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為何可以兄妹通婚?

  伏羲,亦稱犧皇、伏戲,是中國神話中人類的始祖,相傳人類即是由他與女媧相婚而產生。在傳説中,他教民結網,從事漁獵畜物,並創制八卦理論。中國古代有“三皇五帝”的傳説,伏羲和女媧都是“三皇”之一。傳説人工取火、用魚網打魚都是伏羲發明的。

  在中國的古代傳説中,女媧也是人類的始祖,是伏羲的妹妹。傳説在遠古的時候,有一天支撐着天穹的四根大柱子突然折斷了,半邊天空坍塌下來,蔚藍色的天幕上露出個黑洞洞的大窟窿;大地也忽然裂開,支離破碎了。天不能完全覆蓋住大地,地也不能完全負載萬物了。洪水在四處氾濫,大火在各處燃燒。女媧看到人們面臨着如此的滅頂之災,心裏非常難過,決心把坍塌下來的半邊天補上,把天下兒女們從水深火熱中拯救出來。於是她來到崑崙山上,親手熔鍊了五色石子,把蒼天修補好,天空又變得和先前一樣美好;她又砍下大烏龜的四隻腳,用來代替天柱,樹立在大地的四方,將天空支撐起來;她還把那興風作浪的黑龍殺死,使得中原的百姓得以安生;然後,她又把蘆葦燒成灰燼,堆積起來,用它阻擋住了滔滔的洪水。經過女媧一番辛苦的勞作,破損的蒼天終於補好了,四極穩住了,洪水也退下去了,惡禽猛獸被誅殺了,中原一帶災難平息了,善良的人民得到拯救,又過上了無憂無慮的生活。


  在中國古代傳説中,還流傳着伏羲女媧兄妹通婚的故事。故事中説,伏羲和女媧是兄妹關係,天降洪水,兄妹倆爬進一個大葫蘆裏,躲過了劫難,然後兄妹結婚,繁衍了人類。在唐末李元的《獨異志》中記載最詳:“昔宇宙初開之時,只有媧兄妹二人在崑崙山,咒曰:‘天若遣我兄妹二人為夫妻,而煙悉合,若不,使煙散。’於煙即合。其妹即來就兄。”

  在河南唐河出土的漢畫石上,有一幅伏羲女媧圖,其前均有兩朵煙,象徵着夫妻可以結合。還有的漢墓畫像石上的伏羲女媧像,多做交尾狀。將伏羲畫成鱗身,將女媧畫成蛇軀。把他們比喻成人格化的蛇神和女神。有的漢畫石上的伏羲和女媧分別手捧着太陽和月亮,意為伏羲是太陽神,是陽精;女媧是月亮神,是陰精;取義陽光雨露滋育着萬物生長。


  如今,在陝西省臨潼驪山有一座人祖廟,廟裏面仍供奉着女媧。這裏每年要舉行兩次祭祀,一次在農曆3月3日,一次在農曆6月15日。當地的人們又把這兩次廟會稱為“單子會”.很多不育的婦女往往趁廟會之時,夾着牀單,懷裏藏着布娃娃,先到驪山的人祖廟給女媧燒香許願,然後再偷偷地夜宿附近的樹林中。附近各村的青壯年男子,在晚飯後也多上山,遇到這些不育的婦女,便可就地同居。次日清晨,這些婦女回村時,只能低頭走路,不可回顧,否則會“沖喜”.

  為什麼在中國遠古時兄妹可以通婚呢?這就要從人類最原始的婚姻狀態説起。人類最初是沒有婚姻和家庭觀念的。最初人類的兩性關係是雜亂的,隨着古人採集、狩獵經濟的發展,古人們在勞動中開始按照男女、年齡進行分工,他們的思維也發生了進步。父母開始不願與自己的子女發生兩性關係,最後人類終於排斥了雜亂的兩性關係,發展成比較固定的血緣羣團,又稱血緣家庭或血緣公社。它既是一個生產生活單位,又是一個內部通婚的集團。在這裏面開始不許祖輩與少輩之間、雙親與子女之間發生兩性關係,而卻允許兄弟姐妹之間互相通婚。這種血緣羣婚在人類發展史上經歷了以百萬年計的漫長歲月,據人類學家考證,在我國發現的雲南元謀人、陝西藍田人均屬於分類學上的直立人階段,他們大致都處於血緣公社時期。


  在我國的少數民族中,如納西族、傣族、苗族、侗族、壯族、黎族、高山族等,現在還都流傳着兄妹通婚的神話。此外,在一些少數民族地區,現在還或多或少地保留着血緣婚的殘餘。

  伏羲和女媧的年代距今有多長時間,現代的歷史學家還給不出一個準確答案。但是有一點可以認定,他們一定是生活在原始社會的血緣公社時期,而這一時期的時間跨度,要有百萬年以上。馬克思曾説:“在原始時代,姊妹曾經是妻子,而這是合乎道德的。”這樣看來,伏羲和女媧兄妹通婚也就不足為奇了。

  伏羲,亦稱犧皇、伏戲,是中國神話中人類的始祖,相傳人類即是由他與女媧相婚而產生。在傳説中,他教民結網,從事漁獵畜物,並創制八卦理論。中國古代有“三皇五帝”的傳説,伏羲和女媧都是“三皇”之一。傳説人工取火、用魚網打魚都是伏羲發明的。

