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歐洲盛行網球,但因為天氣限制,英國人就將網球活動被移到室內,把餐桌當做成賽場,乒乓球就此誕生了,進入20世紀之後,乒乓風靡美國,乒乓球運動在歐洲和亞洲開始蓬勃發展。
各大國之間,不僅僅在軍事上較量,在體育運動上,也在角逐,意大利首相貝尼託·墨索里尼在足球比賽時,還下達過不奪冠就全槍斃的命令,結果當年的強隊要麼不參加,要麼就放水,意大利還真踢嬴了。
體育運動,是“兵不刃血”的角鬥場,每個國家都想奪冠,國際乒乓球聯合會,是1926年正式成立的,同年也是舉辦了第一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乒乓球運動的發展大致是三個階段。
一開始乒乓球的球拍都是木製的,在打球方面也沒有任何技巧,英國古德發明了膠皮球拍,乒乓球運動這才進入正軌,中國乒乓球還未發展時,以匈牙利成績最為突出,在117項世界冠軍當中,他們就獲得了57項次。
1959年,容國團獲得了第二十五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男子單打冠軍後,中國也登上了國際乒壇,中國乒乓以“快、準、狠、變”為技術風格,憑着出色的技術,中國隊打敗了歐洲、又戰勝了“弧圈球”打法的日本選手,1961年獲得了第二十六屆世界錦標賽團體冠軍。
60年代,中國乒乓球的技術水平已經站了世界前列,但太過於優秀,也難免會遭到嫉妒,在上世紀80年代,中國隊囊括了第三十六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7項冠軍之後,就提出了“小球”變“大球”。
主要原因是球手的技術越來越好,球速越來越快,不少的運動員在對陣時,球速實在是太快了,觀眾都沒有看清楚,勝負就已經決出,從歷史趨向來看“小球”變“大球”是一種必然發展的結果。
雖然提出這種改革,但一直沒有實行,直到阿達姆·沙拉拉當選國際乒聯主席,阿達姆·沙拉拉,是加拿大人,他從10歲就開始打球,19歲進入了國家隊,25歲他就擔任了加拿大的教練,算是一個非常優秀的球手。
改革“大球”並不是他提出的,而是前任主席徐寅生,他促成了這項改革,徐寅生早就看到了中國乒乓球的走向,若是不加大,中國將會獨攬全部的獎項,若是長期發展下去,這項運動有可能會被取消。
阿達姆·沙拉拉將“大球”變為了現實,他只想限制中國隊的輸出能力,他還改革了多項規則,將21分改為11分,發球時不能利用衣服對視線進行阻擋。這些新規則確實限制了中國隊。
一項以技術出名的劉國樑、孔令輝難以適應,這也導致了他們走向退役,至於阿達姆·沙拉拉,因為被人檢舉告發他利用職務之便受賄,涉案金額高達2000萬美元,他徹底在乒乓球當中身敗名裂。
從歷史的角度來講,即便不是阿達姆·沙拉拉,“小球”變“大球”都是一種必然的趨勢,只是阿達姆·沙拉拉作為國際乒乓球主席,卻利用職務之便受賄2000萬美元,實在讓人想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