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敢亂停車、亂堆物…長寧這裏的“慧眼”就盯你不放!

北新涇街道借力全市首批人工智能應用場景“AI社區”,打造出了能主動發現問題的“社區大腦”,實現了“新開門七件事”的智慧管理。

自動巡屏發現問題,能主動派單

北新涇街道城市運行管理中心的指揮室內,隱藏着一個由AI技術打造而成的“社區大腦”。

在28塊顯示屏拼接組成的大屏幕上,工作人員任意切換,第一時間就能掌握轄區內各項民生事務的辦理進度、數據分析,為政務決策提供可靠依據。

“9時05分,輕紡市場發現店鋪招牌遮擋、跨門營業,請城管部門及時處置。”

在大屏幕上,一條預警信息跳了出來。與此同時,系統自動生成了“街面管理事件”,並截取了現場圖片。

同一時間內,街道城運中心有關負責人收到了事件的主要地理位置信息和處置要求。很快,領到任務單的工作人員便上門進行了查看。

原來,因為天氣炎熱後,太陽直射進了朝東方向店鋪,商户主人為了遮陽,便使用了彩條布等各種五花八門的物件掛在門口,影響到了市容市貌。

一些商户偷偷將水果、牛奶盒等物品搬到店門口,形成了跨門營業,聚集在此的顧客導致狹窄的上街沿通行受阻。在現場核實情況後,工作人員當即責令商户進行整改。

自動智能巡屏,主動發現街面問題

不過,處理的環節並非就此結束,通過後台的“關聯分析”,工作人員發現,在該市場這樣的情況絕非個例。為此,其又約談了相關商户,併發出口頭警告。系統在接收到了整改後的照片,經過對比確認後方予以了消單。

至此,這一“街面管理事件”才算處置完畢。

這就是北新涇街道“一網統管”在城市精細化治理中實現的智能管理。

北新涇街道副主任李志斌告訴記者,在街道管轄的2.22平方公里內,共有574家商户,如果僅僅依靠轄區為數不多的城管人員上門巡邏檢查,顯然是力不從心的。

之所以能那麼快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正是因為預警信息由計算機智能算法自動發送。

李志斌坦言,這都歸功於街道打造的AI“社區大腦”。

系統通過自動智能巡屏,疊加人工智能最新算法,可以主動利用圖像識別技術,發現跨門營業、亂堆物(暴露垃圾)、非機動車(共享單車)亂停放、人員異常聚集等四類問題,以此彌補原先城管、市容等人員傳統步巡模式的不足。

安裝傳感器,店招有了“體檢醫生”

對於轄區574家商户,“社區大腦”除了自動巡屏、發現問題之外,也十分注重其“健康”問題。汛期將至,574塊店鋪招牌就成了街道防汛防颱工作中的關注重點。

如何保障百姓“頭頂安全”, “一網統管”也將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北新涇街道城市綜合管理中心主任錢玉良的手機裏,這幾天就在不停調試監測系統。

原來,街道在金鐘路45家商鋪的店招上安裝了傳感器。一旦出現傾斜、變形等情況,只要水平範圍偏差角度達到2度,系統會第一時間生成報警值,併發送到包括錢玉良、李志斌等負責人手機上,店鋪的主人也會一併被通知。

裝上傳感器,“頭頂安全”有保障

很多招牌出現問題,並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日積月累後產生的損耗。

錢玉良告訴記者,如今,在“一網統管”的監管下,只需要依靠傳感器就能及時掌握相關信息,杜絕隱患發生。招牌彷彿有了貼身的“體檢醫生”,在問題出現的早期就能加以預防和修繕。

自動感應、自動推送、及時處置,第一時間發現、解決可能出現的安全隱患,將城市管理中的風險降到最低。在這個2.22平方公里、5萬多常住人口的居住型社區,北新涇街道正通過城市運行“一網統管”系統,推動社會治理從應急處置向風險管控轉變。

一屏觀天下,關注“新開門七件事”

北新涇街道在打造“一網統管”這張“網”時,借力全市首批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北新涇AI社區”,引入人工智能、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建設智能化社區綜合管理服務平台,即“社區大腦”,以及“新開門七件事”領域的物聯感知設備,實現了信息共享互聯,依託大數據更加精準地輔助基層治理。

AI社區助力,一屏觀天下

李志斌告訴記者,所有數據在“社區大腦”上匯聚、展示、分析、應用,打破了各方信息碎片化和信息不對稱的困境,為“大數據 基層社會治理”作了積極探索。

如今,立足“一網統管”,街道從社區實際出發,借力科技賦能、協同聯動,力求高效辦成一件事、高效處置一件事。包括智慧街面、智慧小區、河道管理、垃圾分類等在內的多項民生工程都實現了“一網統管”。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05 字。

轉載請註明: 膽敢亂停車、亂堆物…長寧這裏的“慧眼”就盯你不放!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