  在中國的古代傳説中,女媧也是人類的始祖,是伏羲的妹妹。傳説在遠古的時候,有一天支撐着天穹的四根大柱子突然折斷了,半邊天空坍塌下來,蔚藍色的天幕上露出個黑洞洞的大窟窿;大地也忽然裂開,支離破碎了。天不能完全覆蓋住大地,地也不能完全負載萬物了。洪水在四處氾濫,大火在各處燃燒。女媧看到人們面臨着如此的滅頂之災,心裏非常難過,決心把坍塌下來的半邊天補上,把天下兒女們從水深火熱中拯救出來。


  於是她來到崑崙山上,親手熔鍊了五色石子,把蒼天修補好,天空又變得和先前一樣美好;她又砍下大烏龜的四隻腳,用來代替天柱,樹立在大地的四方,將天空支撐起來;她還把那興風作浪的黑龍殺死,使得中原的百姓得以安生;然後,她又把蘆葦燒成灰燼,堆積起來,用它阻擋住了滔滔的洪水。經過女媧一番辛苦的勞作,破損的蒼天終於補好了,四極穩住了,洪水也退下去了,惡禽猛獸被誅殺了,中原一帶災難平息了,善良的人民得到拯救,又過上了無憂無慮的生活。

  在中國古代傳説中,還流傳着伏羲女媧兄妹通婚的故事。故事中説,伏羲和女媧是兄妹關係,天降洪水,兄妹倆爬進一個大葫蘆裏,躲過了劫難,然後兄妹結婚,繁衍了人類。在唐末李元的《獨異志》中記載最詳:“昔宇宙初開之時,只有媧兄妹二人在崑崙山,咒曰:‘天若遣我兄妹二人為夫妻,而煙悉合,若不,使煙散。’於煙即合。其妹即來就兄。”


  於是她來到崑崙山上,親手熔鍊了五色石子,把蒼天修補好,天空又變得和先前一樣美好;她又砍下大烏龜的四隻腳,用來代替天柱,樹立在大地的四方,將天空支撐起來;她還把那興風作浪的黑龍殺死,使得中原的百姓得以安生;然後,她又把蘆葦燒成灰燼,堆積起來,用它阻擋住了滔滔的洪水。經過女媧一番辛苦的勞作,破損的蒼天終於補好了,四極穩住了,洪水也退下去了,惡禽猛獸被誅殺了,中原一帶災難平息了,善良的人民得到拯救,又過上了無憂無慮的生活。

  在中國古代傳説中,還流傳着伏羲女媧兄妹通婚的故事。故事中説,伏羲和女媧是兄妹關係,天降洪水,兄妹倆爬進一個大葫蘆裏,躲過了劫難,然後兄妹結婚,繁衍了人類。在唐末李元的《獨異志》中記載最詳:“昔宇宙初開之時,只有媧兄妹二人在崑崙山,咒曰:‘天若遣我兄妹二人為夫妻,而煙悉合,若不,使煙散。’於煙即合。其妹即來就兄。”


  為什麼在中國遠古時兄妹可以通婚呢?這就要從人類最原始的婚姻狀態説起。人類最初是沒有婚姻和家庭觀念的。最初人類的兩性關係是雜亂的,隨着古人採集、狩獵經濟的發展,古人們在勞動中開始按照男女、年齡進行分工,他們的思維也發生了進步。父母開始不願與自己的子女發生兩性關係,最後人類終於排斥了雜亂的兩性關係,發展成比較固定的血緣羣團,又稱血緣家庭或血緣公社。它既是一個生產生活單位,又是一個內部通婚的集團。在這裏面開始不許祖輩與少輩之間、雙親與子女之間發生兩性關係,而卻允許兄弟姐妹之間互相通婚。這種血緣羣婚在人類發展史上經歷了以百萬年計的漫長歲月,據人類學家考證,在我國發現的雲南元謀人、陝西藍田人均屬於分類學上的直立人階段,他們大致都處於血緣公社時期。

  在我國的少數民族中,如納西族、傣族、苗族、侗族、壯族、黎族、高山族等,現在還都流傳着兄妹通婚的神話。此外,在一些少數民族地區,現在還或多或少地保留着血緣婚的殘餘。


  伏羲和女媧的年代距今有多長時間,現代的歷史學家還給不出一個準確答案。但是有一點可以認定,他們一定是生活在原始社會的血緣公社時期,而這一時期的時間跨度,要有百萬年以上。馬克思曾説:“在原始時代,姊妹曾經是妻子,而這是合乎道德的。”這樣看來,伏羲和女媧兄妹通婚也就不足為奇了。

  伏羲,亦稱犧皇、伏戲,是中國神話中人類的始祖,相傳人類即是由他與女媧相婚而產生。在傳説中,他教民結網,從事漁獵畜物,並創制八卦理論。中國古代有“三皇五帝”的傳説,伏羲和女媧都是“三皇”之一。傳説人工取火、用魚網打魚都是伏羲發明的。

