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是哪個朝代的 文天祥的名言

新聞閣歷史事件縱覽古今歷史,綜合重大歷史事件,暢聊名人名士,扒一扒不為人知的趣味野史。

文天祥是哪個朝代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該句膾炙人口的詩句出自著名的文天祥之口,很多人對文天祥的印象首先來自這句詩。那麼,文天祥是哪個朝代的人呢?

文天祥畫像

文天祥出生於公元1236年,卒於公元1283年,也就是説文天祥出生於南宋末年,死於元朝初年,這其實就很清楚了,文天祥是宋末元初的人。但是,後人提到文天祥的時候,通常冠以“南宋文天祥”的字樣,他死後也名列“宋末三傑”之一,這是為什麼呢?

這其實不難理解,雖然從客觀的年代上來説文天祥生於宋末,死於元初,但是人們在主觀意願上更願意將他歸為“宋人”。就好比17世紀中期的幾位思想家如顧炎武、王船山等人,世人提到他們的時候,通常會在前面加兩個字“明朝”,而不是“清朝”。這主要基於兩各因素,一是顧炎武等人的思想主要形成於明朝滅亡之前,二是明亡後他們拒絕入仕清朝,所以後人在習慣上傾向於將他們列為明朝人。類似的例子,在朝代的更替時期還有很多,就不一一列舉了。

同理,文天祥一生的主要活動完成於宋朝時期,而且他寧死也不願做元朝的臣民,身為著名的抗元領袖,稱為“宋末文天祥”顯然比“元初文天祥”更為合適。基於上述理由,得出兩點結論,即如果從確切的年代上而言,文天祥是無疑使宋末元初之人,但如果從習慣上和情感上而言的話,文天祥則通常被當做南宋人。

文天祥的名言

南宋抗元豪傑以文天祥的知名度最高,其抗元事蹟為後人所敬仰,其名言也被廣為傳頌。那麼,文天祥的名言有哪些呢?

宋末三傑

文天祥是一千多年前的古人,其言行除了依靠史書記載之外,最主要就是通過他的詩歌來了解了。文天祥是狀元出身,文采自不在話下,他在戰爭的間隙寫下了不少詩歌,其中的名句也就成了世人耳熟能詳的名言警句。文天祥的名言中最著名的恐怕要數《過零丁洋》中的後“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兩句,這與西漢史學家司馬遷的名句不謀而合,“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而文天祥之死正是重於泰山的。另外,“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也是文天祥的名言。文天祥雖被關押在北方的燕京,但所思所想無不是南方的家國安危,他的心就像磁針一樣,永遠向着南方。“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行”,這是文天祥《正氣歌》的開頭,一句“天地有正氣”正是文天祥一腔正氣的流露,同時也表現出他對公義自在人間的一種自信。

文天祥流傳至今的名言多與抗元有關,這是因為文天祥後半生的主要活動都是抗元。忽必烈建立元朝以後,宋元兩國之間的戰爭不斷,雖然南宋物庶民豐,軍事科技相當先進,但也沒能逃過滅亡的命運。在抗元鬥爭中,以文天祥為代表的主戰派耗盡心力救亡圖存,雖未能力挽狂瀾,卻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文天祥是個怎樣的人

幾百年來,文天祥的抗元事蹟眾所周知,他在受命於危難之際,視死如歸的精神昭然於史書。那麼,文天祥是個怎樣的人呢?文天祥是南宋狀元,其才情自不必説,從後世流傳下來的詩歌也可看出文天祥這個狀元名符其實。

宋元兩軍交戰圖

不過,成為狀元的文天祥,仕途並不平坦,因為他不願對奸臣妥協。文天祥在朝中屬於主戰派,他多次上書理宗皇帝殺掉提議遷都的董宋臣,但得不到回應。後來,權臣賈似道以告病回鄉要挾皇帝,文天祥又起草制誥諷刺賈似道,因此被責令退休,時年三十七歲。文天祥的正直不阿雖然給他的仕途帶來羈絆,但是他並沒有因此而改變,其正直可見一斑。

實際上,文天祥不僅是一名正直的臣子,也是一位慈愛的父親。文天祥的後半生幾乎都在軍旅中度過,他的家小也隨軍轉戰南北。有一年,文天祥駐紮於麗江浦,當時軍中流行疫病,士兵死者數百,他的母親和獨子在這個時候一起病死了,文天祥心中的悲痛可想而知。被捕之後,文天祥在大都被關了三年,始終拒絕元朝的誘惑。元朝統治者為了逼他就範,將他的妻子和僅剩的倆女柳娘、環娘沒入宮中為奴,文天祥在給妹妹的信中説,“收柳女信,痛割腸胃,人誰沒有妻兒骨肉之情呢?但事已至此……奈何奈何!爹爹管不得。淚下哽咽哽咽。”為人父者,見女兒受難而無能為力,心中苦悶可想而知。但文天祥不願因家人而屈服,他死後連元世祖也頗為可惜,嘆道“好男子,不能為吾所用,殺之誠可惜哉”!


