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木塔修繕方案“難產”,不能僅僅寄望於“縣級保護”

建於遼代的應縣木塔,與法國埃菲爾鐵塔、意大利比薩斜塔並稱“世界三大奇塔”。這座歷經千年風雨的高層木塔,全國孤例。然而,近千年來,歷經風雨、地震、戰爭、不當維修,這座世界現存最高大的木結構樓閣式佛塔,“扭曲變形”已至少70年。20世紀90年代初,木塔修繕就正式立項,修繕方案卻“難產”近30年。

千年木塔修繕方案“難產”,不能僅僅寄望於“縣級保護”

從外觀看,應縣木塔二層西面屋檐明顯下沉,柱子向內傾斜。圖據新華每日電訊

這幾年,應縣木塔的名氣越來越大,很多普通遊客前往應縣木塔遊覽,並不一定抱着“研究”的心態,大家都知道這座沒有用過一個鐵釘的古代高層木塔一直“病”着,説不定哪天就沒了。“病”了70多年,一直得不到妥善“醫治”,問題到底出在哪裏?10月19日,新華社《千年國寶應縣木塔扭曲變形傾斜,修繕方案卻“難產”近30年》的調查報道給出了答案。

應縣木塔屬於稀世珍寶,是世界級的建築瑰寶。按説,她的“保護層級”應該很高,但從記者調查中得知,應縣木塔的“直接監護人”只是縣文旅局下設的“應縣木塔保護研究所”,這只是一個股級單位,對木塔的保護僅限於“防火防盜防破壞”。而應縣本身是農業縣,地方財力有限,文物保護方面的經濟投入自然受到影響。

事實上,應縣木塔目前面臨的修繕困境,並不單單是應縣文保的困境,這種困境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對於重量級的文保工程,我們不能單單指望一個經濟不發達的縣城來承擔。應縣木塔的保護本身就很專業,基礎性研究一來需要財力支持,二來需要更專業的人士,無論是從財力還是人力方面看,“縣級保護”不足以提供各種力量的支持。

從記者調查中看到,近年來,木塔保護修繕研究雖然盼來一家“國字頭”機構,然而專職負責木塔研究的也不過兩三人。表面上看,我們對應縣木塔的保護修繕很重視,從1999年應縣木塔修繕保護工程管理委員會成立至2004年,相關文物部門先後邀請50餘位專家現場考察木塔,並委託23家高等院校、科研部門、勘察設計單位,完成了40多項前期勘察項目,在此基礎上,他們產生了“落架大修”“現狀加固”“抬升修繕”“鋼支架支撐”等方案。然而,對於不同方案的利弊,各路專家爭論不休。也就是説,這些保護工作大多停留在口頭爭論上,一些具有試驗性和實質性的推動,卻進展不足。

千年國寶應縣木塔扭曲變形傾斜,修繕方案卻“難產”近30年。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局面?説得直白一些,還是沒有真正地重視起來。既然應縣木塔是國寶,是世界級的建築瑰寶,那麼她的保護層級就不能侷限在一個文保單位、一個縣、一個地區,而應啓動更高層級的保護。文保專家也都建議“當有相關領域最頂尖的學者、工程師,圍繞木塔長期研究攻關,把關鍵問題搞得清清楚楚時,才會有修繕方案出來”,如果主導木塔保護修繕工作的“掛帥”部門還是停留在縣級層面,又怎麼可能有能力去調動各種資源呢?

這座千年奇塔,我們習慣於稱她為“應縣木塔”,但她並不屬於應縣,她屬於中國,甚至屬於世界。如今,她“久病無醫”的困境,顯然與她的身份是不匹配的。我們對木塔的價值讚譽不能僅僅停留在口頭上字面上,更應該付諸行動中。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陳方

編輯 汪垠濤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千年木塔修繕方案“難產”,不能僅僅寄望於“縣級保護”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95 字。

轉載請註明: 千年木塔修繕方案“難產”,不能僅僅寄望於“縣級保護”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