑。
和國內主流的電商WMS出庫相比,海外WMS的出庫主要的區別還是物流運輸方式的區別。例如國內我們常見的運輸方式“四通一達”,“順豐京東”,“德邦跨越”等;而歐美國家主流的快遞是“DHL”,“FedEx”,“UPS”,“TNT”,“USPS”和各個國家的郵政“POST”等。
所以海外倉的出庫很大一部分的特殊性來源於物流運輸方式的要求,例如國際運輸的商業發票,FedEx髮帶電物品需要OP900,某些國家或者地區有收件黑名單等;
01 海外倉的基礎業務模式
之前講到,海外倉運作流程業內一般分為三段式,頭程,庫內,尾程。出庫環節主要對應的就是為了服務尾程這個環節,將貨物揀貨打包好,然後交付給物流公司,派送到客户手裏。
摘自《跨境電商與國際物流:機遇、模式及運作》
02 出庫流程
關於WMS的出庫流程不同倉庫有不同的解決方案,目前我們的解決方案是將出庫的模塊分成了三個大模塊:
B2C小包出庫,主要是作業一些小包裹,體積小,數量也少;可以批量處理,也很方便搬運和裝卸;B2B大宗出庫,主要是作業一些大包裹,體積大,或者是體積小,但是數量多;不方便批量處理,也不是很方便搬運,需要藉助卡板和叉車等工具來運輸;FBA訂單,主要是針對一些專門發往亞馬遜倉庫的訂單,此類訂單一般體積中小,但是數量居多,需要單獨處理,然後裝箱打板操作,基本上和B2B訂單是類似的;我也見過很多WMS是沒有這種模塊區分的,它們一般會將所有的出庫訂單單獨放在一個模塊,然後通過設置策略來區分(例如分波策略),哪些訂單用哪些操作方式,哪些應該優先處理等,但是本質的思路還是一樣的:不同類型的訂單用不同的方式來處理。
1. B2C小包出庫
B2C小包出庫流程
小包出庫可以支持批量處理,所以一般會根據策略對訂單進行分波,也就是將相似的訂單或者相同客户的相同運輸方式的訂單分在一個波次,這樣作業的時候有些東西是通用的,可以提升倉庫作業的效率。
分好波之後就要去揀貨,揀貨在業內一般有兩種方式:
摘果式揀貨,類似於去果園摘果子一樣,想要哪個摘哪個,一般是一次性把一個訂單需要的貨物揀選出來,所以稱為摘果式。一人一單,一次一單;播種式揀貨,播種式揀貨是將多個訂單的要的貨物全部揀選出來,然後通過播種車或者播種籃對貨物進行分發,一個蘿蔔一個坑,一個訂單一個籃子,依次分發揀出來的貨物,所以稱為播種式。多人多單,一次多單,先總後分,二次分揀;小包出庫常用的就是播種式揀貨的方式,播種之後每個訂單匹配到了相應的貨物,接着就可以去複核了。複核就是單據和實物比對,確保客户要的貨物和揀出來的貨物是一致的。一般會用系統來處理,掃描訂單,然後帶出訂單的明細,接着依次掃描實物,確保一一核對沒問題。
複核之後就會打印出物流運輸的面單文件,然後將文件交付給流水線的打包工人,工人選擇對應的容器包裝好貨物,然後貼上面單文件,打包就算完成了。
打包完成之後一般是需要稱重的,稱重一方面是可以錄入包裹的重量,方便後續的計費;另外一方面是可以通過重量來預判包裹內的東西是否有問題,系統可以通過計算得出該包裹理論應該多重,如果實際重量和理論差距很大,那麼倉庫就應該考慮拆包檢查一下,是否有發錯貨物。
一般來説稱重之後就算是作業完成了,可以將貨物存放在「待發貨區」,等待物流公司上門取件或者自己送到物流站點。但是有些時候考慮「待發貨區」的包裹很多,容易產生丟失或者無法監控,所以有的倉庫會使用集貨功能,將同一個渠道的貨物通過集貨的方式包裝在同一個容器中,然後封死容器,除非要交接的時候才打開。
至此,B2C小包出庫的流程基本上講完了,一些容易難點和踩坑點,在下文出庫功能總結的時候一併分析。
2. B2B大宗出庫
B2B大宗出庫流程
大宗出庫不方便批量處理,所以一般不會採用批次作業,當然具體的操作可以視業務情況而定。因為少了分波的環節,所以揀貨的方式用「摘果式」會更加方便和高效。
摘果式揀貨後就不需要二次分揀了,所以可以直接複核即可。複核之後,因為大宗貨物的數量比較多,可能會裝多箱,多個卡板,所以一般業務會要求打包之後,根據實際打包情況錄入裝箱明細,這樣可以方便後續出庫的時候跟蹤具體的箱子信息。如果沒有多箱或者業務不需要裝箱明細,那麼直接錄入重量即可。
同樣的,如果擔心大宗貨物放在「待發貨區」會不方便管理或者丟失少貨,也可以用集貨功能進行管理。但是一般來説,大貨在複核之後已經打包成工整的箱子或者卡板了,這個時候目標比較大,一般不會出現丟失的問題,所以集貨也就不太有必要了。
FBA的訂單操作其實本質上和B2B是一樣的,只不過FBA的訂單多了一些亞馬遜的要求:需要貼亞馬遜的庫內碼FNSKU,同時需要在外箱明顯處貼亞馬遜的入庫箱嘜信息而已。除此之外,其他的操作都是一樣的,所以就不再贅述了。
