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大學發佈《中國智能媒體發展報告》

近日,中國傳媒大學新媒體研究院聯合新浪AI媒體研究院發佈《中國智能媒體發展報告(2019-2020)》(以下簡稱報告),旨在對全球人工智能媒體發展背景、產業生態、應用情況及發展趨勢進行研判。同時,報告聚焦了國內七大年度優秀案例以及疫情期間的智媒創新服務,從中管窺中國智媒的發展潛力。

中國傳媒大學發佈《中國智能媒體發展報告》

人工智能重塑媒體產業格局

報告指出,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智能技術集羣被認為是驅動世界變革的底層動能。在智能化浪潮深刻影響千行百業之際,傳媒業已率先享受時代紅利,加速智能化轉型進程。從產業生態來看,智能媒體產業鏈架構可分為基礎層、技術層和應用層。目前,基於各項創新技術,在應用層已形成更適配媒體行業應用場景或需求的軟硬件產品及解決方案。

縱觀全球媒體產業,平台智媒化和智媒平台化發展正在加速匯流。國際方面,Google、Facebook、Amazon等科技巨頭藉由技術實力和平台優勢進入傳媒領域;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美聯社、彭博社、BBC等知名媒體也紛紛啓動人工智能計劃。國內方面,新浪、騰訊、百度、阿里巴巴等頭部互聯網公司在媒體人工智能方面積累了先發優勢;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國廣播電視總枱等新型主流媒體則在抓緊開展智媒佈局。

中國傳媒大學發佈《中國智能媒體發展報告》

中國智能媒體“加速度”轉型

報告指出,現階段,人工智能技術貫通信息採集、內容生產、內容分發、媒資管理、內容風控、效果監測、輿情分析、媒體經營、版權保護九大環節,通過全面賦能媒體工作流程,實現內容品質和用户體驗的雙重升級,進而驅動中國媒體的智能化迭變。

具體來説,大數據挖掘、線索機器人、智能語音及傳感器網絡等將智媒採集推向多面識別、多維感知;機器寫作、虛擬主播、智能多媒體編輯等智能生產方式突破了傳媒業的內容產能桎梏;個性化、多終端、全通道推薦成為智能分發新常態;智能監測助力新型內容治理,為維護清朗網絡空間做出了重要貢獻……人工智能技術展現出驚人的提效降本和模式創新能力,推動了智媒產業生態的不斷豐富和商業模式的多元化發展。

隨着人工智能應用的普及以及在媒體領域的滲透,中國媒體產業的智能化實踐湧現諸多優秀案例。新浪新聞、CCTV微視、封面新聞、廣州日報、閃電新聞、新華社、央視網等七大領先智媒平台不斷深化在大小屏AI互動、媒體AI基礎設施、生產流程智能化、AI主播、媒體融合等領域的創新引領,探索智媒時代中國媒體形態的演變路徑與可持續發展模式。

智能化戰“疫”彰顯媒體平台價值擔當

技術為媒體行業注入新活力的同時,信息繭房、算法偏見、虛假信息、價值偏差等問題也在逐步暴露,合理的行業秩序、健康智媒生態的構建成為社會焦點。此次中國智媒集結抗“疫”則集中展現了媒體智能化發展的創新空間和正向價值。

報告顯示,作為疫情最主要的輿論場和信源,新浪新聞、新華社、人民網、財新網、新京報、封面新聞等國內多家智媒平台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為疫情信息的實時更新、高效傳播搭建通道,在疫情防控信息實時採集、可視化產品、輿情引導、精準分發、謠言治理、虛擬主播等環節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國傳媒大學發佈《中國智能媒體發展報告》

其中,新浪新聞疫情地圖可視化報道幫助用户更直觀地理解疫情發展;封面新聞“30秒頻道”、新華社“媒體大腦”讓疫情新聞更加高產高效;中國互聯網聯合闢謠平台、新華社客户端、新浪新聞等平台均上線了新冠肺炎疫情闢謠頻道或專題頁面,以“真相”有效阻斷恐慌情緒的蔓延,幫助用户理性防疫。

未來,5G、AI、物聯網等創新技術將帶來更多的創新機會和生產力支持,智能媒體行業既要高速發展,更要健康發展。報告指出,在主流價值引導下,智媒平台不僅需要AI深入賦能新聞業務全鏈路,更應該塑造正確的信息價值觀,進一步推動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的建設,實現行業價值和社會價值的融合。(中國傳媒大學新媒體研究院 供圖)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26 字。

轉載請註明: 中國傳媒大學發佈《中國智能媒體發展報告》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