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外交家晏嬰簡介 晏嬰是怎麼死的

由 万俟傲白 發佈於 經典

新聞閣歷史事件欄目為您提供中國歷史、歷史故事、世界歷史、歷史人物、歷史圖片、考古發現、野史趣聞等一系列的歷史相關內容。

晏嬰(前578-500),字仲,史上稱他為“晏平仲”,他是春秋時期齊國的一名大夫。也是後來春秋戰國時期的一位重要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晏嬰的父親是齊國上大夫晏弱。在生活中,他的生活簡樸,擁有謙恭下士的稱號。對於他的長相,距歷史記載,晏嬰的身材不高,面容較醜。在齊靈公二十六年時期,由於晏弱的生病去世,於是晏嬰繼承父親的官位成為上大夫。

晏嬰畫像

晏嬰繼任父親職位,曾相繼擔當了齊靈公、齊莊公、齊景公這三朝的卿相。輔政時間長達大概60多年。晏子在崗位上有勇有謀,愛民如家人一般,從來不辜負皇帝給予的使命。也算是春秋時期的一位人才。他頭腦機靈,能説會道,善於辭令,在出使楚國時,還曾舌戰楚王,用自己機智的頭腦維護了國家的尊嚴。在朝政上,屢次上奏齊國君王。在外交上,處事靈活有度,堅持自己一貫的原則,臨危受命,不辱使命。保衞了齊國的國家威嚴。

《晏子春秋》一書中記載了春秋戰國時期齊國晏嬰的所作所為,包括他的思想,言行舉止,生平事蹟等等,這本書算是我國最早的一短篇言行集。據説這本書的作者是晏嬰的後人為記念其所撰寫的。但也有人説,這本書是後人經過各方面的收集晏嬰的言行事蹟所編纂的一本書。對於治國之道,晏嬰施政的內容主張“仁政愛民”的思想學説。

晏子贈言説了什麼

“晏子贈言”這一選文主要內容寫了晏子給曾子的臨別贈言。在這篇選文中,晏子在贈言中巧用比喻,告誡曾子,若想要做一名君子,就必須對矯正彎曲要慎重,其中也包括了對自身修養的慎重。

晏子漫畫像

事情是這樣有一天,曾子準備離開齊國去別的地方,晏子知道後就去送他:“君子與其送一輛車子,還不如送你幾句言語來的直接,二者選其一,不知曾子讓我贈與你什麼呢?”曾子則説請贈予我言語吧。晏子於是説道:“車的輪子,是根據山上那些很直的樹木製成的。其中呢,技術好的木工匠要用火來烤它,使它的輪子圓的程度要符合標準,即使經過太陽的暴曬,也不會變到原來那樣的圓了。所以,不論是車輪還是做一名君子,對矯正彎曲還是要慎重些。一塊玉石從剛開始的一塊石頭變成一塊完美無暇的玉石,在經過雕琢,成為一塊傳國之寶。因此,君子對修養自己也是慎重。”曾子聽後不但沒有生氣,反而還將他的話謹記在心,終生躬行。

通過晏子這一席話,巧設比喻,告誡了曾子要想做君子,就必須慎重自己的矯正彎曲以及對自己修養的慎重。晏子的話可以算是深入淺出了,字字都暗含了一定的道理。表現出了晏子的遠見卓識,深謀遠慮的思想特點。他能夠不顧及曾子是否會生氣,坦言説道,也體現了他與曾子之間肝膽相照的朋友關係。

晏子使楚是一個怎樣的故事

晏子,眾所周知的一位歷史人物,身為春秋後期齊國的國相,為人機智,善於辭令,也是當時遠近聞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愛國憂民的性情在各諸侯和百姓中享有極高的稱讚和聲譽。晏子使楚這則典故中,講述了晏子是如何的巧言善變,贏得了楚王的尊重。

晏子使楚畫像

當時的晏子被任命去楚國訪問。楚國人知道晏子身材矮小,於是就讓晏子在大門旁邊的一處小門中進去。晏子於是停住了腳步説;“出使到狗國的人才從狗洞裏進去,今天我來楚國相訪,不應該從這個洞進去。”於是迎賓客們就帶晏子從另一扇大門進去。

晏子初次拜見楚王,楚王便質問到:“楚國是沒人了嗎,竟派來您作為使臣。”晏子很是嚴肅的回答,齊國上下七千多户人家,若是全部張開袖來,天瞬間就能暗下來;若一起揮灑汗水,瞬間傾盆大雨。怎麼能沒人才呢!楚王仍就不甘示弱,反問道:“既然如此,那為何會派您來呢?”晏子則機智的回答道:“齊國派使臣一般會根據不同的對象進行選派,賢能的人自然會到賢國的國家訪問,像我這般不肖,只能來到楚國了。

於是楚王很是懊惱,便向羣臣請教,於是乎就出現了”晏子偷盜事件”。再一次酒宴上,晏子被誣賴偷盜,楚王就問道:“齊國人都會偷盜嗎?”晏子則離開座位説道;“我聽説橘子長在淮河以南結出的是橘子,淮河以北則是酸枳,儘管葉子相同,但味道不同。究其原因,還是水土不同。百姓生活在齊國不偷盜,來楚國就偷盜是什麼原因呢,難道是楚國的水土會導致人民偷盜嗎?”於是楚王説;“聖人是不能同他拿來開玩笑的,我反而自己討沒趣罷了”。就這樣晏子再一次用自己靈敏的頭腦獲得了楚王的尊重。