  在中國的古代傳説中,女媧也是人類的始祖,是伏羲的妹妹。傳説在遠古的時候,有一天支撐着天穹的四根大柱子突然折斷了,半邊天空坍塌下來,蔚藍色的天幕上露出個黑洞洞的大窟窿;大地也忽然裂開,支離破碎了。天不能完全覆蓋住大地,地也不能完全負載萬物了。洪水在四處氾濫,大火在各處燃燒。女媧看到人們面臨着如此的滅頂之災,心裏非常難過,決心把坍塌下來的半邊天補上,把天下兒女們從水深火熱中拯救出來。於是她來到崑崙山上,親手熔鍊了五色石子,把蒼天修補好,天空又變得和先前一樣美好;她又砍下大烏龜的四隻腳,用來代替天柱,樹立在大地的四方,將天空支撐起來;她還把那興風作浪的黑龍殺死,使得中原的百姓得以安生;然後,她又把蘆葦燒成灰燼,堆積起來,用它阻擋住了滔滔的洪水。經過女媧一番辛苦的勞作,破損的蒼天終於補好了,四極穩住了,洪水也退下去了,惡禽猛獸被誅殺了,中原一帶災難平息了,善良的人民得到拯救,又過上了無憂無慮的生活。


  在中國古代傳説中,還流傳着伏羲女媧兄妹通婚的故事。故事中説,伏羲和女媧是兄妹關係,天降洪水,兄妹倆爬進一個大葫蘆裏,躲過了劫難,然後兄妹結婚,繁衍了人類。在唐末李元的《獨異志》中記載最詳:“昔宇宙初開之時,只有媧兄妹二人在崑崙山,咒曰:‘天若遣我兄妹二人為夫妻,而煙悉合,若不,使煙散。’於煙即合。其妹即來就兄。”

  在河南唐河出土的漢畫石上,有一幅伏羲女媧圖,其前均有兩朵煙,象徵着夫妻可以結合。還有的漢墓畫像石上的伏羲女媧像,多做交尾狀。將伏羲畫成鱗身,將女媧畫成蛇軀。把他們比喻成人格化的蛇神和女神。有的漢畫石上的伏羲和女媧分別手捧着太陽和月亮,意為伏羲是太陽神,是陽精;女媧是月亮神,是陰精;取義陽光雨露滋育着萬物生長。

  如今,在陝西省臨潼驪山有一座人祖廟,廟裏面仍供奉着女媧。這裏每年要舉行兩次祭祀,一次在農曆3月3日,一次在農曆6月15日。當地的人們又把這兩次廟會稱為“單子會”.很多不育的婦女往往趁廟會之時,夾着牀單,懷裏藏着布娃娃,先到驪山的人祖廟給女媧燒香許願,然後再偷偷地夜宿附近的樹林中。附近各村的青壯年男子,在晚飯後也多上山,遇到這些不育的婦女,便可就地同居。次日清晨,這些婦女回村時,只能低頭走路,不可回顧,否則會“沖喜”.


  為什麼在中國遠古時兄妹可以通婚呢?這就要從人類最原始的婚姻狀態説起。人類最初是沒有婚姻和家庭觀念的。最初人類的兩性關係是雜亂的,隨着古人採集、狩獵經濟的發展,古人們在勞動中開始按照男女、年齡進行分工,他們的思維也發生了進步。父母開始不願與自己的子女發生兩性關係,最後人類終於排斥了雜亂的兩性關係,發展成比較固定的血緣羣團,又稱血緣家庭或血緣公社。它既是一個生產生活單位,又是一個內部通婚的集團。在這裏面開始不許祖輩與少輩之間、雙親與子女之間發生兩性關係,而卻允許兄弟姐妹之間互相通婚。這種血緣羣婚在人類發展史上經歷了以百萬年計的漫長歲月,據人類學家考證,在我國發現的雲南元謀人、陝西藍田人均屬於分類學上的直立人階段,他們大致都處於血緣公社時期。

  在我國的少數民族中,如納西族、傣族、苗族、侗族、壯族、黎族、高山族等,現在還都流傳着兄妹通婚的神話。此外,在一些少數民族地區,現在還或多或少地保留着血緣婚的殘餘。


  伏羲和女媧的年代距今有多長時間,現代的歷史學家還給不出一個準確答案。但是有一點可以認定,他們一定是生活在原始社會的血緣公社時期,而這一時期的時間跨度,要有百萬年以上。馬克思曾説:“在原始時代,姊妹曾經是妻子,而這是合乎道德的。”這樣看來,伏羲和女媧兄妹通婚也就不足為奇了。

  伏羲,亦稱犧皇、伏戲,是中國神話中人類的始祖,相傳人類即是由他與女媧相婚而產生。在傳説中,他教民結網,從事漁獵畜物,並創制八卦理論。中國古代有“三皇五帝”的傳説,伏羲和女媧都是“三皇”之一。傳説人工取火、用魚網打魚都是伏羲發明的。

