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舉行的2023年全國跳水錦標賽女子10米跳台決賽中,陳芋汐奪冠,全紅嬋獲得亞軍。網傳的一段視頻顯示,當獲獎選手接受採訪時,一名粉絲在看台上大吼,認為裁判不公,故意壓全紅嬋的分。全紅嬋被這名粉絲的言行震驚,無奈地對其喊話“你別講話了吧”。
事後,不少網友批評這種“裁判壓分”論是一種“飯圈文化”,奧運跳水冠軍、中國跳水名宿何衝發表長文,怒斥飯圈行徑,批駁“壓分”之説。11月27日,中國奧委會就近期“飯圈”亂象向體育領域蔓延和滲透的一系列事件發文,號召社會各界尊重運動員個人權益,理性追星,避免不當言行,堅決杜絕“飯圈”亂象向體育領域蔓延。
如今,隨着信息傳播手段的升級以及各類賽事的廣泛覆蓋,競技體育越來越多地受到公眾關注,在諸如乒乓球、體操、跳水等一些中國優勢競技體育項目上,一批年輕出色的運動員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和喜愛。“像追劇一樣追賽”、把運動員當成明星來追,成為不少體育迷的選擇,而賽中賽後對運動員競技水平、狀態發揮等進行評價,對裁判的公正性合理性展開討論,也是體育迷們的一大樂事。
這一過程中,有些異議在所難免,但應通過合理渠道反饋,而非在比賽現場大呼小叫,或是在網絡上呼朋喚友掀起罵戰——這該是粉絲最起碼的覺悟與素養。
然而,賽場上的對手成了粉絲選邊站隊的標的,運動員成了粉絲手中的“提線木偶”被消費、蹭流量,類似事件不斷上演。前段時間,有運動員就因粉絲一窩蜂湧到機場接送機、長時間追拍,甚至發生非理性親密接觸而不堪其擾。
《失控互撕》 新華社/發 朱慧卿/作
相關事件中,有些是娛樂圈畸形“飯圈文化”的蔓延,有些則是一些粉絲自我感動式地將偶像利益放在第一位,認為偶像在比賽中只能贏不許輸。
此番事件後,有網友犀利道出一些粉絲的真實心態:“到底是喜歡全紅禪,還是隻喜歡得第一的全紅禪?到底是喜歡這個項目還是因為這個項目是強項能拿冠軍才喜歡?人不是機器,沒有誰會一直站在巔峯,享受她的成功就要陪她度過低谷啊!”
粉絲公開製造的對立與廝殺,吐槽與罵戰,會憑空為運動員之間製造隔閡,一些缺乏根據的臆測甚至謠言,在誤導公眾、將輿論攪得烏煙瘴氣的同時,也會對運動員的日常訓練、備賽以及個人發展構成干擾。
何衝在發佈的長文中一針見血地指出:過度追捧和盲目辯護,可能導致運動員產生依賴心理。這種心態會減弱運動員的危機意識和緊迫感,影響他們對自我提升的追求。
陳芋汐(中)和全紅嬋(左)一直是良性競爭,互相促進。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今天,究竟該如何愛你,我的體育“愛豆”?
我們不能將正常的粉絲熱情與飯圈不良文化混為一談,但很多時候,二者間往往只有一念之差、一步之遙。
無論是全紅蟬無奈喊話粉絲“你別講話了吧”,還是樊振東懇請一些“球迷”尊重他的私人空間,抑或是王楚欽對尾隨追拍者“離我遠點兒,再拍我報警了”的警告,無不折射出運動員面對粉絲用力過猛的追捧與熱情時,內心所感到的困擾與無奈。其中有些粉絲可能只是追星心切、並無惡意,可言行一旦越了界、跨了線,説好的喜愛與支持,就變了味。
關注運動員賽場上的表現與成績,“你贏了我驕傲,你失誤我惋惜”,固然是一種愛;關注運動員的備戰態度和場下長期的付出,以及他們在推廣體育項目、帶動羣眾體育等方面的影響與貢獻,或是學習他們身上的優秀品質,做更好的自己,則是更深層次的愛,是粉絲與運動員之間一種更健康、更可持續的互動。
競技體育之美,在於運動員賽場上的激烈爭奪和精彩表現,在於賽場內外觀眾的熱情支持、助威與吶喊,而後者其實更好地見證着體育在促進公眾身心健康和社會進步方面的積極能量。從這個意義上看,坐回觀眾席,恰到好處地表達與互動,是體育迷的自我修養,也是體育盛宴下,你我追賽追星的正確姿勢。
工人日報客户端
作者:龔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