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向對中國足球歸化政策不太感冒的名記馬德興稱: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未來國足中再出現更多的歸化球員的可能性並不大了,這倒不是國家隊不希望或不需要,而是受制於目前的足球經濟大環境,以及各俱樂部普遍收縮的策略,很難再像以往那樣‘砸錢’、讓外籍球員加入到中國國家隊中。這也是先前被炒得沸沸揚揚的特謝拉入籍事件迄今‘無疾而終’的很重要原因”。
確實,在不久之前的年代裏,人們提及“足球歸化”的設想時,還基本上會是被絕大多數中國球迷深深反對的事——因為,在有着世界上唯一未曾斷代過的中華文化之思維中,這種有違於民族主義思想的“歸化”做法,確實很難為中國人所接受。
不過,殘酷的現實,能殘酷地改變人們的思維!——中國足球的殘酷現實,就是這樣一點一點地改變了國人最緊固的一個堡壘:“足球民族主義”的大壩,其仍然最終被攻破了。
現在,國足歸化球員,成了現實,也得到了大多數球迷的低頭認可。因為,中國足球確實到了越踢越爛,根本看不到再進世界盃的希望了,所以,“破罐子破摔”的無奈之下,才摔碎了我們的“足球民族主義思維”之桎梏。
當然,這並不代表有人花大錢搞歸化,就一定能得到叫好聲,相反,像恆大等“為國買士”的歸化行為,仍讓不少人,特別是一些知名媒體人憤怒和嘲罵。
比如,像解放日報的知名體育記者陳華,就多次發聲反對歸化——特別是無血緣歸化。他稱:如果國足場上出現五、六個不會説中國話的球員,他會砸了電視,坐高鐵北上“散步”去云云。名記馬德興也對國足的歸化多有微詞,這些人成了媒體中的主要反歸化力量。
事實上,像現任足協領導,以及國足主帥李鐵,也都曾説過不希望依靠歸化的話,後因受到媒體及球迷的批評,特別是國足在世界盃預賽中糟糕成績的影響,他們對歸化的態度也有所改變,但顯然,這種改變並非發自內心——估計,在這些人的內心裏,仍認為如果用了歸化球員,哪怕有所成功,也會讓中國足球人丟臉了吧?
其實,如果中國足球不是那麼的差,不是那麼地讓人感覺無可救藥,相信幾乎不會有球迷會想到,中國足球竟有走到依靠歸化球員的這一天。
這同樣是現實的逼仄之下,而非國人的民族主義思維有了自覺的改變,才令很多球迷在“温水煮青蛙”的效應下,慢慢地被動接受了足球的歸化現象。
但現在來看,足協最新對外援限薪的政策,也等於自斷了歸化之路——錢,顯然仍是歸化球員的第一指向,沒有了這一條,還會有高水平的球員願意歸化嗎?如果是水平差的外國球員,我們歸化來又有何用?
當然,這也給國足主帥李鐵留下一個艱難的選擇:在現有6名歸化球員的情況下,該用幾名歸化球員?又如何使用等,都將是一個重要的問題:用得好,人們會説歸化球員很重要;用不好,人們很可能就説李鐵不會用人。當然,以後國足或再無歸化球員了,則現在“混編李家軍”式的國足,或就成為絕唱了!
當然,如果有歸化球員加持,可國足仍連世預賽小組都出不了線,則歸化政策就有可能速來速去之後走向夭折了!【原創評論:瑜説還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