  在中國的古代傳説中,女媧也是人類的始祖,是伏羲的妹妹。傳説在遠古的時候,有一天支撐着天穹的四根大柱子突然折斷了,半邊天空坍塌下來,蔚藍色的天幕上露出個黑洞洞的大窟窿;大地也忽然裂開,支離破碎了。天不能完全覆蓋住大地,地也不能完全負載萬物了。洪水在四處氾濫,大火在各處燃燒。女媧看到人們面臨着如此的滅頂之災,心裏非常難過,決心把坍塌下來的半邊天補上,把天下兒女們從水深火熱中拯救出來。於是她來到崑崙山上,親手熔鍊了五色石子,把蒼天修補好,天空又變得和先前一樣美好;她又砍下大烏龜的四隻腳,用來代替天柱,樹立在大地的四方,將天空支撐起來;她還把那興風作浪的黑龍殺死,使得中原的百姓得以安生;然後,她又把蘆葦燒成灰燼,堆積起來,用它阻擋住了滔滔的洪水。經過女媧一番辛苦的勞作,破損的蒼天終於補好了,四極穩住了,洪水也退下去了,惡禽猛獸被誅殺了,中原一帶災難平息了,善良的人民得到拯救,又過上了無憂無慮的生活。


  在中國古代傳説中,還流傳着伏羲女媧兄妹通婚的故事。故事中説,伏羲和女媧是兄妹關係,天降洪水,兄妹倆爬進一個大葫蘆裏,躲過了劫難,然後兄妹結婚,繁衍了人類。在唐末李元的《獨異志》中記載最詳:“昔宇宙初開之時,只有媧兄妹二人在崑崙山,咒曰:‘天若遣我兄妹二人為夫妻,而煙悉合,若不,使煙散。’於煙即合。其妹即來就兄。”

  在河南唐河出土的漢畫石上,有一幅伏羲女媧圖,其前均有兩朵煙,象徵着夫妻可以結合。還有的漢墓畫像石上的伏羲女媧像,多做交尾狀。將伏羲畫成鱗身,將女媧畫成蛇軀。把他們比喻成人格化的蛇神和女神。有的漢畫石上的伏羲和女媧分別手捧着太陽和月亮,意為伏羲是太陽神,是陽精;女媧是月亮神,是陰精;取義陽光雨露滋育着萬物生長。



  古人為何不讓過早涉男女之事?

  我國是文明、禮儀之邦,一方面認為男女婚嫁是天經地義的,“歸妹,天地之大義也,天地不交而萬物不興”(《易.歸妹》),一方面又反對男女授受不親,認為這是禮的一種表現。因此從我國傳統文化來説,婚姻的開始,才象徵着夫妻兩性性生活的起始,洞房花燭夜才是性生活的起點,一夜之間處女變成了婦女。從這個意義上説,欲不可早的內涵是不宜早婚。

  理由一:從生理發育看,女子天癸未裕,不可近男色;男子方苞未開,不可近女色。古人早就觀察到,人的生殖能力與性機能和性器官的發育要經過一個相對教長的時期,才能完全的成熟,而生殖能力的具備,並不意味着性生活的條件已經形成。

  前已述及,《素問.上古天真論》説,女子二七天癸至,月事以時下;男子二八天癸至,精氣溢瀉,陰陽和可能有子。因為在這個階段,男女天癸至,已具備了生殖能力,陰陽交合也可能有孕育。但是人的性機能與性器官並未完全的發育,是不宜結婚,而過早的結束性生活的。只有到了男女腎氣平均,真牙生而長極,標誌着男女性的發育已經成熟,這時才考慮婚嫁大事。


  所以南齊《褚氏遺書.問子篇》寫道:“合男女必當年,男雖十六而精通,必三十而聚;女雖十四而天癸至,必二十而嫁。皆欲陰陽完實……”現已證實,在這個年齡結婚是合乎生理要求的,而且從男女性機能的發展、變化而言,男子大於女子十歲左右,也是合乎男女生理實際的。可見,從生理發育看,女子天癸未裕,不可近男色;男子方苞未開,不可近女色。

  理由二:古人認為 男子三十而冠,始學禮,可以衣裘帛,舞大廈,行孝地,博學不教,內而不出……始理男事。人們都十分清楚,結婚就意味着新的家庭的誕生,意味着生兒育女,意味着要承擔起做父母的責任。這不僅僅是具備了婚嫁的生理機能所能解決的,需要知識與才能,需要社會實踐經驗,需要處理各種大事的獨立決斷能力,因此,必須具備心理與社會應激能力。


  然而這種知識與才能的積累,心理素質的提高,古人認為也要經歷幾個階段。《禮記.曲禮》説:“人生十年曰幼,學;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壯有室”。有室即妻室。因為這時“男子三十而冠,始學禮,可以衣裘帛,舞大廈,行孝地,博學不教,內而不出……始理男事”(《禮記.內則》)。對於女子來説,則應具備“通於織紉紡績之事,文章之美,不若是則上無以孝於舅姑,而下無以事夫養子”。

  這就是説,男女婚嫁時應當獲得獨立於社會的能力,能夠擔當起做父母的責任。古謂“三十而立”。在事業取得成就,在身體上有最充實的發育,才考慮婚嫁大事,於國、於家、於己都是有益的,這何樂而不為呢?所以,古人認為男子三十而有室,女子二十三而嫁,是最適宜的婚齡。

  這在今天看來,也是十分科學的。因為他不但包含了身體發育方面的內容,而且考慮到了人的社會實際能力。我國目前法定的結婚年齡下限是男子二十二歲,女子二十歲,更鼓勵與提倡晚婚、晚育。這是我國的基本國策之一。

