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閣歷史事件縱覽古今歷史,綜合重大歷史事件,暢聊名人名士,扒一扒不為人知的趣味野史。
新文化運動的特點
新文化運動的特點可以分為幾個方面,主要是反對舊文學,提倡新文學,反對統治者專制,提倡民主,反對迷信,提倡科學等。
新文化運動的倡導人之一胡適
在電影《建黨偉業》中有這麼一段情節,新文化運動時期,胡適在台上發表演講,高度倡導白話文的優越性。這時,有個女學生提出了異議,説文言文比較簡潔,而白話文則比較繁瑣,並舉例“無能為力”這個詞,用文言文僅有四個字,説成白話文,將會是很大的一段話。胡適則説,不然,無能為力用白話文來代替,只需三個字就好了,那就是“做不了”。這段電影很好地詮釋了新文化運動反對舊文學的思想。1918年5月,隨着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白話文的小説《狂人日記》的出版,中國逐漸開始摒棄了文言文,開始使用白話文了。
新文化運動的特點,主要是將矛頭對準了統治了中國兩千餘年的孔孟思想。孔孟思想在中國封建社會中,巧妙地被統治階級利用,成為了維護君主制專制的道德工具。因此,新文化運動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號,是其核心的運動思想。在1916年,袁世凱稱帝后,不少擁護帝制的人,開始鼓動君主立憲制和“國不可一日無君”等錯誤思想,企圖逆轉歷史潮流,將中國重新帶回封建制時代。以陳獨秀、李大釗等人為首的,在《新青年》雜誌上,發表了一系列《一九一六年》、《民彝與政治》等論文,對帝制和專制進行了猛烈的抨擊。
新文化運動給予封建統治階級的打擊是致命的,他們從根本上影響了人們的思想,使其開始覺醒,並主導中國文學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新文化運動標誌
新文化運動是一場發生在中國近代史上的著名的思想文化和文化革命的運動。新文化運動標誌着中國古典傳統文學走向沒落,也標誌着新型文化思想潮流的崛起。
新文化運動的創導人之一陳獨秀
在辛亥革命後,革命黨人推翻了腐朽的清政府。但是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文化思想,想要扭正過來是十分困難的。因此在當時政治方面,仍存在着“復辟”、“君主立憲”等思想。尤其在1915年,袁世凱更宣佈了帝制的復辟,改稱中華帝國,給當時剛剛興起的民主潮流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在袁世凱當政期間,將儒教大肆宣揚,先後成立尊孔會、孔道會等多種組織。康有為甚至建議將孔教設定為中國的國教。
在這樣的背景條件下,在1915年,由陳獨秀主編的《青年雜誌》在上海創刊,後又改為《新青年》,主要針對當時的政治現狀發表一些言論,並主張打到孔家店,擁護民主和男女平等等思想。1918年5月,魯迅在《新青年》雜誌上發表了中國第一部白話文小説《狂人日記》,對中國古典傳統道德觀念和封建禮教進行了抨擊。從此以後,白話文便開始普及,開始影響到國內的各大報刊和雜誌、報紙等,使國內短訊、雜誌等文風為之一新,也標誌着新文化運動到達了高潮。
新文化運動標誌着當時的中國人民對自由、民主、科學的渴望和覺醒,也反映出當時人民對封建禮教、迷信和專制的反對。
新文化運動的核心
近代新文化運動的核心內容是什麼?近代新文化運動的核心內容,概括起來就是“提倡民主科學,反對封建愚昧”。
新文化運動核心成員照片
作為近代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意義最深遠的一場思想領域的革命,新文化運動沉重打擊了統治中國兩千年之久的封建傳統禮教,啓發了民眾的民主意識,有力推動了現代科技在中國的發展,更為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和五四愛國運動的爆發奠定了重要基礎,無疑是中國近代史上光輝的一頁。
新文化運動最初起源於上海。1915年,留日歸來的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誌》,發表了大量提倡自由、民主與科學的文章,以犀利的筆觸向封建主義及其意識形態發起進攻。《青年雜誌》的創刊,標誌着近代新文化運動的開始。
那後來新文化運動的核心地,為何轉移到了北京呢?那便要從1917年7月,民國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就任北京大學校長開始説起。
蔡先生就任後,積極倡導學術民主與思想包容,在他的主張下,無數教育界進步人士相繼到北大任教,其中就包括陳獨秀、李大釗、胡適等新文化運動的核心代表人物。
據説,最繁榮的時期,北大校園內隨意走走逛逛便能遇到當時的諸多名流、學者,一時間,紅樓一代往來無白丁,就連毛澤東同志也曾於1918年8月至1919年3月間在此任圖書館新聞紙閲覽室書記,因而,歷史上具有光榮愛國傳統的北京大學,亦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中心和五四運動的發源地。
魯迅和新文化運動
魯迅是我國近代一位非常出名的文學家、思想家。而魯迅的思想主要是體現在新文化運動中。那麼魯迅和新文化運動之間有什麼關係呢?
