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B48週年台慶無人關注太冷清

  TVB48週年台慶無人關注太冷清

  中年危機?TVB48歲台慶為什麼不熱鬧

  11月19日晚,TVB48週年台慶在香港將軍澳電視城舉行,逾二百位藝人盛裝出席,年逾八十歲的羅蘭帶領一眾花旦演出《大姐花旦歌舞團》打響頭炮,晚會可算玩得盡興。只是3天之後,就是陰曆小雪。

  

  ​熱鬧的慶典,恐怕難掩這家曾經的電視王者內心的寒意,在2014年盈利出現下降之後,今年的財報會回暖嗎?

  比盈利下降更令人擔憂的,是盈利下降的原因:王牌劇集吸引力下降,廣告商難滿意。從2014年至今,TVB再無一部劇集收視率超過30點。今日的TVB令人想起其劇集中的絕代佳人,雖然風韻猶存,終究美人遲暮。

  當一個企業失去生產爆款的能力,那就是衰退的開始。現在的問題是,曾經的華語電視爆款擔當為什麼不再有能力生產爆款?能否解決這個問題,也將決定這個曾經的王者未來的命運。

  TVB台慶依舊熱鬧,卻越來越像一台企業年會

  無線的晚會依然好看。黃秋生、黎耀祥、陳豪等演出的《我係要鬥戲》盡興發揮,馬國明的道具褲衩掉落更是笑翻全場。汪明荃、鄭裕玲、李思捷、胡楓等演出的《4個小生去法庭》重演掌摑事件,果然是什麼玩笑都敢開。歌舞方面,秋哥帶領48位男女藝人勁歌熱舞,更有6名花旦小生高唱懷舊金曲。

  

  ​​看到這些歌曲和搞笑,你肯定會回憶起過去TVB台慶上的場景,只是比起當年引發的關注,2015年的這場台慶,在內地門户網站關注熱度不高,微博討論也算不上熱門——台上的熱鬧與台下的疲態,已是不容迴避的事實。

  台慶關注度下降背後,折射的恰是今日TVB的現實處境,整個2015年,TVB也未能打造出一部令人印象深刻的劇集,比劇集更吸引媒體目光的是關於人才流失的最新報道。

  從晚會陣容看,TVB上下精鋭盡出,但已經不再有當年出動半個香港娛樂圈的感覺。辦了48年的台慶,TVB才讓我們想起:這原本就只是一台企業年會而已。

  台慶劇收視不振背後,是TVB整體收視下滑

  台慶之前,關於TVB熱搜度和討論度最高的是這則新聞:TVB五毛特效。有網友在微博曬出了一段劇集中的特效場景gif,岑麗香從水中出來的特效引發網民狂噴“五毛不能更多”。更令人尷尬的是,特效來自TVB台慶劇——《無雙譜》。​

  台慶劇是無線的面子。無論全年劇集怎樣疲軟,台慶劇總能撐撐場面,過去幾年的視帝也多來自台慶劇。或許是為了挽回收視不振的局面,今年TVB一反常態推出4部台慶劇:《張保仔》、《無雙譜》、《東坡家事》和《梟雄》。各劇演員包括黃秋生、黎耀祥、田蕊妮、黃宗澤、歐陽震華、萬綺雯等,可以説是台前幕後精英盡出,力求臨門一腳踢出好彩頭。​

  

  可是劇情並沒有像TVB期待的那樣發展:收視數據顯示,4部劇集收視率分別為24.4、24、25(前兩週)、24.2(前兩週)。即使是請來黃秋生和湯鎮業,被寄予眾望的《梟雄》收視率也只能用平平來形容。[NextPage

  台慶劇疲軟,只是全年收視率的折射而已。今年至今最高收視劇集《鬼同你OT》平均收視26.6。這是個什麼概念?回到2011年,《鬼同你OT》平均收視僅能排在全年劇集的第19位,那一年的冠軍《法證先鋒3》有33點收視,主演是今年遭遇降薪風波的歐陽震華。近日推出大電影的《十月初五的月光》當年平均36點,最高46點。​

  

  可以預見的是,持續啞火的無線收視率,還將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長久以來,TVB劇在內地構成了隱秘流行,視頻網站的播出總量一度位居非國產劇第一位,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即便一二線城市的人已經對港劇“審美疲勞”,但是對於中國廣大的三四線、四五線城市,港劇依然有着巨大的受眾,對於師奶來説,港劇的文化親切感更不是其它劇集可以取代的。

  

  ​可是如果連台慶劇都在製造着網民口中的五毛特效,老港劇的歷史口碑遲早會被消耗殆盡,而那一天,將是TVB劇真正的冬天。

  TVB有多久沒生產過超級爆品了?