  理由三:古人重後嗣。從生育角度,認為方包方萼,生氣未舒,甫童甫笄,天癸未裕。曾也有未實之粒可為種不?未足之蠶可為繭不?強費心力,而年衰者能待乎?其亦不知機也矣。” 但崇尚多子,又是上古的遺俗。在我國幾千年的傳統觀念中,“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儒家信條影響極為深遠,至今仍象一個幽靈在人們心中徘徊,以歷代皇帝為代表的上層統治階級,為了“重國廣後嗣”,專門娶未成年的少女為妾,希望子孫繁衍昌盛。


  但往往事與願違。道理在於“未笄之女天癸始至,已近男色,陰氣早泄,未完而傷,未實而動,是以交而不孕”(《褚氏遺書.問子篇》)。笄是婦女束髮用的簪子,女子到了十五歲方能插上簪子,以髮型作為許嫁的象徵。未笄既未成年的少女,因未發育完事,陰精早泄,所以不孕。

  關於這一點,《景嶽全書.子嗣.十機》指出:“童稚乃女子之時機也。方包方萼,生氣未舒,甫童甫笄,天癸未裕。曾也有未實之粒可為種不?未足之蠶可為繭不?強費心力,而年衰者能待乎?其亦不知機也矣。”所謂時機,就是指掌握男女雙方發育成熟的蠶能吐絲作繭。這裏沒有把握住胎孕的時機。

  少男少女,發育沒有成熟,等於花還只是花苞或花蕾時,生髮之氣沒有舒展,腎精腎氣沒有充裕。沒有見過尚未成熟的果實可作種子用,也未見過尚未成熟的蠶能吐絲作繭。這是沒有把握住胎孕的時機,所以不孕。即使偶爾受孕,“而子脆不壽”,不合優生原則。故此甫童甫笄,不能破陽太早,不能泄陰太早。


  理由四:從養生方面講: 男女“交合太早,破喪天元,乃夭天由”。男子以精為本,婦子以血為本。“男破陽太早,則傷其精氣;女破陰太早,則傷其血脈”,精傷及腎,血傷及肝,肝腎虧損,根本不固,是罹患疾病的緣由。而且這種病理性的損害,不只限於年少之時,至壯年、至老年還會表現出來。

  《萬氏家傳養生四要.寡慾》指出:“今之男子,方其少也,未及二八而御女,以通其精,則精未滿而先泄,五臟有不滿之處,他日有難形狀之疾。至於半百,其陽已痿,求女強合,則隱曲未得而精先泄矣。及其老也,其精益耗,復近女以竭之,則腎之精不足,取給於臟腑,臟腑之精不足,取給於骨髓,故臟腑之精竭,則小便淋漓,大便乾澀,髓竭則頭傾足軟,腰脊痠痛,屍居於氣。”所以“年少之時戒之在色”,是頗有見地的。

  陰陽和合,男女交媾,乃自然之道。但男子必三十而有室,女子必二十三而嫁,於養生延年,乃孕育優生都有益處。方苞方萼,生氣舒展,男陽女陰,天癸充裕,方可近男女,女思男,所以“欲不可早也。”


  古代佛教怎樣看待男女之事?

  佛教認為做愛是男方對女方的施捨,而不像道教徒念念不忘要從女性身上得到元陰的滋補。

  採陽補陰或者是採陰補陽都是以榨取對方來成就自己,哪怕理論再怎麼完美,在道德上也完全沒有説服力可言。那麼有沒有第三條路呢?

  有的,叫做“男女俱仙之道”,通俗一點就是男女雙修。這其實也是道家中的一派,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在後世影響不大,以至於很少有人知道,甚至常被認為是佛教密宗的專利。陶弘景在《養性延命錄》中就解釋道:“男女俱仙之道,深內勿動精,思臍中赤色大如雞子,乃徐徐出入,精動便退。一旦一夕可數十為之,令人益壽。男女各息意共存之,唯須猛念。”

  而《雲笈七籤》則説:“於是男女可行長生之道。其法要秘,非賢勿傳。使男女並取生氣,含養精血,此非外法專採陰益陽也。……先須忘形忘物,然後叩齒七通而咒曰……男子守腎固精……女子守心養神……若久久行之,自然成真,長生佳世,不死之道也。”


  這種觀念的起源,應該是在房中術從權貴階層向平民階層轉移的過程中出現的。

  最初的道家是通過“過度儀”傳授房中術的。由於平民不可能像權貴那樣妻妾成羣,這一儀式為了維持一男御多女的理論,只能提倡羣交,結果造成聲名狼藉,不要説佛教徒要來抨擊,便是本教中人也引以為恥。而男女雙修帶來的是雙方平等,共同受益,同登長生不老之仙境。孫思邈在《房內補益》中便對此有詳細之説明:

  凡入靜,先須忘形。忘形,然後叩齒七通而咒曰:“白元金精,五華敷生,中央黃老君,和魂攝精。皇上太真,凝液骨靈。無上太真,六氣內纏。上精玄老,還神補腦。使我會合,煉胎守寶。”祝畢,男子守腎因精煉包,從夾脊黑上泥丸,號曰:“還元”。女子守心養神,煉火不動,以兩乳包黑下腎,夾腎上行,亦到泥丸,號曰“化真”。養之丹扃,百日通靈,若久久行之,自然成真,長生住世,不死之道也。

