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多精彩推薦,請關注我們
▼
作 者:陳楊 責 編:趙滿滿
@中國軟件網 出品
“超融合的自身特性,
決定着其不僅適合IDC,同樣適用於邊緣。”
▼
“超融合一開始,是按照數據中心建設標準模塊設計的,它的定位就是即買即用。
隨着數據在邊緣產生的越來越多,我們看到企業會將數據管理的基礎架構慢慢遷移到更靠近數據創建的位置。”
在近日舉行的戴爾科技集團新一代信息技術賦能新基建暨2020新品發佈會上,戴爾科技集團大中華區現代化數據中心事業部售前總經理李淵潔這樣表達戴爾對超融合的看法,併發布了兩款全新的、面向邊緣場景的超融合產品——Dell EMC VxRail D系列、Dell EMC VxRail E系列。
無獨有偶。6月初,ZStack在2020年新品線上發佈會上也發佈了ZStack Mini邊緣計算一體機;
7月17日,浪潮聯合Nutanix發佈了面向邊緣場景的超融合一體機浪潮inMerge900M5S;包括華為、EasyStack等在內的超融合玩家均明確表示其超融合產品的一大適用場景便是邊緣。
這些無不代表着,超融合正走向邊緣……
化繁就簡的超融合
在闡述超融合在邊緣的應用之前,不妨先看下何為超融合。
超融合,即超融合基礎架構,英文全稱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通常簡稱為HCI。
按照百度百科定義,超融合是指在同一套單元設備(x86服務器)中不僅僅具備計算、網絡、存儲和服務器虛擬化等資源和技術,而且還包括緩存加速、重複數據刪除、在線數據壓縮、備份軟件、快照技術等元素。
同時,多節點可以通過網絡聚合起來,實現模塊化的無縫橫向擴展(scale-out),形成統一的資源池。
當然,從技術層面理解的話,超融合是通過對存儲的虛擬化或者通過軟件定義的形式實現的,其基於通用的x86硬件平台,將x86服務器內置的HDD或SSD互聯起來,形成統一的存儲資源池。
超融合將原有的SAN或NAS由SDS的交付形式來取代,通過這樣在所構成的分佈式存儲架構之上去實現各種虛擬化的功能。
(傳統IT架構與超融合的區別)
在超融合出現之前,隨着企業越來越看重自身IT架構的高併發、低延時特性,傳統集中式的SAN存儲架構逐漸難以滿足企業需求。
這並非CPU的算力不足,而是受機械硬盤的性能以及存儲網絡拖累。通常情況下,這樣的架構,CPU都在等待數據從存儲端傳輸過來。
2011年後,得益於分佈式存儲技術/虛擬化技術的發展、CPU性能提升以及SSD的普及,超融合才得以發展,這四點也是超融合興起的基礎要素。
正是得益於此,超融合使得數據再也不用從存儲端取出來,然後通過網絡傳輸到計算端,而是將計算直接分發到存儲上運行,將“計算”作為傳輸單元進行傳輸,這樣存儲數據直接本地訪問,自然訪問很快。
且由於不再需要專業的存儲硬件、SAN交換機以及專門的運維人員,超融合的成本也更具優勢。而分佈式的架構使得用户可從極低的成本着手部署,並按需擴展,且穩定性也更佳。
超融合市場現狀
也正是這些優勢,使得過去幾年間,超融合產品備受企業歡迎。
IDC 4月份發佈的《中國軟件定義存儲(SDS)及超融合存儲(超融合系統)系統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19年第四季度》報告稱,在全球範圍內,HCI系統的增長都保持較好態勢,且IDC預計,全球超融合系統市場將在今年實現92億美元的市場規模,2020年到2024年的複合年增長率為9.3%。
即便受疫情影響,今年第一季度全球企業IT支出縮減或者延期交付,但企業對超融合的喜愛度絲毫沒受影響。
來看IDC的數據,根據IDC全球融合系統季度追蹤報告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超融合系統的銷售額同比增長8.3%,收入達到20億美元。