 

解析晏子用什麼方法回擊楚王

機智是什麼?難道僅僅是聰明,有智慧的代言詞嗎?我認為“機智的含義”不只是這樣,有些人或許很聰明,但不會把聰明用在正確的地方,就是“聰明反被聰明誤”罷了。眾多古人中,一個關於“晏子”的故事,讓我對他的機智實在感到佩服。

晏子畫像

我認為真正能夠配得上機智的人,在面臨困境或難關的時候,能夠反敗為勝,把危機變為轉機,這才是真正的智者。在《晏子使楚》這則故事中,楚王為了侮辱來自齊國的使臣晏子,便讓他從旁邊的狗洞入城。機智的晏子知道這是楚王在捉弄他,便以嚴詞拒絕了他。將計就計的説道;“到了狗國才從狗洞進城,到了楚國不應該走狗洞吧。”士兵聽了立刻打開大門請晏子進去。見到晏子的楚王似乎並不打算放棄刁難晏子,於是乎又問道;“齊國難道沒人了嗎?怎麼會派你來?”晏子又機智的運用比喻的手法説齊國上下的人都快擠不下了,何愁沒人。最後以一句機智的話:“我們楚國派出的使臣,精明能幹的人就被派往道德高尚的國家;無能的使臣,則去那些不成氣候的國家訪問,而我是這些人裏最愚笨的人,”便讓楚王啞口無言。

看完這個故事,就會覺得晏子相當聰明和智慧。能夠機智的將楚王的刁難順水推舟,將了他一軍。晏子這樣的有本事光靠機智的頭腦是不行的,還要能隨機應變。

晏子論不祥包括那些事

齊景公出去打獵,上山看見老虎,到沼澤地裏看見了蛇,回來便對晏子説明了自己的遭遇,還認為自己遇見了蛇是不祥的事情。於是晏子就安慰他:“在君主的國家有三種不詳的事情,而這件事是不在其中的。”

宴嬰雕像

説完之後又列舉了國家三不祥的事:一不祥、是身邊有賢能的人卻不知道;二不祥、有賢能的人卻不任用;三不祥、就是今天這種情況,今天看見山上的老虎,山是老虎的家;到沼澤遇見了蛇,而沼澤卻是蛇的家。去他們的家看見他們,怎麼能説不祥呢?”

我們都知道,晏子當時處於一個社會鉅變的時代,同時也是一個百家爭鳴,人才輩出的時代。在這種歷史背景之下,“得人才者興,失人者亡”就被凸顯的尤為重要。因此,宴嬰把人才問題凸顯到國家問題上來是不難理解的。當時的社會正面臨變革,晏子利用齊景公外出打獵,推出了“國有三不祥的”論斷,對齊景公進一步提高人才問題有了重要性的認識。他勸景公要更好的發現人才,使用人才,也唯獨這樣景公才能在亂世中處於不敗之地。

不論是歷史還是現在,當今社會的主旋律就是以競爭為主,因此,一個人,一個公司要想成就一番事業,就必須要有一大批傑出的人才來輔佐。所以不論是齊景公還是現在的各位領導,要對身邊的人才充分信用,就如同齊景公身邊的人才晏子一樣。

晏子使吳典故分享

關於晏子使吳的典故想必大家都有一定的瞭解,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下,當時晏子出使吳國時發生的事情。

宴嬰畫像

一年,宴嬰接到使命出使吳國。在一天清晨,宴嬰進宮面見吳王,在宮門口等待了片刻,侍從傳了命來説:“天子召見”,宴嬰愣住了,吳國的國王什麼時候變成了天子。雖然當時周天子已經名存實亡,但各諸侯國人就稱他為“天子”,於是宴嬰立馬反應了過來。原來吳王這是向他炫耀國威啊。靈機一動,裝作聽不見一般。侍衞見他沒反應,再一次重複説道,宴嬰仍就裝作不予理會。侍衞見此招行不通,便在他耳朵邊又一字一句的説:“天子請見”。宴嬰又裝作很驚詫的表情看着侍衞:“臣受齊國國王受命,前來吳國,誰知我如此愚笨,竟走到天子的地方了,實屬抱歉,請予原諒,請問何處才能找到吳王?”侍衞很無奈再一次進去向吳王稟告,隨後只得傳命:“吳王請見”。説完,宴嬰一改前副姿態,立馬昂首挺胸走上前拜見吳王,向他行了禮儀。

回過頭一想,在整件事情上,吳王本想利用這個辦法對宴嬰進行羞辱一番,結果事與願違,自己到討得尷尬。但他似乎並不放棄進行羞辱宴嬰的心,於是裝出一副誠懇姿態説道:“作為一個國家帝王,想要長久守護自己的疆土,應該怎麼做,什麼方法比較可行呢?”宴嬰則機智的回答説:“要想一個國家長久,人民是最基礎的,只有先將人民的生活安定好,然後再是國家;先施惠,在責罰;強不欺弱,貴不凌賤,富不傲貧。不以自己的威力去破會其他國家,不已自己的勢力來兼併他國。或許也只有這樣的方法了,相反的,危險就會將至。吳王聽完宴嬰的陳述,再也想不出什麼難題來安慰他了。因此,宴嬰再一次通過自己的機智頭腦,取得了出使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