  這是説,當男女入房後,須先忘掉自己身體性別及形體的存在,然後上下叩齒七遍,誦咒。唸完了才開始做愛,此時男子想象精氣上升泥丸(腦部),女子想象精氣由兩乳而下,經背部亦到泥丸。這樣行之既久,便能得道。


  總之呢,男女雙修雙成修煉術可以説是性愛觀念一個很大的進步。當然,任何本土文化之進步,往往是因為外來文化之逼迫。道教之所以發明“男女俱仙之道”,一大主因正是佛教於這個時期進入中國,在很短的時間風靡了整個社會。

  論起來,佛教是不太看得起女人的,釋迦牟尼就説,如果女人加入佛教中來,佛教就會因此至少倒退五百年。在佛教早期經典的教義中,這種對於女性的鄙視是非常常見的。例如:

  莫與女交通,亦莫共言語;有能遠離者,則離於八難。(《增壹阿含經·卷三十六》)

  阿難白佛言:“佛滅度後,諸女人輩,來受誨者,當如之何?”佛告阿難:“莫與相見。”阿難又白:“設相見者,當如之何?”佛言:“莫與共語。”阿難又白:“設與語者,當如之何?”佛言:“當自檢心。” (《長阿含經·卷四遊行經》)


  連和女人説話都要問問自己的心,可見在佛教裏頭,對女人並不尊重,可是正是因為這種不尊重和不在乎,反而讓佛教在性方面比道教來得通達,因為既然認定對方是低等的,那麼做愛這件事,明顯是男方對女方的施捨,而不像道教徒念念不忘要從女性身上得到元陰的滋補。

  我們看《佛説秘密相經》中有這樣一段文字--

  作是觀想時,即同一體性自身金剛杵,住於蓮華上而作敬愛事。作是敬愛時,得成無上佛菩提果,或成金剛手尊,或蓮華部大菩薩,或餘一切逾始多眾。當作和合相應法時,此菩薩悉離一切罪垢染着。如是,當知彼金剛部大菩薩入蓮華部中,要如來部而作敬愛。如是諸大菩薩等,作是法時得妙快樂無滅無盡。然於所作法中無所欲想。何以故?金剛手菩薩摩訶薩:以金剛杵破諸欲故。是故獲得一切逾始多無上秘密蓮花成就。

  “金剛杵”是什麼呢?很簡單,就是男性生殖器;“蓮華”其實就是蓮花,與“金剛杵”對應,顯然指的就是女人陰部;“敬愛事”是什麼事?是男人和女人在一起愛做的事--做愛。


  這種敬愛事佛家以為是人世間最大的偉業,釋迦牟尼是這樣説的--

  善哉,善哉!金剛手,汝今當知彼金剛杵在蓮華上者,為欲利樂廣大饒益,施作諸佛最勝事業。是故於彼清淨蓮華之中,而金剛杵住於其上,乃入彼中,發起金剛真實持誦,然後金剛及彼蓮華二事相擊,成就二種清淨乳相。一謂金剛乳相,二謂蓮華乳相。於二相中出生一大菩薩妙善之相,次復出生一大菩薩猛惡之相。菩薩所現二種相者,但為調伏利益一切眾生,由此出生一切賢聖,成就一切殊勝事業。

  佛教的主要思想是要讓人從性慾、生存欲和愚昧中解脱出來,成為不再完全順從自然的自由人。其超脱人間痛苦的方法是,通過放棄各種慾望而達到“空無”和“超然”的全福境地,使人進入極樂天堂。在這樣思想的指導下,連人的肉身都不重要,又怎麼會在乎那麼一點點精液呢?

  可是估計大家都不會忘記中國的明清小説裏頭有很多的花和尚,他們口中雖然唸的是佛經,可是在性事的禁忌方面,卻完全秉承的是道家的固精保精的概念,為什麼會這樣呢?那就得談到佛教在中國傳佈過程中的中國化了。


  古代女子出門難 春節成“男女偷情”高發期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多美的愛情意境!

  可是春節沒月亮呀,錯,古代春節週期是很長的,從除夕開始,一直到上元夜(元宵節),大夥兒仍意猶未盡呢。以至於歷代均有大儒引“桑間濮上”之典告誡子孫注意在春節期間修心養性,出去玩,可以,但不能出格。

  這方面的料不必再爆了吧,説明了什麼?説明古代春節恰恰正是男歡女愛的好時候,也正是男女偷情的高發期。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

  奴為出來難,教君恣意憐。

  小周後的一句心裏話,在古代具有普遍意義。

  大姑娘小媳婦兒一年到頭出個門確乎是比較難的。


  不錯,先秦乃至漢代,女子沒那麼多枷鎖,男女之間出個軌,似乎還受到政府支持。《詩經》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有女懷春,吉士誘之。”“靜女其殊,俟我於城隅。”“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列子·湯問》中也説:“男女雜遊,不聘不媒。”《漢書》裏還談到了燕地民俗:“燕地,賓客相過,以婦待宿;嫁取之夕,男女無別,反以為榮。”

