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東京奧運會和殘奧會的閉幕,奧運廣告大戰暫告一段落。賽場上運動員們摘金奪銀,賽場外廠商們贊助冠名也是各顯身手。其中,某保險經紀公司因冠名直播欄目頻頻“出圈”。這家公司甚至請到“飛人”蘇炳添做“保險科技領跑官”,一時間賺足了眼球。此外,還有保險代理人在網絡直播間賣起了產品,據説業績相當紅火。
囿於監管要求,也考慮到聲譽風險管理的需要,金融企業在冠名贊助等方面往往較為低調剋制。即便是簽約了新的代言人,也很少大肆宣傳。不過,從剛剛公佈的險企上半年經營數據來看,無論是壽險公司還是財險公司都面臨較大的保費增長壓力,不少企業在投資端的收益率也只能算是差強人意。此外,隨着“90後”“00後”的年輕人逐漸成為主力消費羣體,傳統的營銷方式也亟待更新換代。在這樣的背景下,保險業的“出圈”也就順理成章了。
值得注意的是,保險產品存續時間長,條款複雜,在理賠環節非常容易產生糾紛。買保險,可不是在菜市場上買蘿蔔白菜,想買就買,也不是想買就能買。以壽險產品為例,健康告知、猶豫期、理賠……隨便拿出哪一項,都會讓金融專業人士“頭疼”,更別説普通消費者了。
對保險公司和中介機構來説,積極獲取流量和關注度無可厚非。保險行業確有不少知名的廣告文案,有的廣告語也早已為消費者耳熟能詳。但是,在記住廣告的同時,消費者也看到了這些頭部險企在產品設計、後續服務方面的精心與細心。這一點從財險、壽險產品的市場份額,以及近年來頭部險企交出的成績單可見一斑。可以説,優秀的營銷文案與良好的客户口碑是相得益彰、相輔相成的。反過來,只有靚麗的代言人和華美的辭藻,產品和服務跟不上,即便是短期內獲得了流量,長期看消費者也會用腳投票。殊不知,那句“保險都是騙人的”不知傷了多少從業者的心,但這也從側面説明了行業野蠻生長帶來的傷害。
説到底,保險產品的功能在於保障,根本上還是要靠產品和服務説話。產品是否有競爭力、理賠是否迅速、服務是不是貼心——消費者在選保險時不能不擦亮眼睛“貨比三家”。而保險公司也好,保險經紀公司也罷,甚至是還在“出圈”路上的獨立保險代理人,不妨多在產品和服務上再加把勁,更好的業績和風光就在眼前。
(來源:中國經濟網 )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