3. 訂單取消與攔截
訂單取消與攔截
對出庫訂單而言,庫內取消和攔截是一個很重要也很能提升用户體驗的功能,此功能對海外倉來説算是一個加分利器。
例如有時候我們在京東購物的時候,會遇到這種情況:自己突然不想要這個貨物,或者別的地方更便宜,我需要對這個單取消。但是訂單已經在庫內作業了,如果不能支持庫內取消攔截,那就得要等到收快遞的時候拒收,但是如果快遞員放在快遞櫃或者門衞處就走了,那你可能還不能拒收,又要發起一次退貨。
對於國內的物流來説,拒收或者退貨其實成本也沒有很高,不過就是幾塊錢運費,然後幾天就可以返廠。但是對於海外的物流來説,物流成本比國內高很多,而且派送時間也很長,可能一個訂單出庫再拒收返庫要花很長的時間,還要付給物流商雙倍運費,特別吃虧。
所以對於庫內的訂單取消攔截,儘量能在庫內攔截就在庫內攔截。一般的攔截節點有這麼幾個:
未揀貨前攔截;揀貨後複核前攔截;打包後稱重前攔截;最後交運的時候攔截;攔截節點越多,對客户的體驗提升越明顯,但是對倉庫的作業要求就越高,成本也很高。上一篇文章也講到了,海外倉的管理問題是業務的痛點,所以有時候「理想很豐滿,但是現實很骨感」。我們也想提升用户體驗,但是「臣妾做不到啊」,因為倉庫並不能很好的配合完成,還有一大堆返庫計費的問題等着我們。所以我們一般會設置少量的攔截點,儘量能保證滿足大多數客户的攔截需求,同時也不會增加倉庫太多的工作量和學習成本。
訂單攔截後,需要及時處理返庫,然後釋放庫存。具體的方式根據倉庫的不同操作也不同,一般只要能在某個節點提醒倉庫此單被攔截了,然後有對應的流程讓倉庫重新將貨物返庫上架即可。
4. 難點與踩坑點
1)揀貨策略的難點
揀貨策略算是WMS很核心的一個高級功能,揀貨的時候庫位的推薦,揀貨路徑的分配,庫存的鎖定和釋放,滿足先進先出的要求等都需要考慮周全,做得好可以大幅提升倉庫的作業效率,做的不好,那倉庫可能就要往返跑減減肥了。
2)播種方式的優化
二次分揀也是一個體力活,一個波次分多少單,然後怎麼快速二次分揀,這些都是影響倉庫出庫效率的點,業內有很多專門做播種車或者播種牆方案的供應商,自己設計研發或者採購第三方都可以,最好是可以多對比,然後選擇最合適的方案。畢竟對倉庫來説,「快狠準」是最大的殺手鐧,而系統能否助力倉庫達成「快狠準」的要求,也算是一個大大的考驗。
3)各種文件的要求
因為國際運輸,不同的物流渠道商有不同的要求,所以有些時候會有很多稀奇古怪的文件要求,需要產品設計一個通用的方式來滿足各種各樣的隨單文件的要求。
4)物流渠道商的坑也很多
如果我們注意觀察會發現,順豐的快遞面單規格和四通一達並不一樣,順豐電子面單:100mmx150mm;菜鳥電子面單(四通一達等):100mmx180mm。所以國際物流渠道商也會有這種情況,需要逐單測試和調試。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很坑的地方,例如FedEx給的運單號是“1234567”,但是電子面單的條碼掃描出來之後是“zx12345678eaz”這樣的,需要系統對運單號截取。
有些渠道商的運單號截取很複雜,系統也需要支持這種方式,否則就會造成無法作業的情況。有時候可能還會遇到運單號重複的問題,因為有些渠道商的運單號是會回收利用的,可能幾個月之後,這個運單號就又變成了可用的新運單了,這一塊也需要特別注意。
03 總結
海外倉WMS的出庫流程也基本上是和傳統電商的WMS收貨一致的,主要是倉庫管理的文化差異和國際物流渠道的特殊要求等讓一些流程變得不太一樣。海外倉出庫對效率要求很高,很多時候系統功能設計的差異會對操作的效率影響巨大。如果你想要提升倉庫作業效率,那麼從頭至尾每個細節都深入挖掘一下,會發現很多可優化的空間;如果你希望找一個靠譜的海外倉發貨,那麼諮詢一下對方的系統功能和一些業務處理方式,基本上也可以看得出這個海外倉水平的大概高低。
海外倉出庫還會涉及到一些業務相關的要求,例如特殊包裝,隨單禮物,多倉聯動,SN碼管理,有效期管理,一票多件等,不同業務對應的產品設計也會不一樣,這裏就不做過多的展開。
如果你對海外倉WMS系統的產品設計方面還有什麼其他補充或者心得感悟,歡迎留言與我互動,我們下篇再見。
#專欄作家#
中級產品經理,一年開發經驗 三年產品經驗。主導過在線教育類產品,目前是跨境電商供應鏈倉儲物流產品一枚,歡迎勾搭,一同學習。
本文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