  可見在那時候,男女戀愛乃至交歡並不是什麼羞恥丟臉之舉。但是到了中古以後,對女性的束縛開始多了起來。男人倒是無所謂,可是另一半神龍見首不見尾了,也只能徒嘆奈何。

  春節期間則不同,政府要舉辦各種活動,如燈會、各類遊園會,倒是不禁男女出遊雜處。漢唐都有“金吾不禁登城頭”的記載,“金吾”即執金吾,官名,相當於風化警察吧。唐代還特地取消宵禁三天,任百姓通宵娛樂。

  《史記》記載:“州閭之會,男女雜坐,行酒稽留,六搏投壺,相引為曹,握手無罰,目眙不禁。前有墜珥,後有遺簪,日暮酒闌,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錯,杯盤狼藉,堂上燭滅……羅襦襟解,微聞香澤。”所謂“州閭之會”,正是當地政府舉辦的大型遊園活動。

  司馬光那麼一個大儒,春節期間,他妻子楊氏還説要出去看燈會。司馬光問有何好看的,楊氏説人多呀熱鬧呀。司馬光樂了:奇怪,人有什麼好看的?難道我不是人,是鬼嗎?這一説明春節出遊,在宋代也是常態。


  女子只要走上街頭,“吉士們”自然就有了“誘之”“偷之”的機會。於是,我們看到了許許多多古代的佳話韻事。

  習俗背後總會蹦出一兩個他

  蘇味道《正月十五日夜》詩:“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遊伎皆濃李,行歌盡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其中不乏女子身影,也不乏通宵不歸者。究其原因,習俗使然也。

  古代女子春節出遊,有兩個任務,一是走百病,二是摸門釘。

  清《月日紀古》卷一:“燕城正月十六夜,婦女羣遊,其前一人持香闢人,名闢人香。凡有橋處,相率以過,名走百病。又暗摸前門釘,中者兆吉宜子。”李孚青《都門竹枝詞》:“女伴金箍燕尾肥,手提長袖走橋遲。前門釘子爭來摸,今年宜男定是誰。”

  走百病,其實就是健身運動,倒也不怎麼曖昧,後一種就難説了。摸門釘,説明女子已婚,卻沒有懷孕。就好比有女子膜拜送子觀音,這一拜,所有信息都露底了,大和尚還借這個信息使壞呢,遑論俗家男子。


  在古代,傳宗接代是女人人生的大事,也關乎在夫家的地位和未來的命運。不孕,對一個已婚女子來説,比起失節啥的要難受的得多,上到帝王后妃,下到士紳百姓,莫不如此。君不見外邦不孕女子還來中華借種呢,有了春節出遊的機會,小媳婦兒生出這個念想,似乎不過分。“羅襦襟解,微聞香澤”還是輕的,遇到可心的男子,“生得相親,死亦何恨。”

  回家,繼續青梅竹馬。

  從小到大,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放不下的他或她,那是一種青梅竹馬的記憶,一種刻骨銘心的懷念。春節到了,遠方的遊子回來了,作為老情人,你見是不見?歲末年初,在今天是老情人再聯絡、舊情復燃的高發期,在古代又何嘗不是。

  《霏雪錄》裏説:“北方士女正月十六日用舊曆紙九道為繩,亂結以首尾,聯屬者為兆,謂之結羊腸。”結羊腸,取“九曲迴腸”之寓意,暗指女子懷春:何時得似雙鴛鴦,何時得見遠方的郎。可惜的是,到了正月十六日,那個心中的他還未回來,看來是沒指望了。有這份熱切的情誼在,一旦那個人站在了面前,鬼使神差地見了一面,見面以後的事,就少兒不宜了。

  北宋周邦彥把這事兒描繪得最貼切:“一鞭清曉喜還家,宿醉困流霞。夜來小雨新霽,雙燕舞風斜。山不盡,水無涯,望中賒。送春滋味,念遠情懷,分付楊花。”回老家幽會老情人,滋味是美好的,可他終究還是要離開的,那一份離情別意,一如送春,讀來感人。


  燈會闌珊處還有一個她。

  在異鄉,為異客,逢佳節,倍思親。這時候,月白風清,華燈初上,你會想啥?辛棄疾元夕逛燈會,寫了青玉案,告訴你這個答案: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這是異鄉的豔遇,還有一個情況,那就是青樓。

  在古代,教坊妓女屬於官妓,要隨時隨地服官役,如宋代,“紹興年間,廢教坊職名,如遇大朝會、聖節,御前排當及駕前導引奏樂,並撥臨安府衙前樂人……”。但在大年這一天卻沒有官役,可以盡情的相聚青樓奏管絃以娛樂。而異鄉的遊子在春節亦能盡情的參與其中,共度一個新春佳節。

  私妓相對自由一些,如果你囊中不是羞澀,那就租一個私妓當女友一起過新年吧。

  總之,春節是古代男女偷情高發期,這一點毋庸置疑。


  金庸筆下的十大背叛男女 你絕對意想不到

  對於感情中的男女來説,最痛苦的事情莫過於遭遇背叛。從古至今,似乎第三者插足的現象屢見不鮮,金庸也在他的武俠小説中為這些悲情男女譜寫了各種篇章。今天,小編從戀愛心理學角度為你講述愛情故事,一起看看感情的背叛都是源於何處吧!

