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最有希望當皇帝的人,比曹操有優勢,為何錯過機會?
東漢三國時期,諸侯並立,皇權帝校,漢朝到了奄奄一息的地步,而且沒有出過一個有能力的皇帝,除了宦官當道,就是近臣掌權。三國時魏蜀吳三國各自擁兵並稱帝,開啓了三國時代。其實三國時代來臨,主要與兩人有關,一個是何進,一個是董卓。宦官並不在這個序列中。
何進想清除宦官勢力,最後反被宦官所清除,但何進引來涼州人董卓,三國時期的大幕才正式拉開。董卓也是三國初年的一個“狠人”,董卓迅速清除了十常侍,而且掌握了朝廷大權。此時無論漢少帝還是董卓的更換的漢獻帝,都無法左右董卓,董卓的權力比霍光還要大。那為什麼董卓不選擇當皇帝呢?
時間太緊
公元189年,何進誅殺宦官未成,反被宦官所殺。但之前何進已經密詔董卓進京。何進死後,他的部將吳匡等人聯合董卓的弟弟董旻開時反擊,後來董卓從宦官手裏迎回漢少帝,從此董卓掌握東漢大權,他的地位比後來的曹操還要大。
但董卓掌握東漢大權後,並沒有及時鞏固自己的權力,拉攏一些人,而是大開殺戒,對一些不聽話的大臣動了殺心。而且董卓還主持廢掉漢少帝,立漢獻帝。這一舉措也引起一些大臣和諸侯的不滿。
董卓大權在握,還沒等穩定權力,各地就掀起轟轟烈烈的討伐董卓之戰。董卓雖然來自涼州,但他在涼州並沒有什麼勢力,即使後來掌握大權後,其實力也不強。面對全國“反董”大軍,董卓只靠一個呂布顯然不行。
不僅全國有反董的勢力,就連朝廷內也有反董行動。王允就是其中一個,王允成功之處就是聯合董卓養子呂布,成功清除董卓。192年,董卓去皇宮參加皇帝的慶功會,呂布是護衞,當董卓車隊到北掖門時,李肅等人突然用長戟刺向董卓,把董卓挑出車外。董卓讓呂布保護,但呂布卻拿出詔書:“有詔討賊臣!”呂布背叛了董卓,並殺了董卓。
從董卓掌權到被殺不到三年時間,可以董卓立足不穩,無論其身邊人,還是朝中大臣,以及外部勢力,董卓都沒來得及臣服他們。因此董卓即使有當皇帝的心,兩年多的時間太緊,他地位還未鞏固,不可能去當皇帝,當了也白當,也會被全國討伐。
阻力太大
剛才我們説了,董卓掌權後並不想大臣,他的目的就是當皇帝,但董卓根基淺,還沒有時間穩定局面時,就被呂布所殺。其實即使董卓想當皇帝,從全國的來看,東漢的各方勢力太強大,他們不可能聽從一個涼州來的人奪了劉氏天下。
董卓的確不是出生於顯赫世家,這在東漢來説,董卓的出身沒人瞧得起。別人瞧不起他,也不可能擁護他。因此朝中大臣以及宦官們,對於西北來的董卓從開始就看不起,怎麼會擁護他呢。因此,當時東漢朝中的阻力很大,像王允這樣的漢臣,為了“清董”,他一直密謀策劃,最後連美人計都用了,還成功了。
除了來自朝廷內部阻力,外部各諸侯勢力對董卓也不會服從,認為董卓的成功是天上掉餡餅,因此董卓掌握大權後,各諸侯都不服。董卓當皇帝后,各諸侯勢力必定要反對,而各諸侯實力都很強大,其中袁紹就是一個實力很強的人物,當時董卓就對袁紹沒辦法。
還有一個“反董”強烈的人是江東的孫堅。190年,孫堅就率荊州、豫州軍力北上雒陽,但被打敗。191年,孫堅再次北上與董卓交戰,此次孫堅戰勝。這一年,董卓曾派李傕勸降孫堅,但被拒絕。孫堅繼續率軍攻打大谷關,董卓大敗,留下兵力與孫堅繼續對峙。
眼光太窄
從《三國志》還是三國演義上看,董卓是一個很殘暴的人。這與董卓性格及當時環境有關,如果董卓不大開殺戒,更沒人害怕他,也不會有人追隨他。
從史料記載看,董卓有西北人的豪放,其實這種豪放當時是一種粗魯的表現。董卓掌握大權後,不知道如果恐固權力,而是迷戀酒色,從而輕易上了王允所設的套。有人説董卓沒有長遠眼光,沒有看到危險性。
從東漢的形勢來看,天下大亂,而且黃巾起義點燃了東漢內亂的根源。各地諸侯打着維護東漢政權的幌子擁兵自重,互相間搶地盤,根本沒有把董卓放在眼裏。
如果董卓有曹操那樣的眼光,培養出一批自己得力的人,而且會用人,不要試圖先去享樂,那麼董卓也有可能當上皇帝。但董卓缺乏的太多,無論眼光還是策略,基本是一個白丁。就連自己的養子呂布,董卓都沒有籠絡住。面對全國的反對的諸侯勢力,如果聯合一批打掉一批,或許董卓當皇帝來得更快。
歡迎各位看官批評指正,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
參考資料:《三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