  曾經的TVB,是不折不扣的華語劇集爆款擔當。《上海灘》、《義不容情》、《大時代》、《十月初五的月光》、《尋秦記》,已經很難統計,TVB當年打造過多少部《來自星星的你》。

  可是自2004年至今,TVB打造的爆款可能只有以下幾部——《金枝欲孽》、《巾幗梟雄》、《潛行狙擊》、《使徒行者》。這也對應着近年來TVB僅剩的強項:宮鬥劇、梟雄劇和警匪劇。

  上述劇集本來可以成為TVB難得的超級IP,它們經過了市場檢驗,積累了相當高的人氣,可以保證良好的觀眾基數。可是即使這些有限的IP,也沒有被TVB充分利用。

  《金枝欲孽2》作為實驗劇推出草草收場,成為當年收視率的後10名,拍攝結束後,金牌監製戚其義和編劇周旭明先後出走,成為TVB人才流失的經典例證。

  

  ​《巾幗梟雄》續集收視率尚可,可是第三集本來準備作為去年台慶劇推出,卻又因為鄧萃雯出走、編劇風波和胡杏兒合約生變,遲遲未見推出,一個IP就這麼胎死腹中。

  《潛行狙擊》是唯一一個能持續發光發熱的正面案例,在圍繞《學警出擊》一個經典角色“Laughing哥”開發出一部新劇集之後,還先後拍攝前傳和續集電影,如今的《使徒行者》顯然是依樣畫葫蘆,預備在明年推出大電影和續篇,可是這樣的加速挖掘,也難免迅速將一個IP潛力耗盡。

  同爆款劇集一併消失的,還有TVB製造爆款明星的能力。曾經的TVB是香港電影明星生產基地,可是從新世紀以來,TVB就再也沒有打造出真正意義上的超級巨星。即使是現有的花旦小生,也在不斷離巢,僅過去一年,就有吳卓羲、胡杏兒、陳法利等一眾當家花旦小生離去。​

  2015年,蔡思貝等新人據傳將被TVB力捧。但相對於當年梁朝偉、劉德華等超級巨星在無線的魔鬼訓練,新人在尚欠磨練的情況下迅速上位是否會成為另一種揠苗助長?[NextPage

  TVB到底為什麼失去了爆品生產力?

  爆品這種事,拼的就是極致。誰能把產品做到顛覆和創新,並且摸到了觀眾的G點,誰才能打造出爆品。

  TVB失去爆品生產力的原因不需要從別處找,和當年的自己比就可以,因為曾幾何時,TVB自己就最擅長製造爆品劇集。那麼,是什麼讓TVB在漫長的歲月中失去了製造爆品的能力?

  1、TVB失去了創新力,從顛覆者變成了守舊者。網上關於“為什麼TVB沒落了”的調查中,有不少網民是這樣吐槽的:“拍來拍去都那些題材,太沒意思了”、“內容越來越不走心,越來越像肥皂劇”。當年可不是這樣,想象一下《上海灘》、《義不容情》、《大時代》。那時的TVB劇何嘗不是最潮爆的創新引領者?

  大膽的想象、具有突破性的類型、演員破格的表演,以及娛樂至上的宗旨,讓當年的TVB出品成為亞洲劇集學習的榜樣。當時的TVB跟誰學習呢?它自己就是領軍者,要爭取收視新高,只有自己顛覆自己。今天觀眾看出耳油的經典劇情、對白、演繹方法,在當年哪一樣不是創新出來的呢?可是當曾經的創新者成為全港唯一的收視霸主,TVB的編導們循着過往的路子也能輕鬆獲取超過30點的收視率,這個曾經的創新者終於漸漸老去。​

  

