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將張永強 供圖
在26日進行的馬拉松比賽中,雲南省聾人組名將張永強跌跌撞撞衝過終點。只見他雙腿的大腿內側已經磨得血肉模糊,鮮血把短褲都染紅了。“跑完一場馬拉松,運動員就像得了場大病,2個多小時,運動員能消耗掉4、5公斤的體重。”雲南殘疾人中長跑隊主教練吳金美感嘆。
“我們跑完馬拉松脱鞋子是痛苦的一件事情,因為長距離的奔跑腳會變得腫脹,血泡一下子就磨出來了。特別是脱襪子,得一點點地褪,不然皮肉和指甲就會被撕下來。”李朝燕説得輕鬆,但當吳金美把照片給我們看的時候,我們愣住了。在24日跑完5000米後,李朝燕的右腳大腳趾前端就磨起了一個大水泡,大腳指甲早已變得烏黑,其他四個腳趾因為常年的訓練也變得關節粗大。吳金美説:“長跑運動員的訓練是非常苦的,我們每個運動員幾乎每天都是20個1000米或是40個400米,每隔一、兩個月還會跑一次超長馬拉松。常年下來,他們的腳指甲掉了又長,關節變形。加上他們有些是肢殘,跑累的時候還會重心不穩摜跤,所以他們腿上也幾乎都有疤。”
運動員流血受傷的腳 供圖
就是這樣一雙雙疤痕疊加的鐵腿鋼腳造就了雲南殘疾人長跑的奇蹟,他們身上這一塊塊血汗疊加的印記猶如一枚枚勳章,紀錄和彰顯着他們拼搏路上的屢屢戰功。看着這些不一樣的“功勳章”,我們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向每一位奔跑在雲南殘疾人體育事業道路上的運動員致敬!
手指間的“錦囊妙計”
看台上的喧囂、音響裏的播報、裁判員的哨聲……熱鬧的殘運會賽場,對聽障選手而言卻是無比靜謐。在他們的眼中,場邊教練員做出的每一個動作,都傳遞着豐富的比賽信息。
比賽現場 供圖
面對聽障運動員,我們的教練自有妙計。“擔任教練的17年間,我和我們聽障的隊員們學會了教學時需要的手語。訓練時的交流基本能保證,但生活中的交流很多時候就靠手機、手寫來表達。”吳金美告訴記者。普通手語很難表述清楚複雜的技術動作,只能靠在訓練中摸索出一些特有的手語動作,“我始終相信熟能生巧。配合默契時,我用手指輕點一下身體的某個部位,隊員就能很快領悟其中的意思。”
而在盲人足球隊裏,隊員和教練間也有一套手指錦囊。因為盲人運動員身體重心的轉移是和健全人不一樣的,健全人很輕鬆地就能把身體重心的轉移做好,但盲人運動員有“盲態”,腳踢出去,身體重心不敢前移。盲人足球主教練樂建昆就想了這樣一個辦法,自己蒙上雙眼先去跑,記下黑暗中奔跑時身體的運動軌跡,再讓隊員們挨個用手指來摸自己的腿,通過觸感來感受正確帶球時肌肉的變化。
手指間的交流是隊員和教練間默契的結晶,更是雙方充分信任、彼此依賴的情感密碼。一個個細微的動作都傳達出教練對隊員們深沉的關愛,更是幫助他們走向全新人生的“錦囊妙計”。
雲南網記者婁瑩
來源:雲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