  愛情故事

  1、嶽靈珊:最苦澀的背叛

  不管你願不願承認,嶽靈珊當初是愛過令狐沖的。茶館裏的情急相詢和關心,思過崖上微微腫起的雙目,螢火蟲晶瑩的波光和衝靈劍法的温馨纏綿,你真可以當他不是愛情嗎?如果真不是,那又如何解釋令狐沖説“倘若你真掉下去,我是非陪着你跳下不可。”時,小師妹“雙目中流露出喜悦無限的光芒”?那個時候,令狐沖説如果小師妹死了,他也絕計不能獨活,這麼明顯的表白,嶽靈珊怎麼會不明白。如果不愛令狐沖,又怎麼會四手相握,“心中柔情無限”?

  年輕時不懂愛情,但那個時候的嶽靈珊,已經十七八歲了。

  所以,嶽靈珊愛過令狐沖的。只是年輕的愛情容易失落,小師妹遇上了處心積慮而英俊可憐的林平之。年輕的愛情容不下錯,令狐沖卻在一個錯誤的時間去了一個錯誤的地方,還做了許多錯誤的事。


  2、陽夫人:影響最大的背叛

  陽夫人其實是個可憐的人。她愛自己的師兄,卻被貪慕權勢的父親嫁給了明教三十三代教主陽頂天。陽頂天應該是愛她的,但那又如何,她仍然不開心。師兄找來了,是愛她的也是她愛的師兄。於是選擇了背叛丈夫,在明教聖地光明頂秘道中與成昆私通款曲。

  她一定想不到自己的這一選擇,會帶來那麼大的影響。她是個善良而懦弱的人,雖然背叛丈夫,卻又不徹底。時時會為此感到慚愧。後來小昭説:“她不該嫁給陽教主,既然嫁了,就不該再和別人私通。”她自己肯定也是這麼想的。所以,最後選擇了自殺。她的自殺是良心上的譴責,雖然她完全可以不這樣做。但在內心的深處,她一定認為自己做錯了,對不起自己的丈夫。

  是不是真的錯了?我不知道。我只知道的是,成昆卻因此變得瘋狂,殺死謝遜一家逼瘋自己的徒兒,挑撥六大門派與明教的爭鬥,投靠朝庭在江湖上掀起血雨腥風……偌天一個倚天江湖,被他攪得天翻地覆。成昆是個可憐人,僅僅是因為愛情而變為大反派,他是金庸書中的第一人,也是偌天江湖中的第一人。

  只是,陽夫人不知道了。如果她知道,當初還會選擇嫁給陽頂天嗎?又或者,還會選擇背叛丈夫嗎?


  3、南蘭:最寂寞的背叛

  南蘭是官宦人家的小姐,看她的出場, 那麼江南的女子,對愛情,應該是有許多幻想的。但現實卻那麼殘忍,在她年輕最豔麗的時候,驟遭大難,傍惶無依。是大俠苗人鳳救了她,為了報恩,她嫁給了他。

  他當然不會是她夢中的王子。她的愛情劇,男主角應該是輕佻的,温馨的,有點點壞,點點温柔和浪漫。而苗人鳳是一個沉默粗糙的中年男子,沉實穩重,不解風情,她也許會尊敬,但絕對愛不起來。所以,南蘭的第一次背叛,是背叛了自己。

  後來,她遇到了田歸農,這是個和她的丈夫完全不一樣的男子,風流瀟灑,善解人意,卓爾不羣。於是,她和他私奔了,滿心歡喜。甚至忘了自己的女兒。

  可是,他另有所圖,也許愛過她,也許沒愛過,在他的心裏,名利權勢和寶藏,哪一樣都比她重要得多。得到了她,就不再理會她的小性子,不再温柔,不再壞壞地給她愛情。後悔,後悔又如何?已經找不到來時路了。

  很多年後面對胡斐她再一次背叛了自己的情夫。也許那時候她會突然想起很多年前那個江南的官宦小姐,她愛上了自己的愛情,卻因為背叛寂寞了一生。


  4、陳家洛:最可恥的背叛

  香香死了,強撐着與無塵比完了劍的陳家洛口吐鮮血,面如死灰。他的心裏,終究是愛着香香的。怎麼可以不愛?是那樣純到極處,美到極處,潔到極處的香香,是那樣痴情到讓人嘆惜的香香!

  可是,早知今日,何必當初。既然愛她,又怎麼可以讓這樣一個美麗天真純潔無瑕的少女來承擔所謂的家國江山,何況,漢家的天下,與她何干?

  最最不應該的是,陳家洛啊,你怎麼可以利用和背叛香香的愛情?看他冠冕堂皇説明香香公主為愛犧牲自己陪伴乾隆處,令人齒冷到極點。那一刻,香香公主“慢慢走到遠處一塊大石上,向西伏下,虔誠禱告,祈求真神阿拉指點她應當怎樣做,淡淡的日光照射在她白衣之上,一個美麗無倫的背影中流露着無限的悽苦,無限的温柔。她慢慢轉過身來,説道:‘你要我做甚麼,我總是依你。’” 於是陳家洛親手把香香公主送入了火坑,因此害死了她。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406 字。

轉載請註明: 古人為何可以兄妹通婚?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