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悠遠的歷史長河中,三綱五常綿延幾千年被一代又一代的傳承,至今仍然對中國社會有所影響。人與人之間的稱呼則是體現三綱五常、尊卑長幼的一種方式。
無論是君臣之間、親人之間、師徒之間、朋友之間皆有明確的稱呼體系與方式,皆不可亂了分寸,目的便是體現人物與人物之間的差別。西遊記中亦是如此。
唐僧師徒等人一路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由起初的互不相識到最後的相知,幾人早已形成了一個完善的小集體。
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豬八戒經常喊孫悟空為"猴哥"。
這於情於理都是符合常理的,畢竟孫悟空為大師兄,豬八戒這樣稱呼孫悟空既體現出尊重,又顯得親切,但是反觀沙僧,卻從來不敢稱呼孫悟空為猴哥,同為師兄弟,豬八戒與沙僧為何會如此不同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探究一下吧!
説到底,這豬八戒時常稱呼孫悟空為"猴哥"雖然算不上失禮之事,但實則是走在了失禮的邊緣!試成想如果孫悟空是一個極其講究禮儀之術的人物,那麼必然會認為豬八戒稱呼自己為"猴哥"是不尊重的舉動,必然會耿耿於懷。
但好在孫悟空並不是這樣一個人,想當初在孫悟空大鬧天宮之時,竟然當着玉皇大帝的面直呼"玉帝小兒",並直言要取代玉皇大帝,足以可見孫悟空是一個不拘小節之人,也壓根不懂什麼禮數,所以豬八戒即使不稱呼孫悟空為大師兄,孫悟空也不會在乎,這也讓豬八戒嚐到了甜頭,這也是造成這般局面的根本原因。
其次豬八戒本身也是這樣的一個人。
西遊記本身就是一部講述修心的故事,而唐僧師徒等人西天取經亦是修煉心性的過程,所以師徒幾人在心性上均是有所缺陷的。
豬八戒也不例外,我認為豬八戒的心性缺陷大致有兩點,一是不拘禮節,二是貪圖享受。
而這兩點缺陷也正是豬八戒一直稱呼孫悟空"猴哥"的根本原因。
一不拘禮節。豬八戒在被貶凡間之前身為天庭中的天蓬元帥,原文有證,第八十五回中,豬八戒這樣介紹自己"巨口獠牙神力大,玉皇升我天蓬帥"。
可以看出豬八戒是一個將帥之人,在中國古代,素有文武臣子之分,這武臣在軍中獨領大軍,一身武功本領,與之相接觸的人也多是粗人,用"孔子曰"之類的經綸之言是不能服眾的。
相反作為將領,更應該用到的是自己的個人魅力、實力,豪情萬丈也是必備的個人魅力之一,所以在軍中相處的時候多是以兄弟相稱,所以這也讓豬八戒養成了不拘小節、不注重禮數的缺點,所以才稱呼孫悟空"猴哥"。
就連在五莊觀時,福祿壽三星下凡,豬八戒見到之後還不忘戲弄三位神仙一番!
二貪圖享樂。在原著第八十五回中,豬八戒在描述自己時還説道:掌管天河八萬兵,天宮快樂多自在。
從這句話中,我們便可以看出豬八戒在天庭中的生活可謂快活無限!豬八戒也是因為醉酒才心生色念,妄圖調戲嫦娥,在後續的故事發展中,豬八戒也在取經路途中因為貪圖享受闖下不少禍端。
比如被白骨精戲弄、亦或是在外出化緣的時候因為疲勞而獨自偷懶致使唐僧被捉,這樣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 都能體現出豬八戒貪圖享樂的缺點,而貪圖享樂的本質便是不懂的自我節制,這也是豬八戒能不顧禮節,稱呼孫悟空為"猴哥"的另一原因。
明白了豬八戒行為背後的原因之後,我們再來看一下沙僧為何從來不敢稱呼孫悟空為"猴哥"的原因。
我認為這與沙僧曾經的官職有關,在原文第二十二回中,沙僧這樣描述自己:玉皇大帝便加升,親口封為捲簾將。南天門裏我為尊,靈霄殿前吾稱上。腰間懸掛虎頭牌,手中執定降妖杖。頭頂金盔晃日光,身披鎧甲明霞亮。往來護駕我當先,出入隨朝予在上。
從這一段中可以看出,沙僧這捲簾大將的官職實際上就是玉帝的貼身保鏢!算得上是距離玉帝最近的人物之一!
俗話説得好:伴君如伴虎。沙僧能夠做為玉帝的身邊人,必然一言一行都是十分嚴謹且符合禮數的,因為稍有不慎便會給自己帶來禍端,沙僧自然能夠明白這個道理。
同時結合沙僧在後續取經中的表現,便可以更加確信,因為在整個取經路程中,説話最少,做事最不偏不倚的便是沙僧了!因為沙僧知道言多必失!
況且孫悟空為大師兄,沙僧為三師弟,沙僧按照之前的職業習慣,必然會謹言慎行,注重禮數,所以才會稱呼孫悟空為大師兄,並不會稱呼"猴哥"。
除去沙僧本有的職業習慣,沙僧曾經犯下的罪行也在時刻提醒他不可失了禮數。
那就是沙僧曾因為在蟠桃宴上打碎琉璃盞而被玉帝貶下凡間,貶下凡間還不止,每七日還要接受飛劍穿刺胸膛之苦,並且終日生活在暗無天日的流沙河底,三餐都無法保證,只能靠吃人來度日。這樣的境遇與之前在天庭中的待遇實在差別過大。這必然會讓沙僧懷念曾經的生活。
所以觀世音菩薩在第八回中對沙僧説道:跟那取經人做個徒弟,上西天拜佛求經?我教飛劍不來穿你。那時節功成免罪,復你本職,心下如何?沙僧甚是喜悦,並一口答應了下來,這足以證明沙僧十分厭惡現在的生活!
所以沙僧自然在取經中也會兢兢業業,處處謹慎,哪怕是一個稱呼,沙僧也害怕,不敢做出逾矩的事情!
這樣看來沙僧與豬八戒的行為有所不同,是因為個人的經歷與性格所致。但就二人的行為來説,我更加推崇沙僧的所作所為,處處謹慎沒什麼不好,因為這樣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證自己不出錯!才能時久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