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趕屍之謎 趕屍的兩種解釋

    湘西趕屍之謎,趕屍的兩種解釋。  

    趕屍是湘西地區苗族的民俗,屬於巫文化,亦説與祝由科有關。清朝就廣為流傳湘西“趕屍人”的傳聞,即趕屍人利用“秘術”,將客死異鄉的人的屍體帶回家鄉,讓他們入土為安。儘管“湘西趕屍”從未得到科學驗證,也並未被親眼證實,但是卻成為很多驚悚電影的原型,從此廣為人知。

湘西趕屍之謎 趕屍的兩種解釋

  在中國,早至舊石器時代晚期(距今約1萬多年),人們就已經萌生了“入土為安”的觀念。直至今日,土葬依然是我國最常見的喪葬方式。然而,對於客死他鄉的遊子,“落葉歸根”可能只是種奢望了。不過,在湖南,傳説有一種特殊的方法能實現這種奢望——這就是“趕屍”,一種傳説中可以驅動屍體行走的法術。如果在搜索引擎裏,輸入“趕屍”兩個字的話,絕大部分的搜索結果都會指向一個具體的地名:湘西。

  湘西趕屍的傳説,與苗族是分不開的。相傳數千年前,苗族的祖先蚩尤率軍在黃河邊與敵軍作戰。戰事結束後,部隊需要撤往後方,在抬走所有傷員後,戰場上留下了不少戰死的士兵屍體。蚩尤不忍將同胞屍首拋之荒野,但要將全部屍首抬走則人手不夠,因此央求隨軍的軍師讓戰死者回歸故里。軍師心生一計,讓蚩尤手持符節在前引路,自己施法讓戰場的屍體全都站起來,跟在蚩尤高擎的符節後面,規規矩矩回到了家鄉。這就是趕屍的最早傳説。

  趕屍傳説原本只流傳在湘黔一帶,後來漸漸為外人所知。近年來,隨着盜墓類小説的流行,趕屍也成為一個經常被提及的話題,趕屍的一些禁忌和規矩廣泛傳播開來,例如“三趕三不趕”的説法(被砍頭的、受絞刑的、站籠站死的可以趕,病死的、投河吊頸自願而亡的、雷打火燒肢體不全的不能趕),“趕屍旅店”的傳説(只接待趕屍人和屍體,大門晝夜不關)等也逐漸為人所知。趕屍人手搖鈴鐺,領着一串屍體前行,提醒夜行人避開,通知有狗的人家把狗關起來,一路手撒紙錢款款而來的形象,不知出現在多少人的噩夢中。

  那麼,湘西趕屍的真相到底是什麼?在博聞網的這篇文章裏,我們將會了解到對趕屍的常見幾種解釋,以及瞭解為什麼趕屍這種習俗只出現在湘西。

  關於趕屍的解釋很多,大致來説,有如下幾種:

  咒符説

  這種傾向於神秘主義的説法認為,趕屍這種法術屬茅山術祝由科,在某些書籍和傳説中甚至列出了詳細的做法。例如有些資料中提到,法師要用辰砂(硃砂的一種,其中以湘西辰州即現在的沅陵出產的質量最好,所以叫辰砂)放在死者的腦門、背心、心窩、手心、腳心七處以鎮七魄,填入耳鼻口以封三魂,再用神符壓住並用五色布條綁緊,並且用神符護住屍體頸部,配上咒語,屍體就會站起來隨法師離開,一路穿州過省夜行曉宿,直奔家鄉而去。

湘西趕屍之謎 趕屍的兩種解釋

  據説解放前辰州還有賣符咒的店,這種符咒也被統稱為辰州符。當然,現在再也找不到了。

  抬屍説

  在台灣《怪力亂神》電子報上,提供了一種比較符合電影表現的解釋。

湘西趕屍之謎 趕屍的兩種解釋

  這種解釋是説,運屍人將屍體垂直地固定於兩根竹竿上,像抬轎般運送屍體。具體的做法是將竹子在屍體腋下穿過,並將手臂緊緊捆綁在竹竿上。屍體穿着寬袍大袖的壽衣,遮擋住了竹竿,在夜裏遠遠看來,就像是一隊殭屍雙手伸直在前行。加之竹子是有韌性的材料,在承載重物時會因竹竿彎曲受力而上下晃動,連帶着,直立的屍體就像是在跳躍一般。

湘西趕屍之謎 趕屍的兩種解釋

  的確,這種造型和我們在殭屍電影中看到的殭屍十分相似。然而,在中央電視台《走遍中國》電視節目中,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政協委員伍賢佑先生聲稱,他在1963年見過趕屍,屍體並不是伸直手臂蹦跳着前進的,而是垂下手臂,行走時如活人一般。並且,趕屍的法師也並不總是兩個人,很多時候,是隻有一個人在前面領路,同時負責沿路撒下紙錢。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53 字。

轉載請註明: 湘西趕屍之謎 趕屍的兩種解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