  2、打造爆款需要高投入,TVB以最低成本博收視的做法被時代out。當邵逸夫成立TVB,將邵氏片場的成本控制方法用於電視產業,這種規範的製片手法一度成就了TVB,但當整個電視產業環境發生變化,TVB卻還在不斷壓縮總成本。2003年“非典”、2008年“金融風暴”TVB兩次大裁員,面對市場壓縮不是着力“開源”,而是不斷“節流”,將古裝劇成本控制在60萬-80萬港幣一集,時裝劇30萬-40萬港元一集,並且儘量在本地拍攝,這種因陋就簡的製作和全球電視製作水準不斷提升的趨勢背道而馳,最終令TVB失去了持續發展力,更丟失了觀眾。​​

  3、任何把精力用在內鬥上的企業都難以持續打造爆款。想象一下,如果喬布斯每天忙着和高管內鬥,蘋果手機還能被打造出來嗎?近年來,關於TVB內部鬥法的宮心計好看過劇集,連所屬藝人都能被媒體清晰羅列不同陣營。雖然任何大型機構都難免內鬥,但鬥得如此金枝欲孽也實在太TVB。

  只是如此惡鬥連場的後果註定是內耗嚴重,編導和演員忙着鬥法,劇集收視率成了內鬥工具,為保不失只有穩字當先,還有誰敢創新呢?​

  

  ​TVB擁有龐大的華語觀眾羣,為什麼沒有轉化為產品?

  TVB也在積極尋找生路,明年騰訊視頻將引入超過2500集新老TVB劇集,也將引進TVB每年600多集新劇。與騰訊旗下企鵝影業合作的《使徒行者2》也蓄勢待發。

  對於今天的TVB來説,重新調整企業定位與盈利模式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找回爆款劇集的生產力。[NextPage

  TVB擁有巨大的觀眾緣,但是這幾年卻沒能力將其化為優質電視產品。儘管TVB在內地的興衰與內地影視業的發展、政策管理密切相關,但其內地觀眾羣不斷老化,何嘗不是自己一手造成?​

  

  從產業角度來説,TVB敗給了在既有路線上一味追求高效率與成本控制,而全然未意識到——它做的事可能已經不再符合時代大勢。

  過於追求成本與極致效率的態度,讓核心競爭力遺失,變成了核心障礙。

  也許,從亞視衰落開始,TVB的衰落就是必然的。在科技發展、互聯網興起和休閒娛樂方式的多元化之下,TVB只顧把自己昔日的優點極大化,卻沒留餘地讓自己冒險,最後在遇到破壞性市場變化和行業變化時,終究走向了自己當年的反面,成為因循守舊的老大帝國。

  TVB的”衰落”其實是必然,適應時代才能找回爆款生產力​

  與其用“花無百日紅”來形容TVB,倒不如説現在才是TVB真正的常態。

  ​香港電視的命運,某種意義上與香港的命運暗合。當年的邵逸夫,在香港彈丸之地,建立了一個如此龐大的亞洲電視王國,為華人打造出這麼多經典劇集。這既因為人和,也在於天時地利。時也命也,港劇的輝煌其實早已與香港經濟和娛樂文化的發展融為一體,當港片、粵語歌曲都遭遇時代蜕變,作為港劇代表的TVB,如何能夠倖免?

  從這個意義上説,隨着內地電視劇迅速而規模化的發展,而港劇遭遇“境外劇不得進入黃金檔”的限令,香港電視日益小眾化,在內地影響力逐漸減弱就已成必然。編導、花旦、小生紛紛“北上”融入內地,何嘗不是大勢所趨?

  邵逸夫去世時,一個香港電視時代就已經結束了。那不是詩意表達,而是香港電視必須面對的現實。對於繼任者而言:要麼帶領TVB浴火重生,要麼困頓苦守,沒有中間路徑。​

  怎樣才能幫TVB找回爆款生產力?其實辦法很簡單,和任何大型企業轉身一樣,把自己當成新企業,重新開始。​

  問題是,就像台慶晚會懷舊金曲《鐵血丹心》唱到的,對於今天的TVB來説,“射鵰引弓塞外奔馳”的日子早已過去,面對互聯網時代的新生代觀眾,無線“應知愛意是流水萬般變幻”,雖然前塵往事“斬不斷理還亂”,終究要“開世事斷愁怨”,才有機會與新時代觀眾“相伴到天邊”。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658 字。

轉載請註明: TVB48週年台慶無人關注太冷清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