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的開示猶如甘醇的露水
很久以前,有一位已得大覺悟的佛,法名為‘一切度王’,降到人世講説法要。這時羣眾中有兩位比丘,一位名叫‘精進辨’,一位名叫‘德樂止’,他們一起到一切度王的座前聽聞法旨要義。精進辨就是後來的佛陀,德樂止則是彌勒菩薩。
那時,精進辨聽聞佛法非常專心,一下子就聽懂了,很快就得道,獲得了六大神通;但是德樂止卻在睡覺,根本不專心聽法,所以沒有得道。
精進辨對德樂止説:‘勤奮修習才能獲得道業進步,不可貪圖睡眠。’
德樂止聽了這句良善的諫言,馬上振奮精神,但過不了多久又沉沉入睡。每次他都想:‘不行!我一定要振作!’但總是忍不住又睡著。
這天,德樂止來到泉水旁邊,在水邊靜坐,想要入禪定,沒多久又昏昏欲睡。精進辨看到了,使用新得到的神通力,變成一隻蜜蜂,飛撲到德樂止的眼皮上,做出要刺下去的樣子。德樂止被嚇醒,馬上重新坐正,但沒過多久又睡著了。蜜蜂看到德樂止又睡著了,便從他的袖口飛進去,從腋下鑽到胸腹,小力刺了他一下。
‘啊!好痛!’德樂止感覺到痛楚,一下子驚醒過來,精神陡然振作。
那隻蜜蜂從袖口飛出,停在附近一朵鮮花上,德樂止端正挺直的坐著,一直盯著蜜蜂,怕它再飛來,於是提起精神,不再想睡了。
蜜蜂為了幫助德樂止快點悟道,想給他一點啓示。它假裝在花朵上睡著,睡得正熟時,腳跟站不穩,一陣風將花吹動,蜜蜂便掉入污泥中,然後蜜蜂急忙飛到水面,將身體洗乾淨再重新飛回來,安靜的停止在花朵上,迎著清風唱出美妙的歌聲:
‘佛陀的道理就像甘醇的露水,一聽聞就沒有滿足的時候。不應鬆懈怠惰,昏沉的失去體會妙義的感覺,譬如掉落到污泥中,被愛恨和慾望所捆綁。應當精勤修業,不要自恃佛陀常常會在。’
德樂止聽到了,心中智慧大放光明,才知道蜜蜂是菩薩的化身,馬上證得無生無滅的菩薩境界。
只知道緣來之福,而不懂得緣去之福
從前有兩個和尚:悟空和悟了,一開始他們每天都出去化緣,後來就只有悟空天天出去化緣了。
原來,悟了發現龍山下的緣十分好化,隨便到山下走走,就能化到很多,悟了就把化來的錢買很多米、面等生活必需品存放着,其餘的時候就在寺廟裏睡懶覺。悟空就勸悟了,讓他不要虛度時光,要出去化緣。
悟了聽了很煩,説:“出家人豈可太貪?有吃的就行。你看我有這麼多的糧食,足可以讓我吃上半月,何必出去奔波勞累?”
悟空唸了聲阿彌陀佛,説:“師弟,你化了這麼多年緣,還沒有參悟到化緣的妙處和真諦啊?”
悟了聽了,就諷刺悟空,説:“師兄,你倒是日出而出,日落而歸,可你空手而去,空手而回,你化的緣呢?”
悟空説:“我化的緣在心裏。緣自心來,緣也要由心去。”
悟了聽得一頭霧水,説:“不明白不明白。”
後來,悟了化的錢物越來越少了。這讓悟了很苦惱,原來化一次緣可以吃上半月,現在只可吃上幾天。但悟空依舊天天日出而出,日落而歸,空手而去,空手而回,但悟空天天都面帶微笑。悟了想挖苦師兄,説:“師兄,你今天收穫如何?”
悟空説:“收穫多多。”
悟了説:“收穫在哪裏?”
悟空説:“在人間裏,在人心裏。”
悟了感覺自己一時很難參悟師兄的話,決定明天一起跟悟空去化緣。悟了説:“師兄,我悟性太差,我想明天跟你去化一次緣。”
悟空點頭同意。
次日,悟了要跟悟空去化緣了,悟了又拿了那個他出去化緣用的布袋。悟空説:“師弟,放下布袋吧。”悟了説:“為何?”悟空説:“你這布袋裏裝滿私慾貪婪,拿出去,是化不來最好的緣的。”
悟了説:“那我們把化來的東西裝哪兒?”
