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冬奧的機動志願者,最終上會的可能性很小,但國家體育館的洗衣房讓“替補隊員”有了登場機會。來自寧夏石嘴山市的牛凱晨,是北京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學院電子商務專業的大二學生,這位年僅19歲的小夥子,在北京冬奧會前臨陣受命,憑藉實幹精神和英語能力,成為國家體育館洗衣房的“絕對主力”。僅在冬奧會期間,牛凱晨所在的洗衣房,為運動員、裁判員、技術官員等清洗衣物約5.5萬件。
3月8日上午,殘奧冰球衞冕冠軍美國隊來到國家體育館,備戰即將到來的半決賽。得知當天有運動員訓練,牛凱晨準備隨時接收衣物。按照賽事服務要求,國家體育館要為冰球運動員、裁判員、技術官員等提供洗衣服務。
國家體育館洗衣房,隱藏在場館的一處角落。美國隊訓練結束後,工作人員推來一車衣物,牛凱晨和同事“全副武裝”,套上隔離衣、戴上面屏和手套,開始清點交接。“剛開始接觸各國運動員的衣物,除了汗味撲鼻,由於疫情原因多少還有些緊張,但經歷過冬奧會已經習以為常。”牛凱晨説。
剛送來的衣物,包括運動員的訓練服、內衣、襪子、浴巾等。牛凱晨逐一分好類,按人頭將衣物裝入洗衣袋清洗。部分衣物洗淨後不能烘乾,需要掛在衣架上晾曬。按照國際冰聯的要求,所有比賽衣物須在賽前三小時返還給運動員。
洗衣房的工作強度有多大?牛凱晨介紹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期間,國家體育館承接冰球比賽,訓練日和比賽日覆蓋包括轉換期在內的每一天,需要他們全勤服務。而比賽日的工作量會更加集中,例如冬殘奧會期間,每天最多有三場比賽,共有六支球隊需要清洗衣物,兩台洗衣機和三台烘乾機連軸運轉,他最晚要工作到凌晨一點。
牛凱晨通過實踐發現,操作工業洗衣機、烘乾機並不複雜,這項工作最需要的是嚴謹細緻,各個球隊的衣物不能混洗,需要以國家為單位,賽程密集時更要做好細分、避免搞混。
出於對整個場館的好奇,牛凱晨在工作之餘經常和其他領域工作人員交流業務,保潔阿姨、保安大哥、其他領域的志願者……不少人和他成為朋友。在洗衣房接待的“客户”多來自歐美國家,牛凱晨還能用英語獨當一面——國際冰聯和奧委會官員前來視察,2026年米蘭冬奧會的主辦方參觀學習,都是由牛凱晨負責接待,這讓他成為洗衣房裏的絕對主力。但很少有人知道,他是以“替補”身份來到這裏的。
能否參與冬奧志願服務,牛凱晨之前並不抱希望。2021年11月,牛凱晨入選北京冬奧組委招募的機動志願者,這個角色類似於球隊中的“冷板凳”,出場概率非常低,但機會卻突然到來。
1月13日,牛凱晨接到校團委老師的電話,通知他有新任務需要進冬奧會閉環,而且工作會比較繁重,給他半個小時考慮,牛凱晨徵得家人同意後果斷領命。“非常感謝學校對我的信任,滿足了我參加冬奧志願服務的心願!”對於牛凱晨來説,幸福來得有些突然。
進入閉環管理之前,牛凱晨退掉了預訂的演出票,購買了一些醫用N95口罩。1月25日,牛凱晨進入閉環後的第三天,得知被安排到國家體育館洗衣房,由一名老師帶領四名志願者開展工作,牛凱晨作為其中之一,開始了他的冬奧會和冬殘奧會之旅。
文/本報記者 崔毅飛
攝影/本報記者 黑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