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華早報》7月9日文章,原題:中美科技戰不必只有一個贏家 中美科技競賽開始了,但為何重要?美國贏了會怎樣?除了特朗普自我膨脹、AT&T公司賺更多錢,誰會在乎呢?若中國贏了呢?所有美國公司就都搬到中國去?
人人都想看到大衞和歌利亞的精彩故事(《聖經》中以色列大衞王年少時打敗入侵者的故事——編者注)。一場有輸有贏的較量聽着確實刺激。人們喜歡把中美對立起來,但就科技地位而言,中美走的是兩條截然不同的道路。對雙方來説,這不是個你輸我贏的問題。
在電商領域,中國市場由天貓、淘寶和京東等玩家主導,拼多多等正崛起。而美國人不會放棄亞馬遜或eBay。
在內容和媒體領域,愛奇藝、騰訊視頻、優酷等平台在中國唱主角,而西方大多數人從未聽説過。與此同時,YouTube、Netflix、亞馬遜在未開拓中國市場的情況下,仍保持強勁發展勢頭。
在即時通信上,中國人人使用微信。其設計和用户體驗非常中國化,美國人很難採用。而WhatsApp和臉書聊天工具的用户也不會被這些中企搶走。
5G方面,中國絕對走在前面。美國的無線網速遠落後於全球領先者,5G網絡基礎設施開發很少。那中國擁有更多5G用户真會影響到美國嗎?不會。
在人工智能和人臉識別方面,中國有商湯科技、曠視科技、奇虎等企業。美國有亞馬遜、微軟和IBM。兩國走的是完全不同的路。
移動支付方面,支付寶和微信在中國占主導地位。美國正緩慢推動蘋果支付和谷歌支付,很多地方還在用支票。
無疑,中美兩國會繼續在所有科技領域競爭。競爭是創新的動力。但我真的不認為美國人很快就會使用拼多多或平安好醫生。我也不覺得中國人會想在華使用Tinder或蘋果支付。技術進步並非零和遊戲,創新並不必然關乎輸贏。中美都能從對方的技術進步中大大受益。(作者Edith Yeung,陳俊安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