自然,這一富有“錢景”的市場早已被眾多玩家看好。從全球範圍內看,包含Dell EMC和VMware在內的戴爾科技集團是超融合市場最大的贏家,其次是Nutanix和HPE。
IDC統計的2020 Q1全球超融合系統供應商數據顯示,戴爾科技、Nutanix和HPE三家供應商全球HCI市場份額總和超過50%。
其中,戴爾科技收入6.66億美元,市場份額33.60%;Nutanix收入2.60億美元,市場份額13.10%;HPE收入1.19億美元,市場份額6.00%。
Gartner 2019年超融合魔力象限也顯示,戴爾科技集團旗下VMware和Dell EMC、Nutanix、思科、HPE幾家廠商位於領導者象限。
(圖片源自Gartner)
從國內來看,超融合玩家可分為三類,一是傳統數據中心基礎設施供應商,如華為、新華三、深信服以及戴爾科技集團;二是純超融合廠商,如Nutanix和SmartX;三是雲服務商,如EasyStack、青雲、ZStack。
同時中國超融合市場廠商排名也與全球不同。戴爾科技集團以及Nutanix在中國市場表現一般,華為、新華三、深信服三家比較突出。
超融合為何適合邊緣
關於邊緣計算,無需介紹太多。無論是Gartner將其列為2019年十大戰略技術之一,還是IDC預測的今年全球將有超過50%的數據需要在網絡邊緣側進行存儲、處理和分析,這些均意味着,繼雲計算、人工智能技術後,在5G、IoT的推動下,邊緣計算將迎來爆發。
這樣的新興技術,自然需要一套與之相對應的IT基礎設施。正如其定義一樣,在靠近物或數據源頭的一側,採用網絡、計算、存儲、應用核心能力為一體的開放平台,就近提供服務,以滿足對實時性、安全、隱私保護等方面要求苛刻的場景。
不難發現,“採用網絡、計算、存儲、應用核心能力為一體的開放平台”這一點,恰是超融合的特性。
其實也容易理解,無論從部署環境、性能要求、成本等方面,超融合均適用於邊緣計算。
首先,從部署環境來看,邊緣側的環境一定遠不如標準的數據中心機房,其在空間面積、安裝部署、維護上均受限。而超融合通常以一體機的形式交付,本身體型便佔優勢,而標準化、即開即用這樣的特性使得其在安裝部署上也適用;
其次,從性能上來看,超融合在計算、存儲上的分配相對均衡,且分佈式架構使其可完全按需擴展;
這也引出最後一點,超融合的成本。相比大型數據中心,邊緣計算節點是微而多,對成本也更加敏感。超融合從一兩個節點起步,不會浪費使得資源浪費。
當然,也正是邊緣計算的這些需求,使得邊緣超融合產品與面向數據中心的超融合產品大有不同。
以Dell EMC VxRail D系列為例,李淵潔在採訪中這樣總結自家邊緣超融合產品:一是在外觀上的精細化設計,戴爾將VxRail D系列的深度控制在50釐米上下,“這是我們做的得最小的一款產品,你可以想象一款IT基礎設施只有50釐米,它可以放在各個地方”。
二是在耐温、耐濕方面的改進。VxRail D系列的產品設計温度在-15-45℃,“這個温度範圍是很誇張的,如果機房裏面温度達到40℃,所有的設備都要宕機了,VxRail D系列可以在45℃運行,我們也做過精準測試,再升到55℃高温還能運行8小時。”
三是在防撞防震性能上的提升。李淵潔透露,VxRail D系列可以在海拔4500米左右運行,並支持40倍的重力防震能力。“一般看到的直升飛機,它的防撞設計才在20倍重力。所以能看到,VxRail D系列能夠為邊緣非常極端的環境做IT支持,它可以在海上、輪船上、飛機上,石油勘探等惡劣的地方提供IT支持。”
VxRail D系列
正如李淵潔所言,隨着5G、IoT的不斷成熟,邊緣計算將承載越來越多的應用。在邊緣的眾多環境中,超融合均可以勝任,例如能源行業的石油勘探、製造業的生產車間、環保行業的水文監測、影音娛樂時的虛擬現實、安防行業的人臉識別以及交通行業的自動駕駛等等。
《曹雲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