魯迅圖片
可以説,魯迅在新文化運動中的貢獻十分重要,他是新文化運動的和核心人物,他流傳於後世的《狂人日記》也是諷刺當時的社會情況,而看《狂人日記》在後世的影響,就足以看出魯迅在新文化運動中的地位。魯迅在新文化運動中的地位可謂是至關重要的,因為魯迅接受的都是先進的思想,所以他的言論一經發表,很容易引起眾人的關注。魯迅之所以思想比較先進,和他早期的日本留學有關,在日本,他學到了比較先進的思想和知識,魯迅學成回國之後便積極的投身於祖國興亡的建設之中。
魯迅與新文化運動便是魯迅積極參與救國的一個重要體現。新文化運動本是陳獨秀、李大釗發起的,後來魯迅非常支持這個活動,併成為《新青年》的主編,魯迅的文筆非常犀利,他的《狂人日記》一經刊登便受到了重大的反響。魯迅和新文化運動之間的關係主要是魯迅在新文化運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他不僅在編輯上給新文化運動帶去了供人們閲讀的刊物,更是將他的思想傳播了出去。魯迅和新文化運動之間的關係非常密切,魯迅積極的參加救國方面的運動在新文化運動中體現的淋漓盡致,可以説魯迅的行為給新文化運動帶去了新的思想,使得新文化運動更加的深入人心。
新文化運動 白話文
從新文化運動內容來看,白話文運動也被包含其中。20世紀早期,新文化運動前驅陳獨秀在《新青年》批判儒家思想而引入了馬克思主義思想。另一方面,胡適雖然反對陳獨秀推崇的馬克思主義思想,但是胡適先生支持白話文運動。
胡適
眾所周知的《西遊記》、《水滸傳》等都是用白話文所寫的,在晚清之前,白話文一直未被學者所接受。隨着國門被打開,文言文已經不適用人們的交流。在諸多情況之下,以胡適為代表的知識分子已經意識到白話文推廣的迫切要求。
20世紀20年代前後,胡適和在《新青年》發表了文章《文學改良芻議》。在這篇文章中,胡適提到了八點,都與倡導白話文相關。比如其中提到“不講對仗”、“不模仿古人”等,都是為白話文運動預熱。胡適提倡的白話文運動既得到了陳獨秀、魯迅等人的擁護,又得到林紓為代表的古文學家的批判。1918年1月份,陳獨秀和胡適為了讓白話文運動深入人心,他們要求發表在《新青年》上的刊物都要用白話文陳述自己的觀點。
5月份,魯迅在《新青年》上發表第一部白話文作品《狂人日記》,這標誌着白話文運動已經取得了新突破。而隨着新文化運動的發展,白話文應對也逐漸深入人心。1919年,白話文運動進入到高潮,國語統一籌備會召開了第一次大會。第二年,教育部下令將各科教科書全部改成為白話文形式。
孔子與新文化運動
新文化運動是一次進步思想的運動,它啓發了國民意識和民族覺醒。但從另一方面來説,新文化運動是一次倒孔行為,它全盤否定了儒家思想。單從孔子與新文化運動來説,新文化運動站在否定角度上,不但否定了孔子也批判了儒家思想。
孔子
新文化運動有四提倡、四反對,其中涉及的內容都與儒家思想有關,比如反對專制、反對迷信、反對舊道德和反對舊文學。新文化運動者認為,封建專制根本劣根性就在於儒家思想。對統治者來説,他們將千百年的儒家思想作為保護傘,以仁義和道德滿足自己的“私慾”。
為了讓廣大青年覺醒,只有推翻儒家思想,推翻孔子在儒家思想中的地位,才能拯救新中國。恰逢當時,袁世凱復闢之後,大搞尊孔運動,他想繼續用儒家思想穩固自己的統治。李大釗、陳獨秀等人看見袁世凱一系列尊孔行為之後,便想借機發動推動新文化運動,順便引入馬克思主義思想來到中國。在此背景下,孔子與新文化運動成為兩個極端,要想接受新文化運動思潮,那麼必須全盤否定孔子及其儒家思想。
