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中考,媽媽們焦慮普遍。如果宏觀地看這個問題的話,有一個觀念在作祟,這個觀念就是“ 不要輸在起跑線上”。媽媽雖然嘴巴不説,但是她的心裏就是這樣的:“我的孩子起點一定要高,高了以後他就趕在人家前面,我家孩子就贏在了起跑線上”。其實這個心態錯了,因為孩子長大是需要等待的,能等待才是正確的觀念。她堅持錯誤的觀念, 觀念錯誤就是方向錯誤。這種錯誤的觀念會使得媽媽陷入焦慮之中。
我們快看一看這些焦慮的症狀,您有沒有中招:
1、總是講學習
要麼不跟孩子講話,要跟孩子講話100句話都是“你”,媽媽們可以想想看,您跟你孩子講話是不是這樣:
“你最近馬上要數學考試了”
“你這次要抓抓緊了”
“你上課要認真聽”
……
您有沒有跟孩子談話談天上地下,沒有的,100句話就是關於他的學習,這個就是焦慮反應。
2、尤其關注分數
關注分數到什麼程度呢?有這樣一位媽媽,她做一張表格,孩子考什麼分數,她都要列在這個表格上面,除了列上她設定的一個對手的分數外,還要記錄這個孩子所在班、所在年級裏面分數的波動,這個班這一次數學是上升了還是下降了?上升了多少位?上升了多少比例?下降是多少比例?每天都在完善這張表格,每次和孩子説話也離不開分數和這張表。
這樣的行為,會帶給孩子很大的壓力 ,孩子會在潛意識中形成一種思維:我的媽媽不關心我的身體冷暖,只在乎分數排名。
3、催逼孩子
很多中學生表示:媽媽跟自己講的最多的一句話是“抓緊點、快點、抓緊點、快點”。其實孩子們潛能是很大的,他多做幾張卷子也是沒有問題的,但是請媽媽們不要給孩子製造心理負擔。
希望各位媽媽能夠意識到觀念一定要正確,每個人的特質是不同的,不能一概而論。
媽媽的焦慮對孩子有什麼影響呢?媽媽的情緒是不需要説出來的,孩子就可以直接知道,孩子是把媽的情緒扛在身上的,所以媽媽的情緒和孩子的狀態呈正相關。
如果孩子的自我評價很低,那麼他背後一定有一位焦慮不堪的媽媽。
孩子長期跟緊張的人在一起就會極度放鬆,就像橡皮筋拉得過緊了,就沒彈性了,沒彈性孩子的表現,就是沒有動力。家長告訴我的都是孩子一點動力也沒有,即將中考的他完全沒有內驅力,為什麼呢?
原因很簡單:媽媽給孩子製造了太多的焦慮。
因此,想要讓孩子在最後的兩個月安心備考,媽媽們需要緩解焦慮。
快來聽聽慈愛老師的專業指導
媽媽的焦慮給孩子帶來了什麼?
高競爭感
高競爭感不等於高競爭力。
受疫情影響,今年寒假過後,許多初三的學生自暴自棄,比如説小明:
小明是一個15歲女孩,以前她在學習上勤奮、努力,成績屬於中上水平。每次考試她都會提前複習,連考前十分鐘都不會浪費,生怕沒有複習到位。最近她總是睡不好覺,因為上次考試中的一道問答題,明明是她複習過的知識點,但是在考場上一緊張,她怎麼也想不出來答案。媽媽看到試卷後,反覆問她錯誤的原因,並且給她制定了一系類的規劃,希望她能夠超越年級的第十一名,甚至把年級十一名同學的照片貼到書桌前以做激勵。從那之後,小明的成績不升反降,出現了嚴重的厭學心理。
大多數媽媽説的都是:你不能輸給XXX,你要什麼什麼,所以競爭感很強,但是幸福感很少。
很少媽媽告訴孩子:學校是個有同齡人的地方,你去是跟同齡人在一起,同齡人是你成長的養分,你三個月離開同齡人身上的氣質都不同了。孩子,你在學校裏多開心,可以發現自己,你在家裏照鏡子照來照去還是你自己,跟同學一比較你知道跟同學不同在哪裏了,你的自我意識可以成長。
這樣的競爭感帶給孩子的並不是媽媽們所期待的高競爭力,而是高壓與焦慮,最終導致孩子畏懼上學,自暴自棄。
不利於心理成長
心理問題有兩個條件,高孤獨、高競爭。 現在心理問題出現的速度越來越快、比例越來越高,且呈現低齡化。以前處理焦慮症都是處理高中生、大學生,現在初中學生所佔比重逐年加大,拔頭髮、咬指甲、抽動症、眨眼睛、擠眉弄眼越來越多。 因為媽媽長期焦慮,導致孩子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
健康堪憂
皮膚科的醫生接受採訪時説:“怎麼現在有這麼多的孩子得皮膚病,以前沒有見到過。病起來從頭癢到腳,住醫院,給他打針,睡24小時讓他不癢了。不學習在醫院裏住一段時間,安靜了,皮膚病就沒了,回到家過兩個月,又有皮膚病了。”其實這是心理問題,越來越多。中醫有句話叫恐傷腎,你不能讓孩子長期活在恐懼當中, 恐懼滿足不了媽媽要求,長期恐懼腎功能減退,身體狀態也就越來越差!
作為媽媽,我們應該怎麼辦?
中考考生家長鬚知
1、和孩子有效溝通。
2、克服自己的焦慮心理,不給孩子帶來過大的壓力和負擔。
3、陪孩子一起觀看慈愛老師專題講座。
即可得最權威的專家在線指導
請點亮“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