悟空説:“人心裏。人心無所不容。”
就這樣,悟空和悟了就上路了。悟了跟悟空每到一處,就會有很多人認出悟空。悟空還沒來得及説話,他們就主動拿出東西給悟空。有的還説,幸虧悟空大師上次施捨,才使我們渡過難關。悟空大師的大恩大德,我們沒齒難忘啊!
悟了在心裏想:“不讓我拿布袋,看你一會把東西往哪裏擱。”他們繼續往前走,他們化的緣也越來越多。悟了看到今天收穫不少,滿懷欣喜。恰在這時候,從遠處走來一個農夫,懷裏還抱着一個孩子,邊走邊哭。
原來農夫的孩子得了重病,他拿不出錢來給孩子看病。悟空就走過去,把化來的財物全部給了農夫。他們繼續前行,除了温飽外,他們一路化了就舍,舍了再化。悟空問悟了:“師弟,跟我出來你化到了什麼?”悟了苦笑。
悟空説:“師弟,你只知道緣來之福,而不懂得緣去之福。看天地間,自然萬物為何如此美麗,天地萬物都在循環啊。師弟,風水、日夜、四季,哪一樣不是在循環?光知道緣來之福的人,那只是片刻的歡愉,時間久了,就是一池死水。
我們之間的區別就是,你把化來之物放在了充滿私慾貪婪的布袋裏,我則把化來之物放在人心裏循環,讓善良和愛在人間、在人們的心裏循環。”
悟了聽到這裏,低下了頭。悟空唸了聲,阿彌陀佛。
迦旃延議論第一觀點鮮明
迦旃延在佛弟子中稱為議論第一,他思維靈敏,回答問題針鋒相對,觀點鮮明。如一婆羅門修道者問:“婆羅門與婆羅門相爭,剎帝利與剎帝利相爭,是為了什麼?”迦旃延答:“為了貪慾。”
“比丘與比丘相爭,又是為了什麼?”迦旃延答:“是我見和法執。”
“什麼人能離開貪慾、我見和法執?”迦旃延答:“那就是我的老師釋迦牟尼佛。”
婆羅門修道者聽了迦旃延的話,很快地皈依佛陀。
迦旃延好友魯醯遮是一個娶妻生子的婆羅門。一次見面,迦旃延對他説:“我們出家修道,是為了脱生死,千萬不可把信仰和修道當成職業。現在婆羅門修道者,專為別人祭奠作法,似乎當做生意來經營。那些出家的婆羅門,有幾個是為了修道?都是為了名聞利養,還虛偽地裝出很虔誠的樣子,掛著宗教的招牌,遂其私慾,這是莫大的悲哀!”魯醯遮聽了迦旃延的話,熟悉錯誤,改邪歸正。
另有一次他看到一婦人坐在河邊哭泣,想投河自盡。迦旃延問她:“為何要自盡?”婦人説:“我是富人家裏的奴隸。成年累月的勞動,非但衣食不周,沒有自由,還要經常被主人無故打罵,想想活著真沒有意思。”迦旃延説:“貧窮是可以出賣的,你把貧窮賣給我好嗎?”婦人聽後十分驚異地説:“貧窮能夠出賣,你要買貧窮,真新鮮。但不知怎麼賣法?”迦旃延説:“富人前世佈施修福,才能享今生的富貴;貧窮者所以貧窮,是前生沒有佈施修福。你現在對我行佈施修福,不是等於將貧窮賣給我嗎?”婦女聽後,知道發財致富之道,“但我現在一貧如洗,怎樣行佈施?”迦旃延將缽交給婦女説:“你盛一缽水給我不就是行大布施了嗎?”婦女盛一缽給迦旃延,以此功德.得升忉利天享福。
還有文茶王王妃死了,文茶王萬分悲痛,整天不吃不喝,流淚啜泣。他將王妃的屍體浸在麻油裏,不便腐壞,整天對死屍説:“親愛的,你為什麼不看我一眼?為什麼不説話?”下令全國,誰能使王妃復活就拜他為師。時迦旃延住在婆羅梨園,被王請來,先折斷一根樹枝,對王説:“這根樹枝離開樹體,能永保青枝綠葉嗎?同樣,王妃業報已盡,壽命終了,能復活嗎?”迦旃延的話使文茶王懂得死後不能復活的無常真理;並進一步開導説:“大王應把愛王妃的憶念,擴展開來,愛全國人民.以慈悲代替私愛,以平等代替壓迫,才能國家興盛,人民幸福。”文茶王聽了迦旃延的教導,化悲傷為力量,整頓國政、愛民如妃,深得人們的擁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