雖然新文化運動者旨在通過批判孔子來替資本主義在中國發展掃清障礙,但是事實證明資本主義在中國根本走不通。但是通過此次新文化運動,給孔子和儒家思想帶來了消極否定的影響,它使中國的固有文化逐漸走向沒落。
什麼是新文化運動
經常有人問,什麼是新文化運動?其實關於什麼是新文化運動,一直以來專家學者給出的説法各不相同。但毋庸置疑的一點是,在問起什麼是新文化運動時,很多人都會覺得這是一場思想解放運動。
新文化運動照片
在思考什麼是新文化運動這個問題時,首先要了解是誰組織了這場運動。這是由知識分子(如陳獨秀等人)發起的一場運動,目的就是為了宣揚新文化。而關於它結束的日期各位學者是持有不同的觀點的。有人覺得它在新中國期間便已經結束了,有人覺得它在文革期間結束的,還有人覺得它至今未結束。大家看法不一的原因是因為新文化運動獨特的性質,所謂新文化指的是西方的文化,而對西方文化的學習,至今都沒有停止。
在被問及什麼是新文化運動時,中國學者間比較一致的答案便是它是文學革命運動。新文化運動顧名思義,它是和舊文化相對的。新文化運動反對的是傳統,反對的是封建的思想,反對專制,反對過去的三從四德,還提出要打倒孔家店。
新文化運動既然有反對的,自然也有主張的。它把西方的一切看做是文明的,認為中國應該學習西方的思想,西方的生活方式。包括寫作方面,也應該寫白話文,而不是晦澀難懂的文言文。在新文化運動之下,人們的思想有了顯著的提高,但是新文化運動的某些內容比較激進。
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
眾所周知,歷史是在不斷的變化中產生的。而在我國漫長的歷史文化中,存在着大大小小的變革,幾乎可以用萬做單位來計算。而在外國列強強迫性的打開中國大門之後,我國的變革更為多樣。新文化運動就是其中一個。那麼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是什麼呢?
新文化動領導人李大釗照片
簡單來説,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可以概括為“四個提倡,四個反對”。據瞭解,當時的中國,人們急切的想要擺脱落後的局面,於是尋求各種方式效仿國外的先進國家,在文化上也掀起了一場不小的轟動。各位民主人士,提出了提倡民主,反對專治的口號。意外改變我國專制落後的場面,向發達國家靠攏,解放人們的思想,向民主社會前進。另外還有人提出,提倡科學,反對迷信。眾所周知,我國自古以來就對鬼神之事有着特別的情結。每逢過年過節都要舉行盛大的祭祀活動。甚至有人生了病也不去看醫生,而是一味求神拜佛。隨着人們對世界的認識加深,對迷信也有了一定的剋制。
還有人提出要提倡新的道德觀念,反對原來舊有的道德觀念。在婚事和葬禮等大型的事務上,也追求一切從簡,不追求鋪張浪費,大操大辦。還有最重要的一點便是提倡新文化,反對舊文化。其中比較受爭議的便是反對文言文,要求使用白話文。雖然得到較多的專家和學者的贊同,但是也不乏社會各界的反對之聲。以上便是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