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冬奧會如何修成正果

百年冬奧會如何修成正果

2022年北京冬奧會“冰絲帶”(國家速滑館)。

來源:新華社

百年冬奧會如何修成正果

《奧運會的全球史》

【英】大衞·戈德布拉特 著

項歆妮 譯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 長江日報記者秦孟婷

在現代奧運會發展之初,是沒有夏季奧運會和冬季奧運會之別的,個別冬季項目和夏季奧運會項目是在一起進行的。

但今天,“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儼然是一個獨立出來的“王國”;自1994年起,冬奧會與夏奧會以2年為相隔交替舉行。粗算下來,2022年北京冬奧會距離1924年第一屆冬奧會,中間跨越了近百年時間。

記者從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奧運會的全球史》中理出“冬奧會”的一條分線,還原歷史現場,從中讀出進步,讀出人類共識。

■ 冰雪運動早已在北歐風靡了幾個世紀

許多關於奧運會的歷史資料裏,都記錄着這樣一筆:冬季奧運會誕生於1924年。至於它誕生之初是何種狀態,許多人並不知曉。一個新生事物誕生,想必也不會一帆風順。

在冬奧會誕生之前,倫敦奧運會已首次列入花樣滑冰比賽,這引起了人們極大的興趣。更何況,冰雪運動早已在北歐風靡了幾個世紀。拿滑冰來説,現代滑冰始於15世紀至16世紀的荷蘭,後又傳到英國和整個北歐。但在一開始,它僅限宮廷消遣,婦女還被排斥在外。拿滑雪來説,它在挪威是民族運動,達到了全民如痴如醉的地步,這種痴迷甚至滲透到了民間傳説中。而瑞典人是在19世紀後期開始喜歡滑雪的,其體育精英將這項運動視為一種北歐身份的標誌,他們還每年舉辦一次“北歐運動會”,同樣是“運動會”,但和後來的冬奧會大為不同,它既有比賽,也有農民服裝、手工藝品的流動表演,有着濃濃的民族意味。

“民族的”要成為“世界的”並非易事。巴黎奧運會的組委會堅持要在1924年法國的夏蒙尼單獨為冰雪項目舉辦冬季運動會,當時叫“運動周”——避開了“奧運會”的字眼,兩年後才正式更名。在組委會看來,這是法國尤其是阿爾卑斯山旅遊業的“活廣告”。因為第一次辦,經驗不足,運動員、教練和觀眾大量湧入,雖然運動員只有16個國家的兩百多人,但是觀眾多到擠爆了當地交通系統,還導致了住宿危機;私人住宅不得不被動員起來,就連豪華的舞廳和枱球廳也被改造成了宿舍。冰雪運動魅力難抵禦,成為“世界的”勢不可擋。

其實,國際奧委會起初對冬季運動是不關心的,認為新型阿爾卑斯山滑雪運動尤其令人生厭,理由是認為,一些房東和旅館老闆為了賺錢,才對賽事的推動有那麼大的熱情,銅臭味太沖;參與人數大大增加了,這會喧鬧擾人;還對運動員也有種莫名偏見,認為他們是一羣遊手好閒的“假運動員”。

但是國際奧委會看到了冬季奧運會的成功。在接下來的兩年裏,他們逐漸説服反對者,同意每四年舉辦一次冬奧會,於是在四年後的1928年,第二屆冬奧會在瑞士的聖莫里茨舉行。冬季運動終於正式被納入到國際奧委會中。

■ 每一屆的冬奧會都前進了一小步

翻開奧運會的歷史,你會發現每一屆的冬奧會都進步了一小步,才成就了奧運會的幾大進步。

第一大進步是項目。北京2022年冬奧會有7個大項、15個分項和109個小項。而回首百年前的首屆冬奧會,只有4個大項、16個小項。這些項目是在不斷變化中發展起來的。

第二大進步是場地。第一、二屆冬奧會是沒有室內比賽場館的。從第三屆開始花樣滑冰在室內冰場進行。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第七屆的舉辦城市——意大利的科爾蒂納丹佩佐改建和新建了許多冬運設施,其中一些具有世界一流水平,還專為花樣滑冰和冰球比賽修建了大型的滑冰場,4層看台可容納1.2萬觀眾,此外還增建兩處人工冰上跑道。第十一屆日本札幌冬奧會在山腰中開闢了一條滑雪及雪橇比賽場地,這項工程相當浩大,還採用了不少現代化的先進儀器。為籌辦第十四屆冬奧會,前南斯拉夫新建了奧林匹克村。第十五屆冬奧會在加拿大卡爾加里舉行,卡爾加里興建的馬霍恩體育場可容5萬觀眾。在第二十屆都靈冬奧會上有了15個比賽場館。時間走到2022年,“冰絲帶”作為北京冬奧會的唯一新建冰上競賽場館,歷經了多年科研攻關,造就了一座“智慧”場館。

第三大進步是參與者。1924年冬奧會,運動員只有兩百多人。而1980年運動員達到了一千名,還首次有了中國運動員的身影。2002年有來自78個國家的兩千四百名運動員參賽。奧運會註冊記者、電視人員、志願者、安保人員和“奧林匹克大家庭”成員(包括贊助商和他們的朋友)的人數呈指數增長態勢。

性別接納也是進步。在1991年,國際奧委會頒佈了法令:所有新的奧林匹克運動項目必須對男女運動員都開放。即便如此,“跳台滑雪”還是完全屬於男子運動員。2009年温哥華奧運會前夕,15名女子跳台滑雪運動員將温哥華奧組委告了,雖然加拿大法院無能為力,但國際奧委會在2011年決定,在2014年冬奧會上新增6個項目,女子跳台滑雪首當其衝。要知道,在奧運會的歷史上,一開始女性比賽只作為一種亞文化出現,因為傳統觀念認為運動場上的女性並不優雅。在1912年,女子參加游泳比賽被看作是一種標誌,一種現代和自力更生的標誌,而女運動員經常被描述成水晶仙女、美人魚,而不是一個純粹的運動員。

還有階級、人種的變化。1875年召開的運動會,只允許來自社會上層人士的運動員參賽;在1908年奧運會之前,沒有有色人種運動員參賽。就連奧運會本身也經歷了認知變化:最早活在圖書館裏、雜技場上、展覽廳中,直至復興了奧運會,人類才真正繼承了古代的體育事業,才慢慢有了現代性的苗頭、全球化的規模、理性的組織和嫺熟的技術。

奧運會就像是一種重塑人們觀念的“運動”,它從發端起就一直是人們對世界看法的一種“投射”。它有足夠的韌性,足以適應我們的這個時代,它使得世界成為一個整體,就像這本書中説的——“一個更加多樣化的人類共同體將會出現”。

來源:長江日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32 字。

轉載請註明: 百年冬奧會如何修成正果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