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我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對於這個朝代,後人的瞭解是很多的,畢竟在時間上清朝距離我們最近,因此很多史籍資料是完整的保存了下來。甚至末代皇帝溥儀活到了新中國建立,從溥儀的身上也可以瞭解很多清朝的資料。在清朝時期,出現了康乾盛世的局面,不過後人對此存在爭議,雖説盛世存在爭議,但康熙帝和乾隆帝是非常優秀的。
乾隆帝是歷史上最為長壽的皇帝之一,歷史上能夠與乾隆帝相媲美的皇帝非常少,當然這是指在年齡上來説。從漢朝時期開始,出現了一個特殊的“職業”,這就是宦官。歷史上的宦官有很多,甚至是出現了宦官干政的情況。在這樣的情況下,宦官的權力是非常大的。
比如説人們熟悉的魏忠賢、李蓮英、黃皓等等,這些人都是歷史上非常厲害的宦官,即使是朝中的大臣也要畏懼三分。歷史上的宦官眾多,但是大部分宦官是沒有後代的。只有少數宦官有養子,三國時期的曹操就是如此,曹操的父親就是宦官收養的孩子,至於曹操本來姓什麼,恐怕已經成為歷史謎團了。只能夠通過考古進行發現了。
乾隆帝即位之後,發生了一件事,這件事讓後人匪夷所思,後來的人們經過研究才明白,乾隆帝有自己的目的。宦官的問題在很多朝代都出現過,這其中以明朝為最。清朝作為歷史上最後一個朝代,由此説來,清朝的皇帝肯定是吸取了歷朝歷代的宦官干政的教訓,那麼乾隆帝也不例外。乾隆帝對宦官也是有些“忌憚”的。
順治帝時期,他已經注意到了宦官的問題,於是在宮中擺放了警示太監的鐵牌,鐵牌上內容如下: “順治十年六月二十九日,諭內院:凡系內員,知非奉差遣,不許擅出皇城。職司之外,不許干涉一事,不許招引道外人。”嚴詞警告宦官不得越權,這樣做可以警示一些太監,讓這些太監產生危機感。更為重要的是,順治規定了太監不得干預政務,結交外臣,如有違背一律凌遲處死。從這一點來説,順治肯定是吸取了歷朝歷代的教訓,因此才會指定這樣的規矩。
康熙即位後,同樣注意到了宦官的問題,只不過年少的時候,康熙是無知的,但是到了親政之後,康熙在對待太監的問題上就發生了很多的改變。康熙成年後,十三衙門立即被撤銷,太監們的權力被進一步削弱。在康熙在位期間,宦官的數量被削減為七百人。由此説來,康熙的文治武功肯定是齊全的,也可以説康熙是千古一帝。
在謀略方面,康熙肯定是不差的。雍正的兒子乾隆登基後,一改父親對待宦官的態度,雍正時期幾名干政的太監均遭到乾隆的懲治,或被打入大牢,或身首異處。由此説來,乾隆帝的手段還是狠毒的,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乾隆這樣做不是沒有道理的。為了起到更強的警示作用,乾隆還規定:宦官只能使用秦、趙、高這三個姓氏。從另一個角度來説,這是對清朝宦官的侮辱。
乾隆之所以讓太監使用秦、趙、高三個姓氏,原因就是時刻不忘秦朝趙高禍國的前車之鑑。清朝作為歷史上最後一個朝代,在吸取歷史教訓方面,肯定是比其他朝代強很多的。乾隆本以為在宦官的問題上不會出現問題了,但是乾隆駕崩後,嘉慶帝即位,從這之後,清朝的宦官問題開始越來越嚴重。
到了清朝後期,宦官問題變得非常嚴重。這是因為乾隆之後的皇帝根本沒有重視宦官問題,導致了宦官的權力越來越大。這樣的情況在慈禧太后時期達到了巔峯。在慈禧的寵信下,安德海、李蓮英等太監打着老佛爺的旗號耀武揚威,很多朝廷的官員都沒有安德海、李蓮英等太監威風,甚至要對安德海、李蓮英等太監畢恭畢敬的。