 

文天祥拒絕降元

南宋著名宰相文天祥被元軍俘虜後,元朝皇帝對他許以高官,但文天祥不為所動,直到死也沒有改變心意。人們對文天祥的死感到惋惜,文天祥拒絕降元的史實就這樣流傳了下來。

陸秀夫投海

公元1276年,元軍直指臨安,南宋的謝太后抱着5歲的宋恭帝,領着皇親宗室向元朝投降。與此同時,不願投降的文天祥等擁立宋恭帝的弟弟為帝,在南方建立行朝,繼續抗元鬥爭達三年。公元1279年,文天祥在廣東海豐被捕。抓住文天祥的敵將名叫張弘範,此人就是後來在崖山逼得陸秀夫揹負宋末帝跳海的人,他雖然抓住了文天祥,但也知道文天祥在南宋深得人心,因此以賓客的禮儀對待他。張弘範勸降未果,就將文天祥押送至大都。到大都後,元廷對文天祥的勸降仍未停止,元世祖許偌只要文天祥投降就給以丞相之位,但文天祥不為所動。元廷又讓已經投降的宋恭帝前去勸降,文天祥對着南方拜下,仍不肯投降,宋恭帝只好回去。元世祖很欣賞文天祥的氣節,捨不得殺他,將其關押在柴市,這一關就是三年。三年後,有人以文天祥的的名義反元,元朝官員提議殺了文天祥,元世祖應允,不久被殺。

文天祥半生抗元,在戰亂中妻子兒女或死或失蹤,可謂家破人亡。及至臨安被破,皇室宗親俯首降元,文天祥依然不降,即使小皇帝親自勸降也無果而終。可知文天祥所效忠的並非只是趙姓王朝,而是國家民族及心中大義。

文天祥抗元

中國的歷史上曾有過無數的愛國英雄人物,他們威武不屈的氣節和精忠報國的英雄事蹟千古流傳,文天祥抗元就是這其中的代表。

文天祥朝服像

文天祥是我國南宋末年的文官,系金科狀元出身,文天祥成為欽點的狀元之後,被授予官職,當時有一個叫董宋臣的官員見元軍步步逼近,竟建議皇帝遷都自保。文天祥深知此時遷都弊大於利,便彈劾董宋臣。當時的皇帝是宋理宗,而董宋臣是其寵臣,所以文天祥的奏章遞上去之後如石沉大海,竟得不到迴音。

公元1268年,元軍集中兵力進攻襄陽,當權的賈似道卻不發兵救援,也不上奏給皇帝知道,致使襄陽被困三年,守將呂文德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開城降元。從此,南宋門户洞開,元軍得以長驅直入,南宋滅亡只是時間問題了。

公元1274年,樊城破,文天祥被任命為贛州地區的知州,次年應詔勤王,自此開始舉義師抗元。同年,文天祥入衞京師,任平江府知府,這時的元軍已經盡在眼前了。文天祥辭別天子,率軍苦戰東南,當權者陳宜中等招文天祥退守餘杭。次年,文天祥任臨安知府,未幾宋廷降元,以文天祥為右丞相出使元營。談判期間,文天祥與元丞相伯顏發生爭論,氣急敗壞的伯顏扣留了文天祥,並欲押往大都,幸得義士相助才逃脱。脱身後的文天祥收拾殘兵,繼續在廣東一帶抗擊元軍,以圖光復。不久,文天祥被俘,被押送到大都,最終不屈而死。文天祥雖死,但他英勇抗元的故事卻一代一代地流傳了下來。

文天祥後人

對於歷史名人,人們往往對其後代比較感興趣,南宋文天祥為“宋末三傑”之一,是當之無愧的“歷史名人”,那麼文天祥後人的情況又是怎麼樣的呢?

文天祥塑像

文天祥是宋朝江西廬陵人,文姓在當地是大族,而文天祥自小家境優越,娶妻妾共三人,生有六個女兒和兩個兒子。與許多歷史名人不同的是,文天祥雖遭逢亂世,其子女際遇卻在史書上有比較明確的記載。文天祥先後育有兩子,一子早夭,另一子死於軍中瘟疫。《文天祥傳》記載,文天祥駐軍麗江浦使。軍中流行瘟疫,士兵死者數百,而“天祥惟一子,與其母皆死”。文天祥有六個女兒,其第四女監娘和第五女奉娘死於亂軍中,壽娘、定娘則在千里尋親的途中雙雙病死。剩下的兩個女兒一個叫柳娘,一個叫環娘,她倆後來的遭遇更令人惋惜。

話説文天祥被張弘範俘虜時,他的妻妾和兩個女兒也沒能逃過一劫,他的兩個妾室被捕後不久失蹤,而夫人歐陽氏和女兒則被沒入宮中為奴。在元政府勸降文天祥的同時,他的妻女也被當做了人質,元政府讓柳娘給文天祥寫信,意思是隻要歸降便可家人團聚。文天祥就義後,其二女被當做元朝公主的陪嫁侍女嫁了出去,之後的境遇如何,並不見史載。

文天祥臨行前,由於沒有在世的兒子,因此它的弟弟將一個兒子文升過繼給文天祥做兒子,今廣東等地都有文氏後人存在,據毛澤東的表弟文強自述,湖南湘潭文氏即是文天祥的後人。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810 字。

轉載請註明: 文天祥是哪個朝代的 文天祥的名言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